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74|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央视《赤壁疑云》的编导告诉我有一种债叫“六月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活到快60岁的时候,才知道有一种债叫做“六月债”。这句俗话的原文是:“六月债,还得快”。
      告诉我这种“债”的是央视曾经的编导周某某,他曾经拍摄过一部电视专题片叫做《赤壁疑云》,这部片子从头到尾,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黄冈赤壁“既是文赤壁,也是武赤壁”。
      片子在“走遍中国”栏目播出后,我曾经写过好几篇文章对这部片子进行分析、评论和质疑。
      真的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去年4月,我随同凤凰网“发现湖北之美”栏目组到羊楼洞拍摄,正巧与周导坐在一辆车上,与他有过很有趣的交锋。
      更有趣的是,昨天,一不小心,在网上发现了他的博客,并且从中发现了他记载我与他的“偶遇”。就是在这篇博客里,我第一次知道了“六月债”这个词。
      以下原文照转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
    趣事之二,是六月债还得快。某日去羊楼洞的路上,徒弟为了提振本剧组的形象,便向主人吹嘘我的历史功绩,说周老师曾是央视的编导,拍过纪录片“赤壁疑云”。他的话音刚落,随同的原赤壁市宣传部副部长唐小平便精神起来,说,周老师啊,我终于见到真神了。此后他便在车上一路滔滔不绝,把我的“赤壁疑云”批得体无完肤。“赤壁疑云”是我2007年在央视时拍的一部纪录片,质疑蒲圻赤壁未必是三国古战场,同时依据史料和近代学术论文为黄冈赤壁或为“武赤壁”说了一番话。当时,为了挽回徒弟的唐突,我便向唐部长解释,说电视乃快餐文化而非学术论文,其中又不乏娱乐元素,有些所谓的“硬伤”在所难免。回到市区,唐部长特意向剧组全体成员赠送了他写的一本书——《阿Q是创可贴》,打头的7篇文章全是批评“赤壁疑云”的。后来,他在酒桌上为我平反,说这些文章丝毫不掩周导的光辉。这话,按我国外交部的说法,是“你懂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收起 理由
烽火连篇 + 2 关注中,本帖已推至赤壁热线网站首页。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道夫 于 2015-4-20 12:23 编辑

以下是我对那天与周导“偶遇”的记载,与周导的记载对比着读,更有意思。


2014年4月12日,大雨。

陪同凤凰网《发现湖北之美》摄制组去羊楼洞并接受采访。

早晨8点半钟,出发去羊楼洞,一共4台车。为便于我给编导介绍情况,要我坐在最后一辆车里。车里3个人,编导周导,司机和我。

边走周导边介绍他们此次拍摄的目的和要求,我边介绍赤壁的相关情况。

走到半途,周导说:“前几年,我曾为黄冈一次拍过6部专题片”。

我说:“是2007年底吗?其中有一部叫做《赤壁疑云》”。

周导说:“是的。你怎么知道?”

我说:“我关注这部片子很久了。请问谁是这部片子的编导?”

周导很自豪地说:“我就是!”

我从后面一把拉着他的手臂说:“缘分哪!终于见到您哪!”

当时,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找了差不多6年了,终于见到了自己这6年来最想见到的人了。

我接着介绍了我对那部片子的总体评价和我曾经为那部片子写过好几篇文章,当时,发在央视网、人民网、新浪网、荆楚网等网站的论坛或者是我的博客里,但是都被反复删除过。

周导说:“这个情况我不知道。片子里并没有肯定三国赤壁就在黄冈。”

我说:“片子一开头,就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近年来,有专家说三国赤壁在黄冈’,从头到尾,这样的说法,一共出现了7次之多。”

周导说:“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我说:“那部片子我不知道看过多少遍,并且将每一次的‘专家’访谈都做了截图和点评,写成一篇文章《<赤壁疑云>专家访谈述评》,还有一篇叫做《<赤壁疑云>真令人生疑》。这两篇文章都曾经寄给了走遍中国栏目组。”

接着,我说:“那部片子有好几处硬伤,其中最大的硬伤有3处。一是说近年来有专家说三国赤壁在黄冈,但是从头到尾,都没有看到近年来的影子,片子里面出现的《赤壁战地考》一书是1990年出版的,片子中出现的文章大多是这本书里面的,文章大多是80年代写的,没有一篇2000年之后的文章。二是说有专家说,从头到尾就只有黄冈市的三个人,一个是宣传部的副部长,一个是文管处的解说员,还有一个所谓的文物专家。为何不请一个武汉的或者是北京的专家出来说哈呢?三是片子的后面在给杜牧的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配画面时,用的出土文物是箭簇和弩机。连弩机下面的文字都没有PS掉:1986年5月,咸宁地区博物馆在金鸾山下抢救性挖掘.....这个事情做得最不地道了,怎么能够用蒲圻赤壁的出土文物去证明三国赤壁在黄冈呢?”

周导说:“这个片子不是学术考究,是个娱乐性的东西。”

我说:“即使是个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播出的栏目不对。你播出的栏目是央视国际频道的走遍中国,被冠以国家地理的标签。不说海外华人和外国人通过这个窗口了解中国,此前,这个栏目我都是每期必看的,都是通过这个栏目了解各个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等等。但是从《赤壁疑云》之后,直至今天,我没有再看过一期走遍中国。”

周导沉默了许久没有做声。

过了会儿,他说:“屁股决定脑袋,你和黄冈刘部长的屁股都分别坐在自己家乡的赤壁上,但是我的屁股坐得有点偏向黄冈。”

见他这样说,我赶紧说:“这个事情不能怪您,您就好比是位大厨,就看人家给您的原料是真东西还是假东西。那么短的时间,您又不是那个地方人,又不是研究这个事情的专家,难免受到人家观点的左右。”

他说:“哪有大厨分辨不出真货假货的道理?”

我赶紧换了一个话题:“你们拍6个专题片,他们一共给了你们多少钱?”

他说:“我们一共拍了30天,一分钱未给。只是承担了我们拍摄期间的交通和食宿。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拍摄时,我一个人来过蒲圻赤壁,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没有惊动你们,怕你们知道了会阻扰。嘿嘿!不过,也算是因祸得福,昨天你如果有时间接受了采访,你就到陆水湖那个组里去了,我和你就错过了,没有了见面的机会。”

做完采访,回到赤壁已经是下午2点多钟。

我直接回到家里,取了11本我的《阿Q是创可贴》,很隆重地给他们每个人都签送了一本。

签完书,大家刚刚落座,我大声说:“有一个意思请各位童鞋务必传达下去,这本书里,有我为敬爱的周导曾经制作的专题片《赤壁疑云》写的评论文章。这些评论文章丝毫无损于周导的光辉。就像我们今天评价毛爷爷那样,无论我们怎样去评价,都不能否认毛爷爷是一代伟人那样。”

大家一起大笑着举起了酒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4-20 11:03 | 只看该作者
能够叫“六月债”,那也很不错了,总还能还。人的一生啊,总有许多债是没办法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4-20 11:25 | 只看该作者
有缘千里来相会!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4-20 11:58 | 只看该作者
实至名归。老师的执着,懂的人都在心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4-20 12:0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这叫不是冤家不聚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4-20 12:30 | 只看该作者
应据理力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4-20 12:30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弱弱问一句,您离60还远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4-20 12: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卧龙赤壁 于 2015-4-20 12:43 编辑

赤壁需要唐部长这样的有文化,有见地,有原则,又较真的人。尽信书不如无书,看电视,即使是央视,也当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4-20 13:32 | 只看该作者
该较真时要较真,支持唐部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9-20 17: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