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632|回复: 10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闪马看赤壁——蒲圻古城那些事

  [复制链接]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0:01 | 只看该作者

左边一条龙大药房,算是一栋比较老的建筑楼了,依旧矗立在曾经繁华蒲圻的一条龙商业街路口;
这栋楼估计历史绝对有说道,哪位高手能够告知一下啊?滚银10万求原名!

这是门楼后面的建筑,依旧可以看出当年的气势;

城关理发店,这个招牌可是赤壁美发店的鼻祖,日后分部设立在了回民餐馆边的群艺馆,老一代蒲圻人可没有人不知道这个位置的,样板式的发型、和蔼的师傅、还有那浓浓的“红山肥皂”香味袅袅不肯散去;

闲散的阳光懒懒的洒在一条龙老街,还没有找到“牌搭子”的爷爷练练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1:56 | 只看该作者
看老城区的门牌号绝对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随着历史的变迁,或者说好事者的摸脑袋想法,造成其门牌号码怪像丛生,一个门脸上有两个甚至更多的门牌,让人无所适从,难怪当地居民讲,快递、邮件真是没有办法收了......

究竟是西街还是莼川大道,要百姓的认可,而不是草草挂一块牌了事,很耽误事的!

一个街、一个巷,本来就让人很头疼了,还相差百十来位数,头疼;

这位老师傅,干脆,做了一个老招牌......

北街,曾经是蒲圻的四条主街道,硬要硬生生的改成拱极街,真是让人有点莫名其妙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5-5 20:02 | 只看该作者
说好的沙发呢 。。黑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0:02 | 只看该作者
赤壁映像之--北门影院   
作者:叶知秋
性别:男
年龄:不详
作品特点:文字功底深厚,下笔多突有如探花点睛、神来之笔;观点老辣独到,对时弊看点个性了然,性情中人时时散发出青春的活力,文章中彰显其厚实的阅历和率真的秉性;


                不知道从什么年月起,就没有踏足过电影院了,依稀记得若干年以前影院里的繁华和嚣闹,东洲大桥的动工使原本早已名存实亡的中心电影院走完了它最后的历程,光荣的在一片漫天的尘土和掘土机的声响中寿终正寝。走在老城北街临河边涣然一新的水泥马路上,耳畔依稀响起昔日购买电影票时的喧嚣和人们排队进场时的鼓噪。。。。

                多年以前,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城北地带就以其特有的文化基调,人文特色闻名于这所古城,那里游荡着全城最滑头的商贩,那里聚积着全城最凶悍的地痞,那里密布着全城最古老的民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里有全城最富有文化特色的两个建筑,其一是全城最早开办的一所小学,其二就是毗邻北大门的一所年代久远的电影院。

               记不清这个电影院有多少年的历史,在我印象里面第一次去那所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就惊异于装饰的古朴和大门窗棱的残旧,和80年代末城市发展的势头格格不入,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讲,承包该影院的投资者一定得赔钱。不过在当初刚刚改革开放没多久,集体所有制势头尤盛的年代,这所影院究竟有没有人投资抑或只是旧社会的古老遗物不得而知,只是后来成年后听老人家讲古,方才知道这小小的电影院当初养活了一大票人,看来是集体制的可能性极大,这些从它早期所放映的影片中也可见一斑。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段时间,影院承担的主要职责是不定期的放映一些爱国主义和带有浓厚教育色彩的影片,例如《大决战》,《周恩来》,《英雄少年赖宁》等等,其消费群体主要是针对旁边的小学(一般是学校集体组织去观看),闲暇时间譬如周六或者周日也会间或放一些制作拙劣(当然,这是与我们今日所看影片比较,当时也煞是受欢迎的)的爱情片或者是武打片。记得节假日经常和同学约去北门影院一角去“拍扬花”,白天一般都是门可罗雀,大门紧闭,可是到了傍晚时分,人便慢慢的多了起来,多是来看晚上放映什么影片兼顺带购买几张位置好的电影票。那时电影院一般会提前摆出一个小木牌子,晚上放映的影片,放映时间,放映场次等等在上面写得一清二楚。起初的文字都是用粉笔书写,于是总有调皮的小孩趁人不备,改掉了上面的一些数字,搞得影院工作人员头疼不已,于是乎有人想了一个办法,改用油漆刷写,不久以后,本城不论大小正规影院、录象厅、地下影院都用油漆书写影讯,此举一直被同行沿用多年,理由不言而喻。

