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19|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羊楼洞之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6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洞茶春秋
——湖北赤壁市茶文化专题片
在湖北赤壁市羊楼洞,盛极一时的茶砖生产历史上,三玉川这个响当当的茶庄,就是山西商人创办管理的,空间是什么原因,让精明的晋商留在了羊楼洞,做起了茶叶生意呢?
[同期]居民 羊楼洞镇
(由于茶叶的发展,带来了百业的兴旺,所以做生意的人就都往这里挤,在外地卖茶叶的人多数都是带东西在这里中转,的以做生意的人就越来越多,所以这条街道原来都是大房子,义兴各祁兴顺这两家茶庄,54年涨大水的时候两家往了四五千人,那两个厂可以住四五千的家民,可见房子相当大,过去,都是大家厅屋,日本人来了以后就把他们拉垮了,过去日本人在这里烧火车,没有煤炭烧,就把这些屋子拆了烧火车,所以把上面一排屋子都刻掉了。)
公元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山西商人苦心经营的福建至汉口折水运路线被迫中止。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产茶历史悠久、水运条件舍便利的两湖地区。
羊楼洞因一位牧羊人,在这里建了栋楼来养羊而得名,隶属湖北省赤壁市,地处鄂湘相交界处,其身后的芙蓉山,属幕阜山系,终年云缠雾绕,天然宜茶。据传早在唐代皇上下诏种山茶起,这里便将野生山茶进行人工栽植,史称松峰茶。随着松峰茶的闻名,这里的茶叶加工逐渐开始兴旺,到了时代中叶,因镇东南的观音泉水压制的砖茶,因品质醇厚,逐渐在边茶贸易中崭露头角,无论出于天时,还是地利上的考虑,晋商们都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而偏僻的鄂南小镇,也因山西商人的到来提前体会到了商业文明带来了兴衰浮沉。据说,当初镇上开了近百家茶庄,常住人品多达四万,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从事与茶叶相关的工作。在当时,除了三玉川之外,还有长盛川,世巨盛川等多家川字命名的茶铺。据说这与当初制作砖茶时,引用了观音泉三条小川的水有关。这些川字号茶庄的老板,无一例外都是山西人,他们所经营的砖茶也统统被打上了川字牌的烙印。当砖茶运抵汉口后。这枚小小的川字,竟成了验购者判断茶叶好坏的依据。他们用三根手指,在砖茶表面轻轻一摸,再顺势一勾。确认是川字牌后,才准装船。
由于茶叶的发展,带来了百业的兴旺,街巷间,肩挑车贩络绎不绝,新店镇距离羊楼洞十公里,是砖茶入水路的起点。在羊楼洞制作好的砖茶,被搬运工用独轮车运抵这里后,经黄盖湖入长江至汉口,再一路北上,与运载它的商船驮队,一起踏上了运赴俄罗期恰克图的茶麻古道。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俄签订了《中俄陆路通商章程》,俄商们因此取得了在中国南方茶庄,直接采购加工茶叶的权利,他们在羊楼洞一带招人包办,监制砖茶,由于俄方的设备先进,先后开设了顺风新泰,阜昌等三家砖茶厂。第二次世界大战暴发后,羊楼洞的许多茶厂也都搬到了赵李桥,为了躲避战火,山西商人都纷纷回到了老家,时光仿佛在他们走后的那一瞬间被凝固了,幽静的街巷,独居的老者,废弃的码头,这座因茶叶繁荣的小镇,最终也没兴旺百年。番人嗜乳酥,不得茶则困以病。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居住在俄国三此地区的藏、花容月貌、维吾尔、乌克兰,俄罗期等游牧民族,地处高原沙漠,气候寒冷,劳作繁重。长年以高脂肪的肉食为主,瓜果蔬菜少,人体不可或缺的维生素,主要靠喝茶叶来补充,通常是一天三茶三饭,甚至达到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有了广阔的边销市场,为了降低长途运输的损耗,茶叶制作者们,把用米浆与茶叶混合为茶饼的传统,改为汽蒸脚踩的制茶工艺,制成柱开的貌盒茶。
