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叶知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赤壁映像系列(连载中)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10-24 17:14 | 只看该作者
一条龙那街口上,是我早晨过早的地方!
写实派````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12
发表于 2007-10-24 17:41 | 只看该作者
简导什么时候拍个赤壁映像哈!人家老张都拍了云南映像!你什么时候也搞个哈!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21:28 | 只看该作者
赤壁映像之三--蛾石塔

          从来就没有想过宝塔山上的宝塔为什么要叫蛾石塔只知道宝塔的最高一层上不去,儿时曾怀疑最高一层是不是收藏着宝藏。宝塔山不算巍峨,但也算是耸立在陆水河畔,以至多年以后看《亚特兰蒂斯》,以为蛾石塔也像那些巨人一样在守护着什么。其实不算什么,正所谓“宝塔镇河妖”,通常水边都会有那么一座塔。
          读小学的时候,突然兴致大发,邀约几个自认为文笔不错的同学(所谓文笔不错,其实就是作文在班上还过得去)到宝塔山去写诗,结果大家一大早就像是春游一样,带着零食和笔--既然是写诗,当然少不了笔啊--出发了。好像一行是五人,其中有一人特别不厚道,在半路上居然把自带的食物吃了大半,上了山就吃我们的。当时碍于同是文学少年,不好意思追究,只是暗暗下了决定,下次再出游采风,断不能与之同行。自然,没了充足的食物,那天的诗兴也就无从冒出了,只得在山间树丛中撒野。后,进得塔内,到处是五谷升天之物,被一种过期肥料的气味笼罩的诗人们也无心观赏塔壁内文人骚客们留下的或行或草或无所识从的文字。直到顶楼,凭窗临风,远观陆水,直有纵身一跃投自然的冲动,此景此情,不禁叫人心旷神怡,消失的诗兴又大发起来,想到此时不留字更待何时,伸手摸笔,大惊!笔呢?十几元一枝的英雄蘸金钢笔啊,要是弄丢了,家严非杖毙我不可。环顾友人,皆作摇头晃脑、蕴酿推敲状,顾不得了,转身下塔,树间草丛中,如寻魂野鬼,又如无头苍蝇。白色网球鞋上沾的尽是黄黄的粘粘的物质,终一无所获,讪讪而归。看得友人均题诗于塔内,想:总不能白来一趟,遂朝诸位大作上溺了一泡。四友人追得我塔上塔下。此时想来,当时赤壁四友后文学均凋谢实属拜我所赐,汗颜不止。不过最后,我们的友谊禁住了考验,在我们出游写诗的最后一个行程--游泳的过程当中,我们冰释前嫌,五个学子又抱在了一起,并决定了下星期的以诗会友地点。
          这可能是宝塔山对我最深刻的印象了,当时大家还想下次一定要带一些绳子,爬到最顶那一层里去,幻想着里面肯定有个类似箱子什么的东西满载金银珠宝或是九阴真经之类的武功秘笈。
          宝塔山就是带着这种神秘感在我心中存在了十几年,直到赤壁有个姓冯的先生,其人精通赤壁人文地志,据说就是该人力主蒲圻赤壁为三国赤壁,终从黄冈东坡赤壁中争回赤壁古战场遗址。冯某于上世纪终于对宝塔山上的青石塔定名为蛾石塔,我到这时才知道宝塔山上的宝塔叫蛾石塔。
          如今,宝塔山已收拾得整整齐齐,种上了满山的苍松翠柏,蛾石塔内也干干净净,塔身甚至还装上了彩灯,远远望去,与二桥相衔,与大桥桥头新做的亭子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但现在我却再没有登上蛾石塔了,我想我以后也很难再有兴致去了,登蛾石塔,一定要在年少轻狂的时候去,因为再多的世事沧桑,在它看来,直如陆水河里的一个浪花,我又何必去献丑呢?
14
发表于 2007-10-24 21:48 | 只看该作者
峨石塔
记忆里是在那个荒凉的山冈山,孤独的伫立着。
离我很遥远的,充满神秘的。伫立在记忆里。
在它的下面的二桥边,还有一个灯塔。
离开赤壁最后就去那里看了一下`
再回去的时候,新颜换旧貌。
在一桥上看着,霓虹灯倒映在塔下的陆水河里,搅碎一池旧梦
仿若隔世
一些旧的印象开始模糊黯淡。
唯有那塔,孤独的伫立在那里。守望着 ` ``````