                从我第一次进北门电影院到后来影院改革制度,期间我进过的次数屈指可数,原因很简单,对里面长期放映的爱国主义影片提不起兴趣,并不是因为本人不爱国,只是对一个小孩子放映象《周恩来》,《第一次握手》这样深奥的爱国主义影片就象在给一个疲劳过度的人放一首绝佳催眠曲,包括那时看的《大决战》系列,除了在枪林弹雨的场面时有稍许兴奋以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鼾声中度过的。不过进去的次数虽少,但至少还是有几次令我至今记忆犹新。一次是看《妈妈在爱我一次》,尽管这是一部令很多人热泪盈眶的经典影片,但是我却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它的印象--第一次看到屏幕上的男女亲吻,以至长大后看到台湾电影中男女的亲热戏,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这部影片。另外一次是看《少林寺》,里面的每一个武打明星都成为我们当时疯狂崇拜的对象,所有观看过这部电影的小孩子当时心中的偶像都直接由英勇威猛的军人转变成了身怀绝技的和尚。。。

                比起现在大都市装饰豪华的影院,当时的北门影院可以说正如姚明面前的潘长江,整个影院布局简陋,大概只能容纳5,600人,清一色的木制硬靠椅,影院里斑驳的柱子使得人们在观赏影片的同时还时刻要小心自己的人身安全。但是这一切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观赏热情,每到周末,平日里冷冷清清的影院一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卖瓜子的,卖各种劣质香烟的,卖过期小吃的,卖水果饮料的小贩充斥于影院的每个角落,还有一些为群众创造方便的“黄牛党”,会在影院外面大摇大摆的招揽着顾客,所幸这些倒卖电影票的并非作奸犯科之辈,票价卖得并不离谱,大都是为了赚取点蝇头小利,用以养家糊口的老实人,许多迟到的观众和块头小挤不进买票队伍的又或者是想图个方便的人都乐意光顾他们,因此,因为买票或者排队产生的纠纷并不多见。

                 影片开演之前的这段时间是最热闹的,叫卖声,小孩啼哭声,呼朋唤友声,谈笑声,构成一首独特的交响曲。小时曾有幸一家人去看电影,对于这种气氛非常的喜欢,没有人与人间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大家在这里来都是为了娱乐,为了放松,工作,家庭,生活上的各种烦恼仿佛都在这种喧闹但是祥和的气氛中湮灭,每个人到来的目的都很明确--观看电影,享受生活。那时放电影非常准时,时间一到,所有灯熄灭,人们的声音会慢慢的静下来,静得能听见查票员轻微的脚步声。放映影片的途中难免会出现卡带,换片,这时影院内又回复开始的喧闹,口哨声,大叫声,拍手声,起座声又演变成了另一首交响乐,更有甚者,会把手掌伸到放映灯前,在影布上投射出各种手影,一时之间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恐怕《清明上河图》中描述的盛况也不过如此。现在想要重温这样的胜景已然不可能,唯有撰文徒增怀念。

