降龙一掌 发表于 2016-5-10 22:33

唯美与现实之间

在唯美与现实之间——读然也诗歌的印象
清晨醒来,一缕阳光探头探脑地伸进我的窗户。窗外鸟儿的鸣叫带着露珠的潮润,在树梢上窜来窜去的。这情景让我突然想起昨夜读到过的赤壁诗人然也的一首诗:    阳光照到对面坡上,鸟儿鸣叫    有三种以上的节奏韵律    它们偶尔飞出树林,到草坪上觅食    或者,在墙头上走来走去    假装绅士所以想起这首诗,因为它和我现在眼前的景致吻合得恰如其分,而在文字的表述之下,它比我眼前的景致更要精致且富于内涵。这首诗如果要用诗歌评论家们惯用的手法来给它分类,我想应该是要划入唯美一类的。因为这首诗不仅表现了一幅唯美的画面,而且用词准确精到。读这首诗,就像是欣赏着一具青花瓷器,那花纹,那笔力,那劲道,每一下都恰到好处,干脆利落,却又晶莹剔透。但它又不仅仅是唯美的。它的整个画面没有虚构和想象,就像是照相一样描写着事物的本来面目,却又没有忽视文学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作者在排除技巧的同时又十分巧妙地将艺术的真实与事物的真实融合在一起,从而将诗意无限延伸。      康德说:“美是无一切利害关系的愉快的对象”,“不能夹杂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否则就“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由此可见,这首诗不仅仅局限于唯美了。它有着作者在诗歌里表现的“利害关系”——假装绅士。这让诗歌的表现空间一下子得到了无限的拓展。然也有着一种还原生活真实的功底。他一直用白描的手法来写诗,用精雕细琢的写实来展现现实生活的诗意。但仅仅是还原生活的真实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艺术的真实。这就要求诗人在面对生活真实的时候,将自己的血与肉的生活体验带进文字,从而开掘出更为全面、深入的写实。所以,然也的诗仅仅用唯美来定性是不够的,他的诗有着自己独特的干预生活的方式:对生活的担当。    佛珠一颗一颗串起来就成了手链,戴在腕上仿佛与佛有缘
没了当初的香气只是每一颗依旧透着暗光原谅我并非信徒
我更愿意把它握在掌里木质的手感刚好一把这是然也的另一首诗,《念珠》。这首诗最为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或说是诗歌的态度。佛珠在这里的意象其实并不隐晦,它甚至都算不得是个隐喻。而且这样的题材很可以在诗歌的表现空间里无限膨大。但然也没有,他只是在真实地描述过后再用简短的一句话就将诗歌戈然而止。这也是他一贯的风格:不凌空蹈虚,一直很实在地将诗歌从绿草如茵的大地上生长,这就使得诗歌营造出一种超乎事物本身的境界:真景物,真感情。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说:文学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从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言。然也的诗,确实做到情景交融,意境丰满。什么是诗歌?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惑着诗人和读者的一个难题。朱熹曾经说“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嗟咨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这就是说,当自然景致在你的心中发生了难以用平常的言语表达的激动时,你就会想到用诗歌的形式将他表露出来。换句话说,诗歌是现实景致在诗人心中产生了高于现实的感触,于是产生出来的一种“嗟咨咏叹”。而所以能产生这种嗟咨咏叹,也必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关注才能生发出的感慨。然也抱着一颗诗心,时刻都紧紧地盯着每一个可能发生诗歌的瞬间。在他的诗歌里,表现的题材从历史时空到街头巷尾,都有着很深刻的描述与见解。他将那些现实不是作为一种背景给予粗略的勾勒,而是作为一种文学表现的内容加以详尽的描写,从而揭露出其生活性的一面之外的思想性的一面。我想,这也是然也诗歌成功的基础。

山里樵夫 发表于 2016-5-13 16:22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入木三分的点评,让我等受益匪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唯美与现实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