PS:峨石夕照 是赤壁一景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3:33 | 只看该作者
赤壁映像之四--北门影院    作者:叶知秋

不知道从什么年月起,就没有踏足过电影院了,依稀记得若干年以前影院里的繁华和嚣闹,东洲大桥的动工使原本早已名存实亡的中心电影院走完了它最后的历程,光荣的在一片漫天的尘土和掘土机的声响中寿终正寝。走在老城北街临河边涣然一新的水泥马路上,耳畔依稀响起昔日购买电影票时的喧嚣和人们排队进场时的鼓噪。。。。

    多年以前,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城北地带就以其特有的文化基调,人文特色闻名于这所古城,那里游荡着全城最滑头的商贩,那里聚积着全城最凶悍的地痞,那里密布着全城最古老的民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里有全城最富有文化特色的两个建筑,其一是全城最早开办的一所小学,其二就是毗邻北大门的一所年代久远的电影院。

    记不清这个电影院有多少年的历史,在我印象里面第一次去那所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就惊异于装饰的古朴和大门窗棱的残旧,和80年代末城市发展的势头格格不入,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讲,承包该影院的投资者一定得赔钱。不过在当初刚刚改革开放没多久,集体所有制势头尤盛的年代,这所影院究竟有没有人投资抑或只是旧社会的古老遗物不得而知,只是后来成年后听老人家讲古,方才知道这小小的电影院当初养活了一大票人,看来是集体制的可能性极大,这些从它早期所放映的影片中也可见一斑。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段时间,影院承担的主要职责是不定期的放映一些爱国主义和带有浓厚教育色彩的影片,例如《大决战》,《周恩来》,《英雄少年赖宁》等等,其消费群体主要是针对旁边的小学(一般是学校集体组织去观看),闲暇时间譬如周六或者周日也会间或放一些制作拙劣(当然,这是与我们今日所看影片比较,当时也煞是受欢迎的)的爱情片或者是武打片。记得节假日经常和同学约去北门影院一角去“拍扬花”,白天一般都是门可罗雀,大门紧闭,可是到了傍晚时分,人便慢慢的多了起来,多是来看晚上放映什么影片兼顺带购买几张位置好的电影票。那时电影院一般会提前摆出一个小木牌子,晚上放映的影片,放映时间,放映场次等等在上面写得一清二楚。起初的文字都是用粉笔书写,于是总有调皮的小孩趁人不备,改掉了上面的一些数字,搞得影院工作人员头疼不已,于是乎有人想了一个办法,改用油漆刷写,不久以后,本城不论大小正规影院、录象厅、地下影院都用油漆书写影讯,此举一直被同行沿用多年,理由不言而喻。

    从我第一次进北门电影院到后来影院改革制度,期间我进过的次数屈指可数,原因很简单,对里面长期放映的爱国主义影片提不起兴趣,并不是因为本人不爱国,只是对一个小孩子放映象《周恩来》,《第一次握手》这样深奥的爱国主义影片就象在给一个疲劳过度的人放一首绝佳催眠曲,包括那时看的《大决战》系列,除了在枪林弹雨的场面时有稍许兴奋以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鼾声中度过的。不过进去的次数虽少,但至少还是有几次令我至今记忆犹新。一次是看《妈妈在爱我一次》,尽管这是一 部令很多人热泪盈眶的经典影片,但是我却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它的印象--第一次看到屏幕上的男女亲吻,以至长大后看到台湾电影中男女的亲热戏,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这部影片。另外一次是看《少林寺》,里面的每一个武打明星都成为我们当时疯狂崇拜的对象,所有观看过这部电影的小孩子当时心中的偶像都直接由英勇威猛的军人转变成了身怀绝技的和尚。。。

