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鹤飞 于 2014-2-8 11:23 编辑
建设生态城市 打造“鄂南绿心” ——赤壁市生态城市规划解读 记者 王红云 今天,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困境亟需破题的大环境下,赤壁如何处理守成、避险、进取、思变的关系,顺利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由国家信息中心精心编制的《赤壁市生态城市规划》从兼得“绿水青山”与“民富市强”的大思路出发,分析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思路,提出发展重点和任务,旨在推动赤壁市通过生态城市建设,在关键的发展转型期,因势而动,为实现生态治理刚性约束和经济社会弹性发展创造充分的制度空间、市场空间和社会空间;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潮流中,顺势而起,闯出一条县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互促共生”发展的赤壁道路。 1月9日,国家信息中心综合部科研处处长盛磊、综合部国际合作处副处长李陶亚接受记者采访,全面解读了《赤壁市生态城市规划》。 兼得“绿水青山”与“民富市强” “请您介绍一下,在规划设计中,你们是如何从兼得‘绿水青山’与‘民富市强’的大思路出发,确立赤壁市建设生态城市的思路、目标和发展策略的呢?”记者感兴趣地问。 盛磊神态怡然地笑答:“我们来到赤壁,看到了‘六山两水两分田’这样一个非常美好的环境,着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一心想要深入了解这个地区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和经济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关系和水平。首先,我们对湖北省80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地毯式搜集和梳理,形成了我们对整个湖北省区县的环境污染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认识。我们选取了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环境污染指标,一个是人均GDP收入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形成了四个象限,把80个区县划分为 ‘高收入-低污染、高收入-高污染、低收入-高污染、低收入-低污染’这四个水平。通过精心测算,赤壁市属于‘高收入-低污染’水平,这充分说明赤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保有良好的环境本底。下一步,我们将对一些重要的环境污染指标,如:化学污染量、二氧化硫等指标做测算,在此基础之上,再去分析赤壁环境指标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到:大气污染水平是‘高收入-高污染’的,水是‘高收入-低污染’水平,依次类推,把一系列规划研究建立在数据之上。我们还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水源,包括水库、河流、湖泊、饮用水源地,以及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土壤污染水平等具体指标进行细致分析,找到了数据波动及个别指标下降的情况,从而对赤壁市的生态本底进行了全面摸底,通过分析研究,我们看到赤壁市的生态水平是良好的,但也看到一些指标下降的趋势,有些区域甚至有较强的生态脆弱性,这意味着赤壁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非常关注如何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有机融合起来。可以说,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比较紧张的关系,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是比较普遍的,正因为过去许多环保活动没有跟经济发展形成共生,不能承担强大的环保成本,所以往往会导致失败。” “基于国际和国内生态城市建设理论,我们可看到两个层面:一个是整个社会要形成一个预期,即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必然会造成环境的破坏,人类行动本身是以环境损耗为代价的,但这种损耗要有底线,要有一个‘天花板’,就在这必不可少的破坏与‘天花板’之间,来寻求我们生态城市发展的空间,以达到一个良好预期,用最小化的环境破坏带来最大化的经济发展,在这个大思路下,我们形成了赤壁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策略,着力去突出优势、回避劣势,等待和创造着发展的机遇……为此,我们的规划设计团队配置了环境工程、产业经济方面的专家队伍,来逐一实现我们的任务和要求。从整个经济发展大的空间背景来看,我们不难看到,赤壁经济有种稳中趋缓的趋势,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传统的‘双赢模式’已难以为继,转型突破势在必行,必须在资源和环境容量高效利用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方法,以生态为纲,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高效的生态型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的富裕、健康和文明,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三赢模式’。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我们特别注重产业和绿色生态的共生性,如在旅游业、生态农业以及相关服务业发展方面,发展目标和绿色生态是共生的,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时,会向更高端的方向推进。我相信,在产业和绿色生态共生发展的过程中,可消化一部分成本来承担环保的必要支出。我们过去强调‘双赢模式’,但事实上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我们更加注重的是经济增长,我们一心想要做大蛋糕,把更多的福利送给百姓去分享。我们达成了共识,生态环境已成为赤壁民生社会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产品,已然成为一个先行的元素,它的重要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这个时候再谈经济、社会、生态三元的发展,恰是水到渠成。”盛磊就赤壁市建设生态城市作了进一步的生动解析。 “我们在赤壁调研时深感赤壁市的领导、社会各界,其实已把生态环境放在了先行的、一损俱损的重要地位,努力探寻在县域生态城市建设中建立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共生’系统。故此,我们在编制规划时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远景目标是:以青山绿水提升城市品位,实现绿色崛起,打造‘鄂南绿心’;建设生态城市的近期目标是:围绕‘共生增长’、‘生态共建’、‘共享宜居’三个角度,建设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系统。”