                 记忆中最明晰的部分是北门电影院的天窗,所有经典的武打片如《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黄河大侠》等等都是在北门电影院看到的,而帮助我们观看到这些电影的最大功臣就是电影院的两个天窗,这是我们逃避门口剪票员直接进入影院核心的快速通道。之前曾经提到过,只有节假日才会放一些娱乐电影,其实并不尽然,到了90年代中期,影院日渐萧条,主要是受到城内大大小小的录象厅之崛起的影响,那时人们的口味并不仅仅是一些普通武打片,言情片所能满足的,他们追求更刺激的感官享受,于是枪战片,恐怖片,色情片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欢迎,而我们可怜的影院由于体制的影响是绝对不允许放映此类电影的--尽管目前这些影片能堂而皇之的进入各大影院和影楼,因此为了使影院能够继续运营下去,他们不得不尽量在条件许可之下增加电影的种类和放映场次务求在最大程度上挽留一些顾客。这种改革直接受益者便是我们这些小孩子,而碰巧我们又偶然发现了免费进入电影院的秘密通道,因此可以说我对电影的启蒙教育完全是在那段非常时期开始的。

                90年代中后期,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居民区的改建,在市政府的规划下,年迈的北门影院终于和我们童年的快乐,和我们幼稚的武侠梦,和我们对电影世界的憧憬和向往一起埋葬在推土机巨大的轰鸣声中,之后我们一群电影迷的阵地转移到市中心的影剧院,在那里,影片的质量和种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客观环境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可是我们再也找寻不到当初的那些感觉
了。。。。。。

1950年城关北门任家祠堂为蒲圻县城唯一的演出场所,名“共和大剧院”。1953年改建为人民剧院,1958年改建成电影院,建筑面积1477平方米,834个座席,1973年可放映宽银幕电影,1984年再次改建,可放映立体电影......就像叶兄所言,北门电影院承载了蒲圻人太多美好的会议,尤其还有个露天电影院,到屏幕下去抢子弹壳的场景,不知道如今的孩子还有没有那种憧憬和乐趣......

岁月无痕去,斑驳留思忆;

花红或改新,时光仍厚积;

这是留在曹家巷一座老电影公司楼上的标语,沉吟着逝去的光阴

蒲圻先后有三个电影院一个大礼堂,1981年建成的影剧院、1982年建成的车站电影院、1957年10月建成的大礼堂,所以新上映的电影播放时,一副电影拷贝就需要赶场,于是看电影时时常出现“影片未到”的字幕,这是现在处于信息时代的人们再也看不到了的光景了!如今的电影公司几乎又在与信息时代磨合中接轨,只是其中的复杂交错,不是我们能够了解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0:02 | 只看该作者
石头城之叹:
把石头当成一种陈设,当今翡翠、汉白玉无疑已经登峰造极,在古时的蒲圻用独具匠心的眼光用石头来建设、美化自己的家园,那种闲情雅致与蒲圻人的坚忍不拔的个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漫步老街,见得最多的就是石头物件,09年因为工作关系开始从事走街串巷时对老城区的石头物件充满了好奇,直到读到一本关于蒲圻石头城的记载时顿然大悟,原来,老一辈的蒲圻人用自己的双手去雕琢坚硬的石头来建设自己彰显个性魅力的家园,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存世在街面上的石头物件多为石鼓,或为休憩、或为梁基、或用休闲、或用城墙建设,总之迄今为止保存完好的三条石板街见证了石头城的历史,而老北街上的石头物件则成了蒲圻后人怀念过去的一件件老古董了……

蒲圻老城区原有50口水井,这是仅存的几口之一,井水依旧甘甜清冽......

别具匠心的石头井口,浑圆一体,能容天下之水;

看到这,您再知道为什么井口要五花大绑了吧,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或许这是六家人的老物件,现在聚在一起了,也是一种千年修来的缘分;

这两个石凳蹭光溜亮,主人饭后闲聊,小马扎都不用搬了,图的一个惬意,用的那是一段历史;

紫竹楼院内有如此休闲、雅致,令老园丁们退休后的生活多了一点乐趣,摆上一个棋盘,就是另一个天地;

七收罗,八寻觅,又有好几个老物件到了紫竹楼下,可以开个小座谈会了哦......

