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月影 发表于 2017-11-13 14:51

这种语文题目难道不是在禁锢儿童思维吗?

我是赤壁蒲纺一小的学生家长,这次语文考试孩子试卷上一道题目让我有些感慨,题目是这样的
请将下文按正确方式排序
后来列宁不幸被捕但仍然经常写信要家里人设法为他借书。
他就经常去监狱图书馆借书。
在彼得堡的时候列宁整天待在图书馆里读了许多书。
列宁是善于利用图书馆读书的典范,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
列宁在监狱里关了十四个月,也在图书馆里整整读了十四个月的书。
当听说监狱图书馆可以借书他高兴极了。

孩子的排序是:
在彼得堡的时候列宁整天待在图书馆里读了许多书。
列宁是善于利用图书馆读书的典范,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
后来列宁不幸被捕但仍然经常写信要家里人设法为他借书。
当听说监狱图书馆可以借书他高兴极了。
他就经常去监狱图书馆借书。
列宁在监狱里关了十四个月,也在图书馆里整整读了十四个月的书。

大红叉!错误,标准答案应该是:


列宁是善于利用图书馆读书的典范,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
在彼得堡的时候列宁整天待在图书馆里读了许多书。
后来列宁不幸被捕但仍然经常写信要家里人设法为他借书。
当听说监狱图书馆可以借书他高兴极了。
他就经常去监狱图书馆借书。
列宁在监狱里关了十四个月,也在图书馆里整整读了十四个月的书。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为这种语文题目居然有唯一标准答案感觉很诧异,
这样的题目强调唯一标准答案难道不是在禁锢孩子的思维吗,在我看来即使是这样

在彼得堡的时候列宁整天待在图书馆里读了许多书
后来列宁不幸被捕但仍然经常写信要家里人设法为他借书
当听说监狱图书馆可以借书他高兴极了
他就经常去监狱图书馆借书
列宁在监狱里关了十四个月,也在图书馆里整整读了十四个月的书
列宁是善于利用图书馆读书的典范,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

难道就能说是错吗,前面综诉,最后总结,我觉得也很合理

个人认为此题只要不冲突入狱时间线的排序都不应该算错;

这里不禁想起了那个气压计测楼高的故事,出题人本意当然是考底层和高层的气压差这个知识点,但然后学生给出了一堆别的解决方法,即使限制必须用物理知识也有很多方法,最后为这个学生是否该得分甚至请出了专家来裁定该学生是否应当得分,结果当然是得分,老师不能因为不符合出题人的思路而给学生判错,在欧美的教育工作中对学生开阔性思维的保护是极端重视,这也造成了中国奥数厉害外国科研厉害的社会现象。反观中国孩子至今还在做这些反人类的题目,要用一个模具将所有孩子都填成一个模样的蛋糕,何等悲哀

下面是那个气压计故事的全文
气压计的故事 (2007-01-03 19:37:1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转载▼