    比起现在大都市装饰豪华的影院,当时的北门影院可以说正如姚明面前的潘长江,整个影院布局简陋,大概只能 容纳5,600人,清一色的木制硬靠椅,影院里斑驳的柱子使得人们在观赏影片的同时还时刻要小心自己的人身安全。但是这一切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观赏热情,每到周末,平日里冷冷清清的影院一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卖瓜子的,卖各种劣质香烟的,卖过期小吃的,卖水果饮料的小贩充斥于影院的每个角落,还有一些为群众创造方便的“黄牛党”,会在影院外面大摇大摆的招揽着顾客,所幸这些倒卖电影票的并非作奸犯科之辈,票价卖得并不离谱,大都是为了赚取点蝇头小利,用以养家糊口的老实人,许多迟到的观众和块头小挤不进买票队伍的又或者是想图个方便的人都乐意光顾他们,因此,因为买票或者排队产生的纠纷并不多见。

    影片开演之前的这段时间是最热闹的,叫卖声,小孩啼哭声,呼朋唤友声,谈笑声,构成一首独特的交响曲。小时曾有幸一家人去看电影,对于这种气氛非常的喜欢,没有人与人间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大家在这里来都是为了娱乐,为了放松,工作,家庭,生活上的各种烦恼仿佛都在这种喧闹但是祥和的气氛中湮灭,每个人到来的目的都很明确--观看电影,享受生活。那时放电影非常准时,时间一到,所有灯熄灭,人们的声音会慢慢的静下来,静得能听见查票员轻微的脚步声。放映影片的途中难免会出现卡带,换片,这时影院内又回复开始的喧闹,口哨声,大叫声,拍手声,起座声又演变成了另一首交响乐,更有甚者,会把手掌伸到放映灯前,在影布上投射出各种手影,一时之间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恐怕《清明上河图》中描述的盛况也不过如此。现在想要重温这样的胜景已然不可能,唯有撰文徒增怀念。

    记忆中最明晰的部分是北门电影院的天窗,所有经典的武打片如《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黄河大侠》等等都是在北门电影院看到的,而帮助我们观看到这些电影的最大功臣就是电影院的两个天窗,这是我们逃避门口剪票员直接进入影院核心的快速通道。之前曾经提到过,只有节假日才会放一些娱乐电影,其实并不尽然,到了90年代中期,影院日渐萧条,主要是受到城内大大小小的录象厅之崛起的影响,那时人们的口味并不仅仅是一些普通武打片,言情片所能满足的,他们追求更刺激的感官享受,于是枪战片,恐怖片,色情片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欢迎,而我们可怜的影院由于体制的影响是绝对不允许放映此类电影的--尽管目前这些影片能堂而皇之的进入各大影院和影楼,因此为了使影院能够继续运营下去,他们不得不尽量在条件许可之下增加电影的种类和放映场次务求在最大程度上挽留一些顾客。这种改革直接受益者便是我们这些小孩子,而碰巧我们又偶然发现了免费进入电影院的秘密通道,因此可以说我对电影的启蒙教育完全是在那段非常时期开始的。

    90年代中后期,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居民区的改建,在市政府的规划下,年迈的北门影院终于和我们童年的快乐,和我们幼稚的武侠梦,和我们对电影世界的憧憬和向往一起埋葬在推土机巨大的轰鸣声中,之后我们一群电影迷的阵地转移到市中心的影剧院,在那里,影片的质量和种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客观环境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可是我们再也找寻不到当初的那些感觉
了。。。。。。
16
发表于 2008-11-18 13:38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在电影院看电影经常逃票![em15]
看楼主文章,依稀昨日又再!
17
发表于 2008-11-18 13:42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幸运的是,我也在那个古老的电影院里看过电影。
一直到现在也很怀念那个地方。 呵呵。
18
发表于 2008-11-18 13:55 | 只看该作者
赤壁再没有影剧院了,可悲啊
19
发表于 2008-11-18 21:37 | 只看该作者
勾起几多回忆,童年的时光,家乡的街道,年少的痴狂~~~~~~~
20
发表于 2008-11-19 13:39 | 只看该作者
物质生活改善了,不会再有人因为夏季的炎热在家里喘粗气冒冷汗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与真诚呢,是否一如从前?这些我不得而知。清风徐来,夜幕如遮,繁星漫天,思忆如絮般飘回从前,怀念那些逝去快乐时光,怀念那份人与人之间可贵的感情,怀念那些被风吹过的夏天……

是的城市发展了,我们少了很多的沟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1-15 00: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