老北街上随处可见的大条石,不知经历了多少人的打磨,已经如铜镜般光可鉴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0:05 | 只看该作者

蒲圻民居,虽没有有些知名古城那种地方民居的霸气,但是不失小巧、典雅和实用...

以前一排排的这样的民居已经拆掉了很多,留下的星星点点盘布在老北街的各个角落

这户人家采用的自然空调应该效果不错,远远看去,就是一片灰景中的阳绿,憧憬着老城的希望和未来

蒲圻老城区唯一留存“彭铁匠”铁铺,没有电气捶打的新工艺,纯靠老师傅的敲打,无奈“彭师傅”年事已高,只能打制一下小的家常物件了

电影公司家属院,这是老城区为数不多的热闹的小院之一,每日下午,树荫下,那些老人们便聊起曾经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0:07 | 只看该作者

这座房子确实毫不起眼,那块白色的石灰盖住的是“国务院”,房主在老北街可是家喻户晓,随着他的离去,那顶天的招牌也被尘封起来,成了街头巷尾的一段记忆;

航运公司,坐落在北门边上的部门,随着体制的变革,只有残缺的这个门楼诉说往日的辉煌;

不知名的这栋老房子,如今成为民居,硕大的一栋老房子占据着老北街核心的位置;

革新后的蒲圻民居,已经初具楼房的模式,坐落在老北街办事处旁边的这栋老楼,记忆着老城区的变迁;

这是迄今为止,蒲圻城区使用时间最久,保存完好,最老的一个公共设施,几十年来依旧发挥着巨大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0:09 | 只看该作者

老北街区里面有很多小巷,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小路阡陌,未久居的人不能熟悉每条大街小巷,但是倘若不是有急事,慢慢倘徉其中,小巷的尽头定会豁然开朗,走出一条新路......

曹家巷,长不过数十米,连接板桥街与北街的要道,不熟悉路况的可要兜一个大圈子咯;

不知名的小巷,可直达老城最中心位置;

历史在这里沉淀出庭院深深的感觉,一种静寂、一种肃穆;

石头台阶记忆了厚重的历史,

这是板桥街里面最长的一条小巷,不知其名,曲径幽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0:09 | 只看该作者

快乐的孩子,无忧无虑的重复着我们曾经的故事



小巷深深,这条巷子以前是可以到西街的,如今已经成了一个精致的小院落

西街小路口,那块公用电话的招牌昭示着这里曾经的繁荣;

究竟是板桥街还是板桥巷,让人无法解释,门牌上的号码让人无所适从,只有一声叹息管理者的漠视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困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0:09 | 只看该作者

龙泉大酒店内的一棵老树;

树荫下,即使在炎炎夏日也倍感清凉;

这估计是赤壁城区最大的一棵玉兰树,树有四层楼高,花开时极为壮观;龙泉大酒店内老树参天,俨然一个天然氧吧,城区空气质量,这里无疑是最好的,这个植物园无疑已经成为龙泉大酒店一笔宝贵的财富

石榴花开红似火,果然名不虚传,在烈日下,红艳艳的花海很是壮观!


蒲圻城的人是爱美的,墙头不经意的一个花盆,点缀生意盎然的古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0:10 | 只看该作者

暖暖的阳光下,老人们自娱自乐,是老街上最恬静的画面

谋生

孩子们重复我们曾经的故事,貌似花样还是没有翻新哦,只是现在的拍花,有了质的提高,看那个表情,应该起了一手绝世好牌呀......

肉摊前学习的孩子,或许你就是明天的某某家......

把手着放学要道的小摊,商品琳琅满目,也不怪我从前放学回家晚了总是挨打,孩子们回家途中的诱惑依旧是那么大,

小小的一块平台,聚集了十几个孩子的欢乐,这也许仅仅在老城区这种不设防的空间才会有的画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5-1-8 05: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