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2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影视文苑] 我的婚庆观(请大家指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8 1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婚庆观(请大家指正)
    注册了半年多了,一直再看帖子学习,一直在潜水,今天大胆发言一次,不到之处,大家指正。
    073月份开始做婚礼摄像,到现在2年多一点,还是新手。在07年以前没有接触过摄像机以及相关设备,电脑倒是接触的比较早。当初搞婚礼摄像其实很冒昧,在上海热线看了丁丁的一个作品,觉得在婚礼以前放新人的爱情故事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于是就下载软件,学习PR,买了DV开始了摄像道路。遗憾的是,至今未拍摄一部真正的爱情DV
    我们这边是小城市,不过说起来婚礼摄像的价格也不算太低,毕竟消费水平在那里。一般600800的比较少,但是这一般是婚庆公司的价格,真正到了摄像手里,也就400左右。再刨除光盘、光盘盒、光盘封面、刻录、磁带等实物消耗,也就300多块钱。这样一看,呵呵,少点了吧。
    刨除技术、谈判技巧等原因,我是这么认为的。新人为什么肯花几百块钱去点一次蜡烛,也不愿意在摄像上花太多钱呢?
    一、大家基本都点烛台,不点好像说不过去,那就点吧。
    二、点烛台,烛台样式又好看,下面参礼的朋友多,也看得到,场面。很多人结婚,搞会场布置,搞豪华车队,不就是为了场面么?不要求太奢华,也不能太寒酸吧?我们这里属于小而欠发达地区,前些年结婚大家用什么本田、丰田、别克、帕萨特等等,现在呵呵,最差帕萨特,普普通通的也是A6,然后就是宝马奔驰保时捷了。您千万别笑话我见识浅,因为我们这和上海广州北京没法比,和青岛烟台济南也没法比,小城市么,已经很好了。这样一个普通的A6车队下来也得5000左右。为什么花这么多钱也要呢?场面么,不能让孩子觉得寒酸。呵呵~~~
    三、记得某位前辈说过,婚礼摄像光盘后期做的再好,不就是相关的十几个人看么?不就是在婚礼蜜月期看那么有数的几遍么?婚礼现场的布置、婚礼车队、甚至于婚纱照(电子相册)可是有很多人再看,好几百人呢?这个钱,花的值!!
    说来说去,都觉得没希望了,干脆别干了,回家卖土豆吧!呵呵,虽然这么说,但是却不能这么做。婚礼摄像应该属于阳光产业,应该不会停滞,搞婚礼摄像的队伍也不会因为拿钱比别人少而消亡的。有很多前辈再搞婚摄这方面不已经很成功了么?
    但是现在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拿汤池前辈做个例子吧~
    在汤池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旋转、平移等镜头,早期的作品用快节奏的音乐穿插起来,加上细节的衬托,动感十足,非常好看。但是不多久,学习汤池之风盛行,小弟也未能摆脱。所以大家看到了很多仿汤池的作品,仿的差的,大家呵呵一笑,仿的好的尽管可以以假乱真,但有时也被行内专业人士批评一番。但是行内人士觉得一般,可给钱的客户不那么认为啊。很多客户觉得汤池转的好,我找的摄像转的也不差啊,才几百块,省钱。所以在本地,你转我转大家转,都在转,都一样了。由此我自己悟出了一些,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坚持做技术,这技术包括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就全国范围来看,尽管很多人在仿汤池,但是仿汤池的人似乎还没有可以超越汤池的。为什么呢?我想,汤池开创了婚摄的一种局面,在大家学习进步的同时,他也在学习也在进步,我们一直随着他的步调在走,会永远追不上他。看了汤池最近的一些作品,觉得风格也在变。如果说以前快节奏的风格适合大多新人的话,那么现在的风格也许适合新人及新人的父母。新人的父母很重要,为什么?因为一般是他们老人家掏钱啊。如果整体技术不过硬,即便你做的MV超越了汤池,超越了很多大师,你整个1小时左右的片子拍的乱七八糟,镜头不稳,抓不到重点,也是徒劳无功。细节拍的太多了也未必是好事。
