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 通讯员 杨岑 史赢
只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口服药物,却引发了严重的皮肤病,甚至还受到死亡的威胁。躲过一劫的宗先生,仍心存余悸。
近日,因“青光眼”,来自赤壁的54岁宗先生在当地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出院后在家继续口服醋甲唑胺等药物。本以为生活即将回归平静,不想,20多天后,他的身体开始发热,浑身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水疱。当地医生接诊后感觉十分棘手,建议他转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接诊医生史赢详细查看病情后发现,宗先生体温高达39.2℃,全身皮肤松弛好似烫伤,遍布大疱和破溃伤。因口眼糜烂,睁眼都十分困难。结合当地医院的就诊记录和临床表现后,史赢判断,这是一例醋甲唑胺引起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据悉,这是一种少见且严重的皮肤黏膜反应,绝大多数由药物引起,以水疱及泛发性表皮松解为特征,可伴发一系列系统症状,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等,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
“可诱发该疾病的常见外源性药物包括抗惊厥药、抗抑郁药、磺胺类药、非甾体抗炎药、抗感染药物及近年来广泛应用的靶向药物。醋甲唑胺属于磺胺类,罪魁祸首正是它。”医生们分析。根据宗先生入院24小时内的各项指标,医生预测其死亡率高达62.2%,病情极度凶险。更为揪心的是,入院后3天,宗先生病情进行性加重,皮肤破溃面积不断扩大。
治疗犹如走钢丝。是增加激素用量,还是联合其他治疗方案?医生们会诊也颇感为难。考虑到除了大面积皮肤破溃,宗先生还有糖尿病、青光眼的基础疾病,若增加激素用量,不良反应风险势必增大,团队决定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冲击治疗3天。3天治疗过后,宗先生病情虽较之前好转,但仍然不理想。
正当治疗陷入两难的时候,参与制定了2021年《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诊疗专家共识》的该院皮肤科主任雷铁池提出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很快,患者接受了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皮下注射治疗。次日,其皮肤破溃面明显干燥,病情得到迅速控制。经过17个日夜的较量,死里逃生的宗先生终于痊愈出院。
雷铁池提醒,药物过敏是较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重症药疹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既往有药物过敏的患者,一定要禁用已知过敏药物并慎用结构类似药物。一旦发生药疹,需要尽早积极治疗,以免进展为重症药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