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字,由“君”与“羊”字组成。原先的群字,是君在上,羊在下,意即群众是君王统治下的一群羊。新中国成立后,强调要与群众打成一片,抬高了人民群众的地位。所以,文字改革时,羊便从下面上升到了君字的右边,与君王平起平坐了。但是,群众的“羊”的本质并未改变。 羊是个好东西。人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鱼肉与羊肉,味道最好,两者合一,就成了“鲜”字。养羊的投入产出也是最好的,它“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羊毛更是保暖的好原料。这么好的牲畜,当然人人喜爱。所以,羊大者为“美”。在人际关系中,你把羊送给我,我就称你讲“義”气,否则,你就是不够哥儿们的势利小人。羊是很驯服的。它虽然长有两只角,但没有任何杀伤性,对外敌构不成任何威胁。牧羊人的鞭子望空一甩,千儿八百只羊,便忙不迭地按主人的意志奔跑。 在统治者眼中,“民”与羊的特性是差不多的。因为“民”能产“奶”、产“毛”、产“肉”,所以统治者既要“爱”民,又要“牧”民。在三国时期,地方长官的官名就叫“牧”,如刘备就当过徐州牧、荆州牧。那意思就是将群众的管理当做羊来“牧”的。 明白了自己的“羊”性,群众是否能各安天命,任人所“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