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试验区 于 2011-11-5 13:19 编辑
四、发展目标 按照“2年明显变化、3年大变化、5年跨越式大发展”的要求,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核心旅游品牌,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使之成为湘鄂“两型”社会的交汇点、城乡一体化的亮点、“两圈一带”的重要节点。 1、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全面整合赤壁三国文化旅游开发试验区内旅游资源,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试验区内培育1—2家省内知名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4A级以上旅游景区3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四星级以上宾馆3家,星级“农家乐” 100家以上。 2、综合效益大幅提升。不断延伸和壮大旅游产业链条,切实提高旅游综合效益,推进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复合型转变、旅游产业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力争在5年内,试验区旅游人数达到年400万人,日游客量2万人,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30%左右。逐步打造成中国知名、全省一流的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融入全国旅游“第一方阵”。 3、优势项目集群落户。以旅游产业为龙头,沿旅游快速通道两侧,落户一批起点高、有影响、有冲击效应的旅游文化项目、高科技项目、生态环保项目、新型农业项目,让优势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4、区位优势明显突出。建成赤壁长江大桥,打通东西梗阻,使之成为连接大平原和大山区的纽带,与京珠、京广、武广形成大十字公路格局。以武汉新港赤壁港区建设为契机,形成港口码头专业化、港口装卸自动化、港口集疏运一体化、行业监管信息化,干支相连,通江达海的水上交通枢纽。争取支线机场项目立项审批,建设一座4C支线机场,使“赤壁三国文化生态旅游试验区”成为水、陆、空立体交通的枢纽,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散地。 5、区域发展实现跨越。力争5年内,将赤壁三国文化旅游开发试验区建设成以赤壁镇为中心,具有10万以上城镇人口的旅游特区和临港新城。并逐步南扩,与市区里连为一体,形成赤壁大城市框架。 五、主要任务 1、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改善试验区内的交通条件。加强各景区、景点相配套的旅游道路建设,加快赤壁长江大桥、赤壁新港的建设,规划建设柳山矶头(连接嘉鱼虎山、嘉鱼长江大桥)、车埠丁家坪(连接黄龙)两座公路桥。修建拓宽赤壁——黄盖湖长江干堤公路,维修拓宽小柏——赵李桥公路(经余家桥、新店),修建贯通陆水河两岸沿河公路。延伸黄盖湖——普安公路,经松柏湖接柳山镇宝塔村沿河公路,形成对外辐射的水陆立体交通网络。二是加强人居环境保护工程。推进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清洁家园工程,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改善供水、供电条件和能力,根本改善生态状况。三是加快数字网络建设,完善旅游信息、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2、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从战略的高度,抓住机遇、合理布局、市场运作,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找准规划节点。启动建设周郎咀“小乔江南”爱情公园、松柏湖军事文化博览园、沧湖生态农业示范园、黄盖湖三国军垦文化园、柳山湖现代农业观光园、茅山张开东智慧园、大罗湖中华民俗文化游乐园、安咀三国文化集景园等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同时,加快三国赤壁古战场、风情赤壁的建设力度,促进赤壁旅游业的发展。 3、全面完善旅游服务链条。一是要利用旅行社(公司)力量和引导运用民间资本,组建旅游车辆出租公司,配备高档次旅游车辆,并健全机制,合理调度。二是开通贯穿快速通道沿线景点、景区、度假区的旅游公交。三是建设游客集散服务中心、青年旅馆、汽车旅馆、特色旅馆。设立散客拼团服务机制,加强旅行社之间的地接合作,互利共赢,让散客享受高层次服务。四是规范旅游餐饮服务,有计划地发展中小型农家乐和大型游客餐饮中心。开发利用地方名菜小吃,让游客边听小吃故事、边看原料和工序、边尝味道、边思意蕴,使游客乐在其中。五是引导、开发赤壁知名的旅游土特产品,建设大型旅游购物中心,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4、大力兴办文化娱乐产业。突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开发一批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文化精品节目,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节庆,丰富地方文化盛宴。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综合效应,组织创作弘扬地域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兴办网游、传媒等文化产业,开展高端的文化论坛和文化交流,打造赤壁文化品牌。创新统一营销模式,引进影视拍摄项目,将赤壁三国文化旅游开发试验区内景区、景点整合包装成具有“楼廊林立、新城时尚、山水如画”综合特色的全方位影视基地。争取直升机飞行训练中心、国际航空俱乐部以及高尔夫项目,建设网球、攀岩、户外自行车、水上运动设施,策划举办全国乃至国际相关赛事。 5、打造高新园区和特色社区。引资兴建国际生物科技创业园、新材料和现代造船基地等高新产业园区。借助主题公园开发建设的成果,探索旅游主题房地产开发,面向武汉和江汉平原建设高档休闲度假别墅和经典楼盘,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包容性的“高端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