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看这帖就够了(实力原创)
本帖最后由 金不沉默 于 2018-6-1 17:36 编辑又是一年的高考季节
家有考生的家长们充满期待却又惶惶
是啊
尽管我们都在质疑高考的重要性
都在质疑应试教育的正确性
甚至不少人提出“读书无用”论
但真到了自己孩子高考的时候
一切的一切都只有高考最重要了
质疑、愤怒,在孩子的未来面前,让路了
没办法,如果我们逃不出这个环境,改变不了这个环境
那唯有适应它
这就是国情、这就是现实
static/image/hrline/1.gif
不好意思,跑题了
其实我是想开个帖
把自己对高考的一点了解、理解,分享出来
供家有考生的家长参考
同时,也听听别的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不过,俺家的高考生还要等上好几年
到那时,一切又都变了
帖子会分好多帖,先占坑吧,恰饭气
本帖最后由 金不沉默 于 2016-5-28 15:02 编辑
高考,简单来说,就是高等教育考试广义上包括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等
而如今人们口中的高考,是指狭义上的高考
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这里的普通两个字实际上不“普通”
它是区别于成人、自学、电大等形式高考的叫法
说是普通,实则最重要的高考种类
而“全国统一考试”也打了折扣
因为目前的高考只是时间上的统一
试卷并不统一,全国现在有20多种试卷参加高考
static/image/hrline/1.gif
现在社会上对全国高考统一试卷呼声很高
以为这样就能实现统一、公平招生
这是因为不了解招生政策产生的误会
实际上,在2000年以前,全国高考还真是统一试卷
从2000年开始,才由北京、上海开始逐渐实行分省命题试卷
那么2000年以前统一试卷时高考招生公平吗?
答案是:No!
因为虽然试卷统一了,但招生从来都是分省的
每年的全国招生计划,是划分到各个省的
所以,考生只能在自己本省内参加竞争,与别省无关
于是,在2000年以前,同样的试卷,不同的分数线
导致高考不公平的现象更加赤裸裸地呈现出来
比如,同样是500分,北京、上海的考生上本科,甚至是重点
湖北的考生则可能只上大专甚至落榜
再于是,北京、上海率先实现独立试卷
个中原因不言而喻
与其说是教育改革,不如说是用来遮羞。
static/image/hrline/2.gif
如今,群众又要求全国统一试卷,却忘了要求统一招生
只有统一试卷再统一招生,针对考生本人的公平才能实现
但是啊!如果真这样,更大的不和谐就来了
大家知道,我国的区域发展很不平衡
西部大多数省份的教育质量落后很多
如果实行统一招生
完了,有些省份一年也没几个能上重点大学的
而整体升学率也会比发达省份低N多
这样导致的问题可是国家、民族层面的
所以,全国统一招生在目前的教育制度下不会实现
本帖最后由 金不沉默 于 2016-5-28 19:24 编辑
现在大家熟知的招生批次有:一本、二本、三本大专(个别还有专一、专二)本科、专科的分级是我国实行高考后的基本划分方式
在高考改革之前,只有本科、专科的区别
那时候本科也就分为重点本科、一般本科(包括定向本科)
而大专也因时代不同有统招、定向、委培、自费之说
当时的重点本科学校即是指部属高校(教育部、其它部委直管)
一般本科学校是指省属高校
而大专有一部分是在本科学校里开设,甚至是部属大学
另一部分是独立的专科学校,一般叫“xx高等专科学校”
目前全国还有很少的几所高等专科学校,将来也都会升级或改名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普通高校招生的最后一级是中专
当时叫“高中专”,是重点中专学校里招生的为数较少的高中毕业生
虽然是中专文凭,但只需读两年(普通中专是四年)
学历也比普通中专好用很多
static/image/hrline/1.gif
后来教育改革,大办教育啊
绝大多数的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成了本科大学
个别不争气的被“降级”为“职业(技术)学院”,即高职院校
而绝大多数的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学院
实际上,改革之后的高职同原来的大专是有区别的
毕业证上的叫法不再是“大学专科”或“高等专科”,而是高职
专科相对于本科,只是更加专项专业,培养方式区别不大
也是培养学术类人才的方向
而高职则不同,是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
说白了就是高级技工级别的技术、操作型人才
但学校为了容易招生,一直叫高职为大专,听起来舒服
老百姓也更易于理解,于是,顺理成章的高职就是大专
static/image/hrline/4.gif
改革之后,本科招生被划分了批次
大多数的批次分为一本、二本、三本
划分的基本原则:一本为部属院校
二本为省属院校
三本为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院校
后来,慢慢地,部分省属高校加入到一本招生
其目的是提高一本升学率
但这其实就是忽悠人的
好多省属大学,在本省提到一本招生
而同样的专业在其它省只能二本招生
你说坑不坑?
