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傍山渠随想
清晨,我漫步在南山脚下的傍山渠上。南山上薄雾缭绕,树木郁郁葱葱,鸟儿在树枝上欢快的跳跃着,叽叽喳喳的唱着动听的歌谣。半山洼中不知谁家放牧的一群山羊撒着欢儿嬉闹追逐得正起劲,渠道边上,一些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在草丛中,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真令人神清气爽。傍山渠由陆水副坝开始,沿南山脚下向东,蜿蜒盘旋绵延近20公里。因傍山而建,故名【傍山渠】。
傍山渠建于上世纪70年代。水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而南山脚下的田地地势较高,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无法将低洼的水引用上来,因为缺水,农业收成完全靠天收。那时候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因而大力兴修水利。据说修建这条水渠时,还从从全县各个公社抽调大量的精壮劳力。
当时没有现代化机械的帮助,全靠肩挑人抬。遇到大石头,就放炮炸开,再用铁锤分解成小块。放炮一般在中午,炮手在点燃引线之前,总会边吹哨子边大喊:放炮了,放炮了。提示大家赶快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随着轰轰隆隆的炮声,石块也跟着飞过来了,砸在屋顶上哗啦啦的响,很多人家的屋顶都砸坏了。没有谁有怨言,都是抽工摸空自己维修。当时住宿条件极其简陋,就在房间里垫上一层稻草,再铺上棉絮,晚上席地而眠。粮食依然是紧巴巴的,大家吃的是糠粑,野菜熬稀饭。虽说条件极端艰苦,但人们的精神很乐观。劳动热情非常高。那时的劳动口号是‘抢晴天,战雨天,麻风细雨是好天"。每天天色微亮就出工了,无论刮风下雨,风雨无阻。工地上红旗飘飘,歌声嘹亮。大家结队劳动,相互比拼,谁也不甘落后,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仅仅几个月,傍山渠就修好了。通水之后,南山脚下的大片荒地旱地,都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对农业的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抵御每年春夏两季山洪爆发冲毁农田和房屋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傍山渠的辉煌已成为了历史。虽然很多地方堵塞垮塌了,维修起来,也已没多大意义。但它成为了那个火红年代的一个记忆,一个见证。
虽说时间已经远去,可我感觉当时的那种团结一心,战天斗地,踏实苦干的精神和氛围仍令人回味无穷,令人向往!也是今天值得大力提倡和大家学习的。
………
现代人缺的就是那种战天斗地,吃苦耐劳的精神! 那个时代的确是一个火红的年代,是一个激昂奋进的年代,那个年代曾给我留下了美好而又纯真的记忆。 傍山渠承载的不只是灌溉的用途,更是火红年代的一个记忆,一个见证。当时的那种团结一心,战天斗地,踏实苦干的精神和氛围再也看不到了。 {:255:}{:255:}{:255:}
那个时候不是抽调精壮劳力,是派任务,搞不完过年都要搞!我们那里的河跟广渠都是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广渠都是十几米宽,以前最快乐的事:在广渠里搞鱼,经常有人放药,扔炸弹! 那时候开山劈垒的精神,吃苦耐劳,不讲报筹的干群作风現在难找回来! 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 有好多是领导头脑发热、违背客观规律的劳命伤财之产物。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