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0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毕淑敏:一生难忘“洞茶”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30 10: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宋锦来)11月23日,由著名作家毕淑敏原作改编同名剧集《女心理师》在优酷独家上线开播。这两天毕淑敏老师也因《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的专访上了热搜榜。在和毕老师交流,得知《女心理师》是毕老师2007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一出版,就有机构买走了版权。但改编剧本很难,经历了两轮电视剧版权转让,一直没拍出来,直到2020年11月1日,《女心理师》才在海南开机拍摄,这次终于与观众见面了。我和毕老师聊起了相遇相识的过程,差不多整10年了,依然记忆深刻,仿佛就在昨日。翻出和老师的合影照,回忆交流的话语,一股暖流在心间流淌。


 那还是2012年5月21日-22日,笔者有幸全程陪同毕淑敏老师应邀来赤壁参加“中国著名作家写赤壁”采风。参观了赤壁古战场、陆水湖、羊楼洞、三峡试验坝、万亩茶园等,在领略了赤壁的秀山丽水之后,在这里喝到了地道的砖茶,毕老师不由得感慨万千,十分激动,深情地说:“喝到第一口,我的泪水就忍不住流下来,我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老朋友”,随后,她又自言自语地说:“那时砖茶的味道让我铭记一生”。


  当年她听说我在沿海工作了多年,又回到了家乡时,挺感兴趣。她说赤壁是个好地方,是不是感觉生活特别的舒适,是不是回来的感觉很好。我说是的,回到家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她聊到了生存的意义,活着的价值。她说活得越简单越轻松越自然越好。听她一席话,整个人仿佛轻松了很多。


  为什么一杯普通的砖茶会让毕淑敏老师如此感慨并且铭记一生?这和她的一段经历有关。1969年,17岁的毕淑敏应征入伍,来到了位于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处的阿里高原当兵,担任部队的医务工作,这里空气稀薄、缺氧,与她同去那个部队的有5名女兵,当时可以说是破天荒。毕淑敏在这里当兵时间长达11年之久,11年间,在这个称之为生命禁区的海拔5000米的雪域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了好多战友倒下了就没有站起来。那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啊,为了祖国的安宁,他们永远长眠在雪域高原上。


  在寂寞的军营,在风雪交加的边防哨卡,许多时候,一杯砖茶温暖着战士的身体,一杯砖茶陪伴战士走过边关岁月,同时也伴着毕淑敏走过那些青春的日子。在艰苦的生存环境,寂寞难耐的高原,生命和理想,军人的天职在这里闪烁着高崇的光芒。这段经历,成了她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成了她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段落,而“川”字牌砖茶,也因此成了她记忆中永远的温暖。


  当年毕老师的丈夫芦先生也一同来到了赤壁,他非常谦虚、和蔼,每当有镜头对准他的时候,他总是说,你们拍老毕吧。一个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也同样伟大。说到丈夫,毕老师总是一脸的幸福:“我父母觉得他是个好同志,我也觉得不错,就在一起了,我们谈了五年的恋爱。我家庭生活挺幸福的,我跟我先生有点小分歧也是在买什么东西、刷个碗上。我儿子小时候说我是‘清政府’没原则,总签订不平等条约。我觉得那些小问题根本不需要搞得剑拔弩张。”

  毕淑敏笑言,换在这个时代,肯定是个“剩女”。“我年轻时是个特别迟钝的人,讲话少,很沉默,觉得那些事情都不是一个女战士该想的事。当时,很多战友都在偷偷地谈恋爱,忙着给心仪的男生织毛衣。我当时是班长,真的是严格执行部队不许谈恋爱的纪律。”战友们谈情说爱、物色如意郎君的时间,毕淑敏常常在雪域高原仰望星空,想人为什么活着?我这一生该如何度过?如果明天死了,我要交代些什么事情……


  芦书坤回忆说:“我对毕淑敏的第一印象,既不是她的容貌,也不是她的才气,吸引我的是她的神情,那样一种不属于年轻女孩的镇定和平静。我后来问过她,你是如何变成这样的?她说,可能是在西藏太寂寞了太枯燥了,天天看着单调的雪山和一动也不动的云,人就呆若木鸡了。”