但没办法,为了面子,都这样干了
尤其是本省很少甚至没有部属高校的省份
湖北有8所部属院校,其中7所为教育部的重点高校
早期湖北省内的一本招生基本以这8所为主
后来也慢慢加入了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省属高校
但相对于其它学校的一本
湖北省的一本含金量还是排在前几名的
static/image/hrline/5.gif
根据教育部安排,将来逐步取消本科的招生批次划分
湖北省今年已经开始将原来的三本院校同二本合并
即今年开始,湖北招生本科只有一本和二本了
考生报考时务必对学校了解清楚
不要只看学校名字好听
避免拿着二本的分数,读了个往年三本的学校
原来的三本都是民办的,收费超高啊
本帖最后由 金不沉默 于 2016-5-29 10:04 编辑
全国普通高校就有2500多所,数量巨大
高校分类的方法也五花八门,令不少家长和考生头疼
比如重点非重点、部属省属、还有更抽象的985、211
先说重点非重点
其实这个说法目前已经非官方了,是早期的叫法
早期有一些重点扶持打造的高校,简称重点
至于另一种“名牌大学”的说法,更只是来自民间
现在还是按部属与省属比较容易理解
static/image/hrline/1.gif
部属高校,直意就是属于部级管理的高校
这个“部”字,狭义指教育部,广义包括其它部和委(院)
简单来说,百姓口中的重点大学,也就是指这些部属高校
部属高校中,教育部直属的有75所,其它部委将近40所
毫无疑问,顶尖的好大学(名牌大学)主要来自教育部
比如北大、清华、复旦、同济、武大
但其它部委的大学也有几所比较突出的
比如中科院的中国科技大学、工信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这些部属高校有坚强的靠山和辉煌的成就
自然而然成为考生心目中的高大上
教育部的75所高校分布在18个省市
数量最多的几个省市有:
北京24所、上海8所、江苏7所、湖北7所、陕西5所
没错,大湖北就是这么牛,排第4(江苏其它部委高校比湖北多)
除了这7所教育部的直属高校
湖北还有一所:中南民族大学(国家民委)
所以,论高等教育资源,湖北是当之无愧的强省
既然是教育部的大学,教育部又是全国人民的教育部
那它的大学是不是应该对全国公平招生呢?
是对全国招生,但不是“公平”招生
部属的高校跟省属的一样,也是分省分计划招生的
但由于学校利用了属地(所在地)的大量资源
实际上部属高校也是对属地招生量最大
在早期,部属学校对属地的招生量很大,甚至超过一半
这对于拥有部属高校多的省市,可是天大的福利
孩子上重点大学比其它没有部属高校的省份机会大N倍
(目前为止,全国还有14个省份没有一所部属高校)
这样的不公平当然也导致了大量的反对声
于是,近些年,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平衡
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的升学率
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升学率
这其中就包括:部属高校在属地的招生量不超过3成
即使这样,对于湖北考生来说,8所部属的招生量也不小
今年湖北省招生计划转出4万,令湖北的家长们很不开心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也没有办法,国家要平衡要和谐
值得安慰的是8所部属高校的招生计划没有减少
而我们湖北家长也必须明白
湖北省享受的优质高校资源比上(京沪)不足
比下已经绰绰有余
static/image/hrline/2.gif
再说说省属高校
顾名思义就是属于各省教育厅直管的高校
早年还有所谓市属高校,后来也全部归口到省里了
省属高校是中国大学的主力军,因为部属的毕竟太少了
比如湖北省68所本科大学,部属的也只有8所
省属高校里当然也有不错的学校
湖北就有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
而对于经济实力强、教育质量更好的省份
省属大学也有很强的
比如上海大学、苏州大学等
static/image/hrline/line6.png
说完部属省属,该说211了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关于"211工程"的主要精神是: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
21世纪100所,这就是211的由来
百姓往往也说,这都是重点大学
似乎也可以这么说,但不准确
211工程的100所高校里,将近3成是省属高校
这100所高校保证了每个省至少有一所
突显了“扶贫”特色
其实,一开始没叫211
当时只是提出要办好30所面向21世纪的大学
但后来,听取各方意见
主要是安慰一下没有部属高校的省份
搞了这个大锅饭似的211
后来,经证实,作用不大
211里的省属高校完全没有被带飞的感觉
跟部属高校仍然是天壤之别
所以,家长们不要一看211就觉得是重点
还是全面了解一下
当然,对于湖北省内的211来说
那都是货真价实的:7所教育部大学
static/image/hrline/line7.png
说完211,再来看看985
既然211工程没能达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的
所以就得另想办法
在“211工程”院校建设的基础上,1998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教育部自1999年起分别与部分省、市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分批将39所国内知名高校列入国家跨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名单,是谓“985工程”。截止到2011年3月,全国“985工程”建设院校共有39所高校。
98年5月提出的,就叫985(好牵强的感觉)
看看39所985高校的组成就知其实力了
全部是部属大学,全部来自211,牛X吧!
