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抗战进入相持阶段,通城一带,杳无敌踪,师生在此度过了最为安宁的两年半时光,然前车之鉴,使师生恒自警惕,居安思危。1943年入春以后,一方面组织学生爬山竞赛,负重竞走,以加强军事和劳动锻炼;一方面派员深入幕阜山勘查转移路线及隐蔽处所,以为急时撤退转移之计。同年冬,盛传日寇调关东军进袭湘桂,警觉之师生乃谋辟第二校址于黄袍山之荻田村胡家塅(距石坪段仅6里),于寒假开始布置,与山上望湖洞及毗连之大盘山一带居民,商借空房,散藏校内贵重物品,至翌年二月而事毕。
1944年春季开学后,敌由鄂南而湘北企图打通粤汉铁路,师生迁黄袍山荻田村胡家塅及粮食转移,刻不容缓。5月28日,日寇来犯,师生急迁黄袍山麓之狼荷洞。午后4时,正疏散间,敌过七里冲逼近塘湖,最后离校之师生,甫出后门,敌骑掠过,距半里许。幸敌寇窜扰目的似期自石坪段越黄袍山脉之苦竹岭直达岳临边境;兼之大雨滂沱,不暇四顾,师生才得从容转进。翌晨转至望湖洞。住三星期,暑假将至,乃作化整为零之计,附近学生,责令归家;远道学生,则分组护校,抢运粮食。全校留校者,凡240余人。山上房屋破败,不堪使用。通城失陷之后,胡家塅一带敌寇出没,威胁甚大,遂于6月20日,重迁崇阳义原(亦称培原或蘌原)。局势稍平,专署即通知于崇阳寒泉举行毕业会考。至27日始放暑假。
1944年9月27日,在义原陶家坪张家开学,学校编制缩减两班。是年12月,敌先后两次来犯,赖挺进将士,血战退敌。1945年元月,敌焰更炽,义原至专署一带,极度惶恐,因越大盘山,至江西修水县全丰曹家,重觅校址,并于寒假期间,完成迁校事宜,三月一日正式上课。时修水全境无敌踪,师生安全无忧。然自长衡陷落,交通断绝,省银行鄂南支行日渐枯竭,省机关供应中止,学校粮尽款绝,陷入严重危机。6月25日,学校维持到山穷水尽,暑假开始。七月八日,万国钧校长赴修水向鄂南支行商借维持费10万元(法币),学校始得维持不坠,至抗战胜利而复员。
1945年8月13日上午,暑假留校师生,骤闻日寇投降之消息,一时欢呼若狂,当晚举行庆祝,火炬游行,附近村庄,亦为之轰动。越数日,接省府令,学校迁复原定办学之地蒲圻县城。但因蒲圻县城寇据多年,残破不堪,民房公房,无可利用。乃决定暂返通城,驻大源周家(距全丰曹家78里),待命再迁。
三
1945年10月初,万国钧校长进省述职,关于迁校事宜,省府面谕,在咸宁蒲圻一带觅定校址,限寒假搬迁。经万国钧校长、卢(翔云)沈(敏荪)二主任实地勘察,决定呈报省厅选羊楼洞北山饶家为址迁复。经过一年的筹备,于1946年12月末迁抵羊楼洞,改校名为湖北省立蒲圻师范学校。
1947年春季,学校班级编制达到最高峰。学生共13班520人。次年秋季,遵省教宣厅令,拨出三上甲(41人)﹑二上(50人)﹑一上新生(空额)各一班,充实鄂城师范;同时随班调去教职员7人。学校编制减为11班,学生500人。是年有教职员50人,其中专任教师27人。
1948年3月,万国钧校长离职,全校师生列队步行恭送至赵李桥车站。临别前,学校教职员赠以渡银铜铭,正面镌刻着“桥圜重宜”四个大字,背面为铭文,对万国钧校长创立省一师复兴鄂南教育之卓越功绩,进行了出自肺腑的客观评价。临别登车,师生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依依惜别。胡映元继任校长。时有教职员38人。教导主任仍为卢翔云。训育主任改任陈绳其,事务主任改任胡兆雄,会计主任改任陈贤三。1949年3月,校长再度易人,继任校长陈开勋,教导训育会计主任依旧,事务主任改人贾永棵。实有教职员41人。
1948年秋,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鄂南局势更加动荡。羊楼洞位处粤汉路侧,系军事要地。时驻有国民党军一个炮团,一个联勤总部第一医院,内有大量伤兵。后又迁来“中原临中”和“嵩云联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学校时受冲击,校舍亦被占用。
1949年春,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国民党军风声鹤唳,望风南逃,鄂南局势更加纷乱。学校经费来源断绝,粮食调拨不进,时有断炊之虑。校方议南迁广州,得进步学生熊科甲﹑冯阳春等组织地下团支部,发动学生,抵制南迁,蒲圻参议会亦表示反对,南迁之议随罢。5月7日,上任才三月的校长成开勋在签署了最后一个文件之后,即悄然离校,经赵李桥乘车南奔,转逃台湾。随之留校师生因学校无主,亦自动解散回家,少数无家可归之师生,滞留学校,保校护产,直至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