   这是华盛顿大学物理系教授卡兰得拉一篇名为《气压计的故事》的文章。我们先看看。
    很久以前,我接到我的同事的一个电话,他问我愿不愿意为一个试题的评分做鉴定人。好像是他想给他的一个学生答的一道物理题打零分,而他的学生则声称他应得满分。这位学生认为如果这种测验制度不和学生作对,他一定要争得满分。导师和学生同意把这件事委托给一个公平无私的仲裁人,而我被选中了。
    我到我同事的办公室,并阅读这个试题。试题是:试证明怎么能够用一个气压计测定一栋高楼的高度。
    学生的答案是:把气压计拿到高楼顶部,用一根绳子系住气压计,然后把气压计从高楼下坠,直到坠到地面为止,然后把气压计拉上顶楼,测量绳子放下的高度。这长度就是高楼的高度。
    这是一个有趣的答案,但是这学生应该获得称赞吗?我指出,这位学生应该得到高度评价,因为他的答案完全正确。另一方面,如果高度评价,就可以给他的物理课程打高分,而高分就证明这个学生知道一些物理知识,但他的回答又不能证明这一点……
    我让这个学生用6分钟时间回答同一个问题,但必须在回答中表现出他懂得一些物理知识……在最后一分钟里,他赶忙写下答案,它们是:把气压计拿到楼顶,让它斜靠在屋顶的边缘处,让气压计从屋顶落下,用秒表记下它落下的时间,然后用落下的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乘以落下的时间的平方的一半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看了这个答案之后,我问我的同事他是否让步。他让步了,于是我给这个学生几乎是高度的评价。正当我要离开办公室时,我记得那个同学说他还有另一个答案,于是我问他是什么样的答案。学生回答说:“利用气压计测出一个建筑物的高度有很多种方法。例如,你可以在有太阳的日子在楼顶记下气压计的高度和它的影子的高度,又测出这建筑物的影子的高度。就可以利用简单的比例关系,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很好”,我说,“还有什么答案?”
    “有啊,”那个学生说,“还有一个你会喜欢的最基本的测量方法。你拿着气压计,从一楼登楼梯而上,当你登上楼梯时,用符号标出气压表的上水银柱的高度,这样你就可以用气压表的单位得到这栋楼的高度。这个方法最直截了当。”
   “当然,如果你想得到更精确的答案,你可以用一根弦的一端系住气压表,把它像一个摆那样摆动,然后测出街面和楼顶的g值(重力加速度)。从这两个g值之差,在原则上就可以算出这楼的高度。”最后,他又说:“如果不限制我用物理学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还有许多其他的办法。例如,你拿上气压表走到楼房底层,敲管理人员的门。当管理人员应声时,你对他说下面一句话:”亲爱的管理员先生,我有一个很漂亮的气压表,如果你告诉我这栋楼的高度,我将把这个送给你……”
   不知看完这段文字大家会有什么感想?反正我的感想颇多,我们现实的物理是这样考的吗?我们的物理学教员是这样打分的吗?我们的学生能够申诉吗?难道在物理学中还有什么比思维和想象力更重要的吗?当初,莱布尼茨和帕斯卡之所以发明计算机,其初衷就是为了将那些天才的头脑从奴役的烦琐计算中解放出来。或许这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对物理学而言,最重要的是思维力和想象力。
   由此看来,考试应该从程式化中走出来。因为它实际是已隐含了一个前提,那也就是,有些考生是素质很高或潜在素质的,而有些考生是素质低或者缺乏潜在素质的。这种以一种齐一的标准来规范所有不同性质的人,并因此确定了优劣排行榜,名落孙山者实际就是被打上了没有素质或者素质低的烙印。需要指出的一点,这只是一种游戏规则的产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对评判并不是一个好办法。相信如果换一种游戏规则,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素质或潜在素质,关键是如何去挖掘它。因此素质教育要求多元化,多样化的测试形式。如果教育部门老是以齐一的标准和要求,那么,显然,适应这个游戏规则者生存,不适应者则死亡。
   实际上,关于个性教育或特长教育,才是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它承认所有的受教育者都有不同的素质或不同的潜在素质,这也十分适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考核要尽可能与其兴趣和潜在素质联系起来。在这方面,钱伟长就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例子。据有关报道,他早年考清华大学,理科成绩十分差,但语文和历史却考满分,以至于出现了中文系和历史系竞相录取他的局面。但结果,他却选择了考分很低的物理学专业,中国差一点就失去了以为著名的物理学家。
   尽管在这次的街道尖子考中,物理科成绩在各科中出类拔萃,遥遥领先,但我对这成绩却不太满意,我认为只是应试教育下的一种成功,而和物理学的理念:思维力和想象力放在首位,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将继续在这个方向上下功夫。也希望,这个理念能在物理教育上得到重视。






咔哇熊奶粉 发表于 2017-11-14 09:08

赞同

茄子炒辣椒 发表于 2017-11-15 08:46

够纠结,
这,打错,也应该不是大问题。
说对,也有一定的道理。

就是看自我的认知了。

W曾经的美好 发表于 2017-11-15 11:23

老师改卷子或者批改作业大多都是用的固定模式的,不可能一个个仔细看的

kasumi 发表于 2017-11-15 12:59

扼杀从学童开始

老兵789 发表于 2017-11-28 19:38

{:23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种语文题目难道不是在禁锢儿童思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