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君忆“水煮”赤壁文化
(成君忆在“文化赤壁”论坛上的发言)
各位父老乡亲,我在这里先提三个建议,然后再提几个问题。 第一个建议,我们应该向有关方面申请“三国文化之乡”的称号。现在,全国已经有了两个“三国文化之乡”,一个是河北的涿州,一个是河南的许昌。据我了解,襄樊也在积极活动,想成为中国的第三个“三国文化之乡”。我以为我们赤壁市也应该去做一些工作,而且完全有理由把这块牌子拿到手。从城市营销的战略上讲,这毕竟是一块很重要的牌子啊! 第二个,我跟很多人谈到过赤壁的方言——我们应该向国家申报,把赤壁方言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在座的很多专家都知道,赤壁方言保留了很多古代汉语的韵味和特点,具有很好的文化学研究价值。事实上,这也体现了赤壁文化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特色。 第三个,建议设立赤壁市的市庆日,或者“三国文化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四个,春夏秋冬各有一个,一个是春节,一个是端午,一个是中秋,事实上还有一个节日,可能大家都忘了,那就是冬至。在广东,在港台,在东南亚,人们对这个节日依然很重视。赤壁大战的纪念日和冬至之间相隔得非常近,大概只有两三天的时间,我提议把冬至这天作为我们的市庆日,或者是“三国文化节”,作为我们这个地方上的一个节日代代传承下去。冬至原本就有很多的习俗,我们可以还移风易俗,创造一些新的过节的办法。 这是三个建议,另外我想提一些跟赤壁文化有关的问题。我在赤壁这个地方长大,在这里有我的父老乡亲,也有很多老师和小时候的朋友,我对于赤壁文化从小还是受到过一些熏陶的。我要特别地说到一个人,就是敬爱的冯金平老师,他在考证赤壁的历史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们谈到三国文化,它不光是历史学的问题,还需要从文化学的层面上做很深入的探讨。叶梅老师刚才提到过羊楼洞的文化,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她对文化的描述跟别人不太一样。她眼中的文化,是一种存在,一种真实的客观的存在。而在很多人眼里,文化却是一种商业性的包装。那么,我们所说的赤壁文化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真的理解赤壁文化的存在意义吗? 我们讲“科学发展观”。如果我们连赤壁文化的含义都不理解,就在这里谈论如何利用赤壁文化发展旅游经济,恐怕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吧?在我们这个远离古代历史的现代社会,不仅仅是赤壁文化,就连文化这个概念也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我们通常谈论的都是文化的形式问题,对文化的内容究竟有多少涉及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比如说到三国,我们除了知道那些三国故事之外,真的理解三国文化的内涵吗? 昨天我特意到冯金平老师那里去拿了一本《三国演义》。这个版本非常有意思,它有一个前言,反映的不是三国文化,而是写这个前言的作者——何磊先生自己的文化。有很多人都跟这位何磊先生一样,仅仅是读了一些三国故事,然后就在那里自以为是、自圆其说、自鸣得意地发表各种观点,并且俨然学术权威自居,其实呢?他们真的了解三国文化吗?我问问在座的各位,你的父母,或者你们的妻子,他们知道你的许多故事,但他们真的理解你吗?所以我说,所有的文化都是发言者自己的文化,请不要把自己的文化强加给三国那个时代。 《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但它伟大在什么地方? 《三国演义》究竟演的是什么义? 比如桃园三结义。有些专家告诉我,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虚构的。那么我要问的是:如果桃园是虚构的,那又为什么要虚构一个桃园,而不是梅园、杏园、竹园? 还有赤兔马。赤兔马最初是董卓送给吕布的礼物,后来又成了关羽的坐骑。一匹马正常的服役时间是15年左右,可是从吕布开始到关羽走麦城,赤兔马的服役时间却长达30多年。于是也有专家认为,赤兔马存在虚构的成分。那么我也要问: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匹赤兔马?这匹马的文学含义是什么呢? 还有刘备马跃檀溪,这个故事很显然也是虚构的。但是自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后,历代的文人到了襄樊,一定要去凭吊马跃檀溪的故址,把它当作一个既定的历史事实来凭吊。请问各位,为什么会这样? 刘备马跃檀溪之后,诸葛亮也随之出现。那么请问:诸葛亮与马跃檀溪之间有什么关联?还有,人称诸葛亮为卧龙,卧龙是什么意思?还有,人称庞统为凤雏,凤雏又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谈到赤壁大战。《三国演义》说,在赤壁大战之中,诸葛亮成功地借来了东风,最后赢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有很多人质疑说,诸葛亮再怎么聪明,也不过是一个凡人而已,怎么可能向老天爷借来东风呢?让我们回顾以下当时的情况——刘备从长坂坡死里逃生,逃到夏口,危在旦夕,这时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各位,如果不是诸葛亮借来东风,刘备怎么可能反败为胜,赢得事业的转机呢?当诸葛亮游说东吴的时候,曹操写了一封信给孙权,孙权把这封信给他的部下们看,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大惊失色,害怕得把信都掉到了地上。曹操的势力实在太强大了,人人以为必败,几乎所有的人都准备投降,请问一下,如果没有诸葛亮借东风,孙权和他的部下们又怎么可能有信心去争取赤壁之战的胜利呢?我们要好好地想想诸葛亮借东风的真实意义,这个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但这种文学性虚构的背后,究竟指向了怎样的一个历史事实?善于询问,同时愿意诚恳地寻找答案,这个过程就叫做学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