  赤壁采风活动结束后,2012年7月24日,她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洞茶》一文中写道:“......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灼痛了我的舌,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润泽了我的脑,是我无声的知己。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沟痕标记的朋友。我丢失了它,遍找北京的茶庄也不见它踪影”。 随后,她又写道:“今年,我在湖北赤壁终于见到了老朋友。赤壁市古称蒲圻,有个老镇羊楼洞。此地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遍植茶树。因地名羊楼洞,所产砖茶被称为“洞茶”。山上有三条清澈的天然泉水,三水合一,即为一个“川”字,成了砖茶的商标。”可见其对羊楼洞砖茶记忆之绵长,爱之深切,理解之透彻。曾经的日月相随变成终生难忘。是以我想,这也许就是人们所常说的“魂牵梦萦”吧。

2016年3月24日赤壁市领导在北京给毕淑敏颁发“赤壁市荣誉市民”证书

  羊楼洞砖茶从它出世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背负起历史赋予它的文化内涵和连接世界的使命。从羊楼洞万里茶道源头出发,越过万水千山,一路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留下了千古流传的故事,成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饮品,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它成了人类的朋友,也成为今天赤壁市创建全国文明市、冲刺全国百强县、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张名片。象毕淑敏这样钟情于茶,敬爱于茶,情系于茶的砖茶情结,让我们感动!在感动之余,我们也应思考如何围绕赤壁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1年10月20日毕老师为赤壁市题写了“每当喝到赤壁青砖茶,心中温暖感动!”


洞  茶

  我16岁时在西藏海拔5000米的高原当兵。司务长分发营养品,给我一块黑糊糊的粗糙物件,说,这是茶砖!

  那东西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边缘破损色黑如炭,衬得格外凄惶。

  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老医生看到了,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

  我说,它根本不像见棱见角的砖,更不像青翠欲滴的茶。

  老医生说,不能从茶的颜色来判定茶的价值,就像不能从人的外表诊断病情。它叫青砖茶,是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加以发酵,所以颜色黢黑。它的茶碱含量很高,在高原,茶碱可以兴奋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这茶,可缓解症状。它是高原之宝。

  没到过酷寒国境线上的人,难以想象砖茶给予边防军的激励。高原上的水,不到70度就迫不及待地开锅了,无法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只有把茶饼掰碎,放在搪瓷缸里,灌上用雪化成的水,煨在炉火边久久地熬煮,如同煎制古老的药方。渐渐,一抹米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抖动着,如同披满香氛的纱。缸子中的水渐渐红了,渐渐黑了……平原青翠植物的精魂,在这冰冷的高原,以另外一种神秘的形式复活。

  慢慢喝茶上瘾,便很计较每月发放砖茶的数量。司务长的手指就是秤杆,他从硕大的茶砖上掰下一片,就是你应得的分量。碰上某块特别硬,司务长会拿出寒光闪闪的枪刺,用力戳下一块。某月领完营养品,我端详这分到手的砖茶,委屈地说,司务长,你克扣了我。

  当司务长的,最怕这一指控。愤然道,小鬼你可要说清楚,我哪里克扣了你?

  我说,有人用手指抠走了我的茶。你看,他还留下两道深痕。

  司务长说,哈!只留下了两道痕,算你好运。应该是三道痕的。那不是被人抠走的,是厂子用机器压下的商标,这茶叫“川”字牌。

  我说,茶厂机器压过的沟痕,是不是所用茶叶就比较少啊?

  司务长说,分量上应该并不少,可能压的比较瓷实,你多煮一会儿就是了。

  我追问,这茶是哪里出的啊?

