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秋水 于 2011-9-18 11:13 编辑
《西游记》并非是一本崇洋的书籍,但它是一部扬佛贬道的小说。佛道之争,以及扬佛贬道从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便开始了。
有需求,就有市场,佛教的传入也是这样。佛教是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但影响不大,不成气候。东汉第二个皇帝汉明帝时期,采取的主要治国方略和思想体系是儒家思想、黄老学说及一定的法家思想,系统地继承了其父亲光武帝刘秀的治国理论。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思想体系难以满足于统治的的需要——黄老学说的无为而治主要适应于大动乱后的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但黄老学说的本质是姑息。儒家思想理论是建立和规范社会及统治秩序,能起到抑制地主豪强势力的作用。到汉明帝时,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有新的思想理论来填充,所以,汉明帝想到了佛教。于是,汉明帝派蔡惜和王遵去西域拜佛求经。
二人一路西行来到月氏国(即今天的阿富汗),见到两位印度高僧竺法兰和茄叶摩腾正在弘法布道,传播佛教——就前去与二位高僧交流沟通,后来,将汉明帝派他们拜佛求经的事告诉了印度僧人,并且请二位高僧去中土汉朝弘扬佛法,印度僧人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一行于汉明帝永平十年用白马驮着佛像佛经来到了东汉首都洛阳。
当时印度的孔雀王朝分崩离析,国内处于战乱,印度本土佛教遭受战火劫难,僧侣们于是向周边国家逃散,佛教也是这一时期开始较大规模的输出。
汉明帝安排印度僧人住在鸿胪寺翻译佛经,二位僧人请明帝另建寺院,方便翻译佛经和弘法。汉明帝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于永平十一年选定兴建地址,按他们提供的图纸在洛阳雁门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佛教寺院。为了纪念白马驮经的功劳,汉明帝就将寺院命名为“白马寺”——这就是如今河南洛阳白马寺的来历,它不仅是中国的第一所佛教寺院,也是整个东亚地区的第一所佛教寺院。
三公住府九卿住寺,三公九卿是朝廷高级官员,府、寺是这些高官的住所,汉明帝将僧人的住所称之为“寺",可见明帝给予佛教的地位。
这两位印度僧人很快就将梵文经书翻译成了中文,明帝看后大喜,于是下旨翻抄给各大臣去看。明帝对佛教的推崇和礼遇,招徕本土教派的大为不满,以道教为首的本土学说教派纷纷向明帝提出异议。于是乎汉明帝下诏,要求印度的两位高僧和道教的代表在正月十五到白马寺讲经论道,进行比试。在这场比拼当中道教输给了佛教(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人家能将梵文翻译成中文,而当时东汉本土的这些教派对佛教却一无所知,怎么不输呢?)。因此,汉明帝下诏,每年的正月十五家家户户要张灯结彩闹花灯,以纪念佛教的胜利——这就是元宵节的来历。
当然,为了统治的需要,汉明帝又在外来佛教里糅合进本土的传统文化,使传入中国的佛教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社会适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