简单来说,985高校不一定都是全国最好的高校
但,全国最好的高校一定来自985
平时所说的名牌大学,也都在985里面了
咱大湖北就有两所985:武大、华科大
还是相当牛X的
本帖最后由 金不沉默 于 2016-5-29 17:50 编辑
高考结束后,就等待分数公布了
分数公布后,就是很重要的志愿填报环节了
现在的填报志愿方式基本都是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相对于从前传统的分级志愿来说的
当年填报志愿是第一、第二、第三志愿
更早的时候是分数出来之前就报志愿
考生根据自己估算的分数
再对照学校往年的招生分数线来填报
加上那时的信息、资料严重匮乏
大多数都是盲目填报的
而所谓的第一、第二、第三志愿
也基本上都是第一志愿才起作用
除非是很少人填报的学校和专业
后来,改为知分填志愿
也就是分数出来后才填报志愿
这样就好了很多
但由于投档比例比较大(有的高达1.2)
所以,投了档也有许多被退回的
再后来,神奇的平行志愿出现了
基本解决了盲目乱报导致的各种问题
这也是计算机信息化发展成熟的产物
在手工半手工投档的年代
要实现平行志愿几乎是不可能的
static/image/hrline/line9.png
所谓平行志愿,重点就是平行二字
平行志愿下,不再有第一第二第三志愿的分级
所有填报的志愿都是平行的
也可以理解为都是“第一志愿”
平行志愿是计算机自动计算自动投档
比如考生A报了6个平行志愿
计算机会先检测该考生的第一个志愿
将第一个志愿同该校的投档线比对
如果达线,即投出档案
如果不达线,自动比对第二个志愿和学校
依此类推,直至投出档案
如果到了最后一个志愿,还是没达线
对不起,投档失败,只能等着调剂或报征集志愿了
那么,高校的投档分数线又是怎么划定的呢?
其实也是计算机自动计算出来的
比如北京大学在湖北招生70个人
计算机首先将第一个志愿报了北大的考生统计出来
那么投档线就会是分数最高的第70个考生的分数
当然,这只是简单的举例
实际上还有很多更加细致的算法
因为其中还有各专业分数线的划分
以及其它各个细节的比对
但只要设定好了算法,对于电脑来说,不是问题
static/image/hrline/1.gif
关于投档,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投档比例
也就是向高校投档的“富余量”指标
比如前面举例的北大向湖北招生70人的问题
实际上湖北省招办向北大投去的档案不只是70份
这里有一个比例,在平行志愿下,一般是1.1或1.05
假如是1.1, 则投去的档案数为70x1.1=77份
那么原则上将有7份档案被退回
这个对于考生来说就是很大的风险
平行志愿很大限度的保证了高分考生不落榜
但并不能完全杜绝,最主要的风险就是这个比例
近几年都有一些分数很高但最终没被录取的例子
不过,碰到这种情况,各省招办都会尽力争取
会说服高校多增加几个机动名额,不退回档案
但这个成功率并不会很高,因为高校机动名额有限
当然,退回档案也并不一定就没有机会了
假如填报的志愿中还有其它学校没有招够学生
则省招办也会向这个学校投档,一般就会成功
但在平行志愿下,这种机会并不多
同时省招办也会向各学校争取一些额外名额
以便让更多的考生投档录取
这就是所说的调剂
static/image/hrline/4.gif
虽然平行志愿规避了很多风险,也没那么麻烦了
但平行志愿的填报也要小心谨慎
首先,对想填报的学校要有足够的了解
主要是该校近几年在本省的录取分数线及招生数量
大概估计出可能的分数线范围
其次,考生填报的几个学校“档次”一定要拉开
这里说的档次,主要是指录取分数线
通常,前面两个志愿是可以“冲一冲”的
也就是说预计的录取分数线比自己的分数稍高一点
因为这个分数线是根据报志愿的数量而变动的
中间的两个学校可以选跟自己分数线相当的
自己喜欢的学校以及专业
而最后两个,则是用来保底的
即预计的录取分数线比自己的分数稍低的
以便保证第一轮能够投档录取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也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
就是前面的三四个志愿
最好是招生数量比较少,专业也都能接受的学校
这样的话,往往没有多余投档,一对一
同时,选择专业服从调剂
即使不是自己填报的专业,也能接受
如此,就避免了被退档的风险,只要投档就能录取
因为平行志愿最怕的就是档案投了出去又被退回
这样就很可能会导致最终没有被录取而去征集志愿
本帖最后由 金不沉默 于 2016-5-29 21:30 编辑
算了,没人看,也不码字了,累
有想了解更多的,直接发帖提问吧
無奈的适应! 地球村人 发表于 2016-5-28 14:03
無奈的适应!
是的呢,呵呵 打字这么累,没人顶? 感谢科普,感谢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