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04月28日 来源:来源:中国企业家 本贴有删节
经历了2012年土地市场的持续低迷后,新一轮城镇化适时地为市场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已经有人算过一笔账,4亿人、40万亿投资——近期由发改委主导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初稿编制完成,规划中提及这一轮城镇化将拉动40万亿投资,涉及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市,1万多个城镇,以及4亿新增城镇人口。
地方政府趁势而起,从地级市到省会城市,各种产业园、城市新区以及城市带规划层出不穷。各级官员四处奔走,招商引资与土地出让同步并举。上一轮4万亿救市计划所造成的三、四线城市土地出让过剩的后遗症尚未解决,新一轮巨量土地供应狂潮已经席卷而至。
开发商们摩拳擦掌,准备分享房地产行业最后一场饕餮盛宴。“这或许是房企们最后一轮机会。”首创置业董事长刘晓光在一次会议上如是说,他认为房企们应研究如何将地产与产业相结合,在这一轮城镇化过程中寻机扩张。
但刘晓光应该不会想到,在距离北京不远的辽宁营口,他的老部下李兵在沿海产业基地经营地产已经6年,如今却走得步履艰难。
沿海产业基地是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园区之一,最初建立在一片废弃的盐田和滩涂之上。2007年,五矿集团在这里圈下30平方公里土地,成立了五矿(营口)产业园(以下简称“五矿产业园”)。作为园区副总经理,李兵一直负责地产板块的运营。他说,自己眼见着这个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却阻挡不了它渐渐走向萧条。
“他们迟早会发现,地价便宜是没有用的。”李兵表示。
除去营口,本刊记者近期还深入贵阳、遵义等中西部城市,了解这些城市巨量土地供应之后的房地产市场,却发现真实情况与市场上公开发表的亢奋言论背道而驰。
在这些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利润已经一降再降,但新盘依旧不断入市;供给已经过剩,但国土部门还在督促开发商们抓紧开工……只要还有人肯出资,地方政府决不会吝啬再度放量。面对利润空间与市场份额被无限压缩的现状,地产商们随时有可能成为出局者。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关注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供给过量问题。官方数据显示,2009-2012年期间,营口商品房年均成交量逾500万平米。以此计算,同一时期营口放量供应的9000万平米住宅用地被消化掉还需要15年。
巧合的是,在中西部城市遵义,已经推向市场的楼盘住宅建筑面积总量超过3000万平米,按照遵义年均销售量在200万平米左右推算,遵义市存量住宅消化期也要15年。
近几年迅速发展的贵州省,省会贵阳的超级大盘之间,省内第一、二大城市贵阳与遵义之间一直在进行一场争夺购房者的较量。由于过量供给,贵阳房价“跌跌不休”,主城区的“全国第一大盘”花果园近期再度报出低于4000元/平米的房价。遵义市的主城区新盘均价却高于这一标准,这直接导致贵州地区出现市县房价高出省会主城区价格的怪象。
房地产商们认为,现在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供大于求已成普遍态势,供求失衡的潜在危机已经令开发商们很紧张了。
四线城市的规模与属性却制约着产业的发展。李兵认为,园区签约企业迟迟不能投产落地的主要因素在于,四线城市的金融环境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土地出让出去,企业却进不来。
人员的流入与整个行政区域的吸引力有关,这并非一人之力。无论如何,企业个体的发展终归要依附于大环境。
“其实很难为这种形式的房地产危机做一个定义。这的确不同于鄂尔多斯式的高价崩盘模式,而是一种不断挤压式的泡沫破灭。”上述来自北京的房企高管认为,正如1937年以后的经济危机,都不会比大萧条时代更严重。所以后来才会有“Recession”(衰退)这个词,现在将之用在三、四线房地产行业或许会更准确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