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五周年,四川又发生了七级的“芦山地震”。遗憾的是此次地震救援,五年前曾出现的一些问题,仍然存在。 在五年前的那场全国性救助中,无论从公益机构到民间力量,都经历了一些并不成功的过程,比如个体志愿者盲目赶赴灾区,造成对灾区资源的损耗,甚至助人者最后沦为需要被救助的次生灾民;比如,过于零散的公益组织各自为战,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些公益组织由于没有经历过这样大突发性事件的考验,在资源调配、物品发放、人员管理上出现的混乱;甚至,在救助那些经历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小时的伤者时,施救者自己首先心理崩溃。 4月20日,芦山地震再次牵动起每一个人的心,从政府到民间,各种救援力量迅速集结,但时隔五年,每一个人应该意识到,灾难无法防止,但我们曾犯过的错误,没有理由再次上演。 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初,一度出现的企业捐赠排行榜曾引起怒潮,公众在捐赠金额的对比下,发出了各种责难甚至谩骂之声。 但在愤怒的背后,每个人更应该理解,灾难当前,任何行为都不能只凭热情,更需要专业和理性。公益的真谛是自发自愿,汶川地震发生后,不少公众,也包括一些企业对于自己“被捐款”表示不满。灾难发生后,救援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能够给予什么样的支持,要视灾情而定,突然出现天量捐款未必是好事,更多企业是在一步步了解灾情后,对救援方式进行调整,或者追加捐款,或者给予物资和技术支持。还有很多企业,在灾难过后,用漫长持久的热情,参与灾区重建。而这些,都不是一张捐赠排行榜可以看到的力量。 芦山赈灾,是一次让公益理性更加深入人心的机会。 捐赠排行榜,可以休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