  司务长说,川字牌,当然是四川的啊。万里迢迢运到咱这里,外面包的土黄纸都磨掉了,只有这茶叶上的字,像一个攀山的人,手抠住崖边往下滑溜又不甘心时留下的痕迹。

  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灼痛了我的舌,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润泽了我的脑,是我无声的知己。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沟痕标记的朋友。我丢失了它,遍找北京的茶庄也不见它踪影。好像它变成我在高原缺氧时的一个幻影,与我悄然永诀。

  此后30余年,我品过千姿百媚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古乐升平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若即若离的迷惘困惑。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沸水煮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煎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

  我不喜欢茶的矜持和贵族,我不喜欢茶的繁文缛节。我不喜欢茶的一掷千金,我不喜欢茶的等级与身份。我不喜欢茶对于早春的病态嗜好,我不喜欢饮茶者故作高深的奢靡排场。

  我出差到了四川,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块茶砖,以为将要和老友重逢。喝下却依稀只有微薄的近似,全然失却了当年的韵味。我绝望了——舌头老了,警醒甘凛的砖茶味道,和我残酷的青春搅缠在一起,埋葬于藏北重重冰雪之下,不再复返。

  今年,我在湖北赤壁终于见到了老朋友。赤壁市古称蒲圻,有个老镇羊楼洞。此地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遍植茶树。因地名羊楼洞,所产砖茶被称为“洞茶”。山上有三条清澈的天然泉水,三水合一,即为一个“川”字,成了砖茶的商标。早在宋景德年间,这里就开始了茶马互易。清咸丰年间,汉口还没有开埠,谷雨前后,茶商千里迢迢来羊楼洞镇收茶。所制砖茶远销蒙古、新疆及俄国西伯利亚等地,享有盛誉。20世纪初期,铺着青石板的羊楼洞古街上,有茶厂30余家,年产砖茶30余万箱,天下闻名。

  有了上次的教训,不敢贸然相认。砖茶沏好,出于礼貌,我轻浅地含了一口。

  晴天霹雳,地动山摇!

  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怦然怒放。口颊的每一丝神经,都惊喜地蹦跳。天啊,离散了几十年的老朋友,在此狭路相见相拥相抱。甘暖依然啊,温润如旧。在口中荡漾稍久,熟稔的感觉烟霞般升腾而起。好似人已迟暮,蓦然遭逢初恋挚友,执手相望。岁月无情,模样已大变,白发斑斑,步履蹒跚。但随着时间一秒秒推移,豆蔻年华的青春风貌,如老式照片在水盆中渐渐显影,越发清晰。随后复苏的是我的食道和胃囊,它们锣鼓喧天欢迎老友莅临。人的所有器官中,味觉是最古老的档案馆,精细地封存着所有生命原初的记忆。胃更堪称最顽固的守旧派,一往情深抵抗到底。这些体内的脏器无法言语,却从未有过片刻遗忘。它们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稳定,保持着青春的精准与纯粹。

  青山绿水的赤壁茶林,你可知道曾传递给边防军人多少温暖和力量!冰雪漫天时,呷一口洞茶徐徐咽下,强大而涩香的热流注满口颊,旋即携带奔涌的力量滑入将士的肺腑,输送到被风寒侵袭的四肢百骸。让戍边的人忆起遥远的平原,缤纷的花草,还有年迈的双亲和亲爱的妻女。他们疲惫的腰杆重新挺直,成为国境线上笔直的界桩。他们僵硬的手指重新有力,扣紧了面向危险的枪机。他们困乏的双脚重新矫健,巡逻在千万里庄严的国土之上。

  我用当年方法,熬煮洞茶水洒向大地,对天而祭。司务长和老医生都因高原病早早仙逝,他们在天堂一定闻得到这质朴的香气,沉吟片刻后会说,是这个味道啊,好茶!


  毕淑敏,女,汉族,1952年10月生,山东省文登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作品很多都与医生这个职业有关,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品《红处方》。2007年,毕淑敏以36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 《孝心无价》,处女作《昆仑殇》(《阿里》)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多篇文章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中、小学课本。毕淑敏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推荐
发表于 2021-11-30 17:12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情怀高远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1-11-30 23:17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毕淑敏老师写的文章确实不错,高中时有幸读过《恰到好处的幸福》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2-2-19 20:49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发布!宋锦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9-20 20: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