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春……
一直在想《致青春》究竟亮点在哪?能取得如此高的票房??唯一的亮点就是片尾王菲的<致青春>这首歌...
只能说,在中国,一件商品的品质有时候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东西是不是目前市场上的空白,是不是被消费者需要的。
而《致青春》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前去看这部电影的,几乎都是冲着“怀念青春”而去的.
中国目前最宠大的年龄层,就是70~80年代的这群人,现在正是这群人士刚步入中年,青春刚过,各种怀念,各种同学会,各种聚会...
于是,这部<致终将逝去的青春>,让中国这五亿多的人员,怀着各种不一样的心情前往各大影院...
看完后,通常又有两种人,一种是认为好看能产生点共鸣能入戏的;另一种是认为不好无法入戏的。我就是属于第二种。
一种认为好看的,在我看来,应该都是在戏里的环境里,脑补了各种自己的经历进去了,跟戏里的主角配角,没什么太大关系.
例如,那个电饭煲导致的断电,然后就不自觉地想起当年自己在宿舍煮的各种食物,什么绿豆沙,皮蛋瘦肉粥,等等等等.
至于女主角如何经过乱七八糟的走廊,跑去电管那讲了什么,不重要,阮莞又做了什么,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场景,引起了当年对那个违规的电饭煲的怀念.
又例如,饭堂打饭那一出,他们之间发生什么,真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环境,又怎样让你想起当年的饭堂,几个死党,如何想方设法让打菜饭的大叔大娘那一勺满一些再满一些.
另一种认为无法入戏的,通常是我这种,在大学,就一点波澜都没有,三点一线的生活,连拖都没拍上的,找不到半点的共鸣...
其实,通常无法入戏的,都会有各种的客观看法,例如我...
我想说,这是一部讲青春的片子,为何就不能刻画些积极点向上点的东西.
且说片中的几个角色:
郑薇: 大大咧咧,上个大学,就冲着爱而去的,可是,为何这么快就坠入另一段了呢???然后又到最后又变得如此痴情,然后又找回最初的那个爱恋的人,还求着他跟她结婚. 荒唐!!! 也就是上个大学,上课也就是吃吃零食,然后就想着如何谈谈情说说爱. 毕业后,然后成为一名白领,凭什么??也就是说,上大学,跟工作,半点关系都没有.
年轻人,别读书了,没什么好读的!
阮莞: 一个很正面的女孩,为了爱牺牲自己生命的女孩,是那个宿舍唯一有脑子,能撑得住场面的人物. 可是,这么一个美好形象的女孩,居然能帮助男朋友收拾他的one night stand后果,多么伟大啊. 然后当自己又怀上这个一点主见都没有的小男友的骨肉,居然又跑去做掉了...
善良的女孩啊,这可是生命,你自己生命都可以不要地为了去见他,可为什么不能把这个小生命生下来!!!
戏里出现的两次人流镜头,似乎都那么地理所当然,可在我看来是那么地刺眼,是在告诉现在的年轻人,这都是儿戏吗??生命无所谓吗???
黎维娟(没记住她的名字,查了资料才想起),一个无敌现实,有侦探潜质,又严重洁癖的女人,坦白讲,整部戏,就这个角色刻画得最成功了,没有半点瑕疵. 所以对此没什么好讲的.
朱小北: 一个男人婆,我唯一喜欢的角色,宁屈不服的倔强,最后被退学了,但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开创XXX记忆法,成为一名讲师. 可是,可是,为什么你最后不敢承认 你就是 朱小北呢??为什么要改名字呢??
难道在学校那段真有这么不堪回首吗?不就是被退学吗??这学校不上也罢,至于改名换姓吗???人贵在节气!你有,怕什么呢??
陈孝正: 嗯,到他了,唯一一个读书的大学生,通常埋头读书,自视清高的人,都没几个人喜欢,包括我,也不太喜欢. 但这种人值得尊敬.
可是,可是,没想到的是,最后是让人那么地鄙视. 占用了一个爱慕者的出国的名额,首先这就不光彩,更不光彩的是,在美国还利用人家拿绿卡,拿绿卡就好了,还跟人生个孩子,你白痴啊!!!!活该没人爱! 电影结尾没结尾. 估计郑薇跟我一样,鄙视这种人吧.
嗯,其他的角色就不一一说了,因为困了...
主要想讲的是,拍的是大学的青春,敢不敢拍得让年轻人看了,对大学有些向往??? 敢不敢让我们青春刚逝去的,对于下一代的校园环境,有个更美好的期许???说白了,敢不敢积极向上点!!!
不是为了贬低自己抬高别人,为什么国外拍的校园剧,偷吃禁果怀孕的,人家直接退学回家生完孩子再继续学业.为什么很多大片里,总有个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已经是国家顶级解密人员,黑客人员,XX人员?
为什么中国不拍点出来??编也编个出来,给祖国点未来之光撒.....
----封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