盛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解读十分给力。 谋求“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赤壁市如何通过发展绿色经济,来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李陶亚解析说:“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所谓‘生态产业化’,简言之,就是把很丰富的生态资源,如何将它做到规模化、产业化。比如说,赤壁有丰富的茶、楠竹资源,如何扩大生态茶产业园、竹产业园规模,使产业层次更上一层楼,是我们规划中着重考虑的。‘产业生态化’,主要指工业园区的升级,在工业园区内,我们把工业流程相似、衔接比较紧密的企业集中安放一起,实现‘共生’和循环经济,使之能集中共能、集中污水处理,实现生态功能的衔接,废弃物得到最大化利用,把产业做到生态化的发展趋势,这就是当前生态发展的主流。就赤壁来说,存在一些生态破坏较严重的方面,规划中,我们尽可能帮助赤壁做到产业生态化的升级,实际上就是要‘化’掉传统的、落后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优化组合、绿色性质的要素和机理的经济增长。所谓化解,一是化能,即化解产业生产中的过剩产能,比如像建材和水泥这样的行业;二是化污,即对排污进行彻底化解,比如说建立污水处理设备,努力实现废气废物的循环利用;三是化废,即对废弃物进行有效化解,包括工业废弃的原料等,实现循环再利用。” “谋求‘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基本原则就是实行绿色开发,发展绿色经济。首先要支持和发展生态农业。赤壁应确立以有机农业为突破口、以生态农业建设为整体目标的农业发展路线。一是塑造‘有机农谷’的高端品牌,推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用量的降低;二是发展生态养殖,提高养殖业规模化经营水平,注重科学养殖,同时加强污染控制;三是促进农产品品质标准整体提升,在有机农产品发展区域毗邻或临近的地块发展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和养殖;四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高、精、深’方向发展。其次,逐步提升低碳、低污染工业的比重。一是改造和淘汰传统工业。比如说,纺织业和食品工业,这两个行业是赤壁未来可以大力发展的行业,发展的同时,要重点关注纺织行业的节能环保工作,实现生态化的升级;二是创造一种新兴产业。赤壁应将机械产业作为赤壁工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导产业 ,并向生态化、环保化方向发展。其三,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和生态旅游业。赤壁具备发展两大行业的产业基础和优良的交通区位优势,可以通过发展绿色物流和生态旅游实现三产联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其四,以‘循环”为标杆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实现生产过程的重组,充分利用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循环,总体提升赤壁的产业结构,使之朝着更加绿色、环保、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 构建生态格局 建设低碳社会 “如何构建起一个生态格局,将赤壁作为辐射中心,构建这个协调发展的链条呢?”记者问。 盛磊笑说:“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我们在赤壁调研和对周边城市的观察中发现,在生态农业、林业、茶业、养殖这样一系列的生态农业概念下,要做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这个规划不仅是赤壁的发展规划,涵盖了赤壁本地市场和生态农业产业链,还辐射到了周边地区的发展。所以,构建生态格局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仅是建立在生态农业的生产环境中,同时还把其物流环节、销售环节整合到一起,它的意义就在于对周边其他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包括特色农产品的交易,都会有一个很强的集聚和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赤壁服务业较发达,消费市场面向了周边多个区县,我们应更好地发挥优势,提升区域的辐射带动力,促进赤壁经济大发展。” 就如何建设低碳社会,李陶亚坦率地说:“我认为,赤壁完全可以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为现在发展绿色低碳是一个大势所趋,它不仅是因现在正面临环境的压力,同时也是因绿色低碳技术的进步使我们能够更加容易、便捷地践行低碳的理念。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普及低碳环保显得尤为重要。在赤壁,我发现了一些很好的推行绿色低碳的经验做法,但这还不够,还必须进一步加强,我们可以通过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推行绿色建筑、打造绿色社区等重点措施来建设绿色低碳社会。建立绿色交通体系,就是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优化市域、城乡交通运输结构,建立高效、便捷、低碳生态的综合交通系统,实现长距离、高强度的出行需求主要由公共交通承担,短距离、衔接性的出行需求则由自行车加步行的慢行方式解决,小汽车不再承担主要的出行功能。绿色交通体系既保证了城市交通运行的效率,又能从根本上适应资源环境约束的条件。推行绿色建筑,需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全方位多措施建筑节水、立体式建筑绿化、加大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打造绿色社区,需实施社区基础设施低碳化,社区建筑应采用无污染、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并利用低建造和低运行成本的节能技术,社区应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照明、供热等,要具有高效的水循环系统和垃圾回收系统。同时,还需完善宜居城镇公共服务配置,完善公共政策,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来整体地推动绿色低碳社会的发展。” 盛磊、李陶亚的生动解读,向我们勾勒了一幅色彩绚烂的赤壁新城图画。建设生态城市,以青山绿水提升城市品位,实现绿色崛起,打造“鄂南绿心”的愿景是多么令人神往!让我们共同努力,形成建设生态城市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生态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共建美好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