赵李桥砖茶石生产砖茶的历史,一直可追溯到1861年,该石的前身是中国茶叶公司羊楼洞砖茶石。1953年,为了扩大规模,工厂从凌晨楼洞迁到了现在的赤壁市赵李桥镇 ,在生产的众多 的砖茶中,历史最久运的恐怕就是这川字牌青砖茶了。青砖茶属黑茶类,以老青茶为原料,压制成砖茶后,主要销往蒙古、俄罗斯,许是这川流不息的川字博得了好彩头,川字牌砖茶依旧在全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热销着。
为了迎合西方人的口味,还生产出了以红茶的片茶、末茶,为原料的米砖茶,最具象形意味的汉字川,暗含着道德标准的碑坊印。古老而精深的中华文化,在茶叶的馨香中,得到了另一种解读与演绎。高扬的额头,上翘的嘴角,30多年前,这些恣意的表情,在一瞬间被定格,一张张黑白照片,记录了残酷而炙烈的青春,从中延伸的回忆,让整整一代人无法释怀。20世纪60年代,武汉市有多名知青,被下放到赤壁市国营羊楼洞茶场。命运的改变,正是从那一刻开始的,他们胸前戴着大红花,怀着组织上的信任与自豪,正焦急地等待着汽车快一点到来,好把他们带到千里之外的广阔农村。
2003年,老知青们回到了羊楼洞茶场,投资建立了老知青茶庄,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20世纪70年代后,赤壁市开始在全市推广种植羊楼洞茶,在新店,茶庵和神山等地,建设了两个连片达一万多亩的茶园,兴办了具有今天产业化雏形的农工商总公司,开始尝试加工出另一种适合中原人饮用的高档绿茶。这种茶加工要求特别严格,把清明前后刚刚发出的嫩芽轻轻采摘下来,在明亮卫生的标准化加工车间里,经过机械化杀青、揉捻等二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据说没有加工好的绿茶,冲泡的茶汤,第二杯汤色就开始发黄,久了还会变红、发黑。但赤壁人加工的绿茶能够做到三天汤色保持绿色稳定不变。有一个叫品贵翠毫的名优绿茶,因此在2006年湖北省名茶评比会上,以总分第一名获得了湖北省旅游文化名茶奖。高档绿茶,一时间成了国内办公接待和家里执行宾客的首选茶,看着翠绿干瘪的嫩芽头,在沸水中缓缓膨胀,恢复到采摘前生长的样子,清澈明亮而嫩绿的茶汤,散发出悠悠扬扬的新茶的清香,品尝着鲜爽醇厚 的滋味,无论是在夏天还是在秋冬,春天的气息都仿佛在周身东荡漾,所有的烦恼和疲惫,都在清馨的茶香中被冲淡,今天的赤壁人,也并没有高枕无忧,为了争取消费市场,他们茶叶的软件方面也做了大量文章。全市所有茶园,已全部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证。取得了茶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产品认证。以及具有了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的QS食品认证。为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对所有茶园都进行了改制。并强导培养了一批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新生代,茶园老板,靠他们将赤壁茶叶工营模式和新的产品推向了全国各地市场。
从当初的晋商,到后来的俄商,再到普经知青和今天新一代的茶园老板们,羊楼洞的古往今来,就这样在不同人的手中得到了演绎,如同这川字,薪火相传,奔流不息。一百多年前,在这个湖面上,载满羊楼洞茶的货船曾缓缓驶过,再往前推到一千七百多年前,这里是孙权操练水兵的地基地。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在此破曹公。即便是凤雏先生泡制的绝甘兮少的香茗,也未冲淡诸侯们内心深处对权利的欲望。公元208年,一声绝地嘶杀在赤壁矶头上演了。大江东云流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当战争的风云退去,所有的一切又都归于平静。在这平静之下,赤壁矶头的茶事正风云漫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6-13 21: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