    二、谈单时主推双机位摄像,大型婚礼推三机位或四机位摄像。在我们这,婚礼双机位摄像其实推广还不是很难,难的是三机位或四机位。无论南方北方,无论什么风俗,双机位绝对要比单机位的效果好,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不是有那种爱场面的新人么,好,你就推吧。和他讲双机位或多机位的好处,和他讲在豪华的婚礼车队中,两三辆奔驰或保时捷载着摄像,前后穿梭,不更场面么?等等等等。这样的好处是同工作室的生意可以提高业务量,不同工作室的可以获取小额提成。当然有人说你不会推十几人多更多人摄像么?呵呵,我们这不是项老大的地盘,那种阵势是做不了的,也没人做。而且我认为,婚礼摄像,娶媳妇这个环节,双机位足够,婚礼现场的话三四机位最好,再多的话,除非撑场面,真正做后期的话,机位太多反而不好做。
    三、搞创新。这个很重要,引用一句话我们一直被模仿,但是从未被超越。这个行业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时也很好。片子出新,你是第一个,别人在模仿的同时,你又在研究其他的。这样,模仿的人一直再模仿,而你一直冲锋在前。租婚纱的时候,新近的婚纱以前没有租过的价格会高几百块,新人也可以接受。毕竟在本地算是新款,别人又没穿过。好,婚礼视频也一样吧,你研究出一套新的方案,本地没人使用过,你第一个,好,价格高一些,应该也没有问题。为什么我说是本地呢?呵呵,现在网络那么发达,说你在创新,也许远在千里之外的摄像也有和你一样的创意,所以,结婚毕竟是在本地,所以在本地没有出现过就可以了。
    那怎么才能创新,怎么才能和别人的婚礼不一样呢?见过这么个例子,专门出一台摄像机和一个口才流利相貌中上的人员做婚前采访和介绍。比如早晨的时候,来到新郎家中,记者拿话筒做现场报道,介绍今天是XXXXX时,在什么地方为大家做XXXX的婚礼报道。然后可以采访新郎、新郎的家人、新娘及新人的朋友等等。把这块视频插入婚礼视频当中,增加了新的元素。而且这样最起码可以推个3机位摄像啦~~价格肯定也上去了。
    还可以在新人婚后的某天单独约出来,像纪录片一样去采访他们当天的感受及心情,加到视频中。
    最近我有这么一种想法,就是把婚礼打造成电视剧的样式。在结婚的整个视频中植入接下来的更加精彩、植入30秒倒计时广告等等。这个广告可以是事先拍好的新人朋友或家人的祝福等等,全看自己怎么想了。
    四、注意细节。细节很重要,这个细节倒不是说婚礼中的拍摄的细节,而是现实中的细节。比如,询问新人要不要在出盘以前先进行观看,或者让新人挑选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让新人说出自己的构想等等~~我们搞摄像的,只要是收人家钱,就得尽量满足人家的要求。也许你觉得这样制作不好看,但是新人喜欢,新人喜欢就足够了。在出盘的时候,是不是贴上精美的封面。这个封面也有讲究,我们最好多看一些国内或者国外的大片发行的DVD封面,把新人的光盘封面,做成那种样式,和国际接轨。外加精美的包装,或者再额外转换成MP43GP的格式刻录光盘送给新人。或者帮新人将视频压缩后传到网上,将用户名和密码给新人,让他们决定到底公开还是不公开。其实做这些多花不了几个小时,也多花不了几十块钱,但是这样细致下来,体贴下来,即便是吝啬的新人也会多少感动的。
    说了这么多,也不怕多说了,说一个我的例子。
    拍摄了一个女方的答谢宴会,新人都不在本地工作,只是回来请客。在制作敬酒的时候我用了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有伤心的眼泪一说,但是整个曲子绝对是描述男女相爱,忠心不渝,最后在一起的词。光盘上交婚庆公司,新人结账完事。好,8天后,婚庆公司打电话说那场婚礼用曲不当,新人父母及新人找来了。那个时候我正在拍摄一个双机婚礼,正要去酒店。听完之后驱车来到婚庆公司,看样子婚庆公司被新人母亲搞的很烦躁了。
    新人母亲对我说:那天看光盘我也没注意,别人一说我才知道。人家结婚,你放什么伤心什么眼泪啊!看过光盘我解释说这首歌是做某个主题婚礼时用的婚礼主打歌,而且用过很多次了,都没有问题。那母亲说:那是因为人家没找你!是人知道了就得找你!我那天婚礼结束不就是没管你饭么,你也不能..唉,当时知道了,我一天都没吃饭!听到这,我很生气。注:我拍婚礼是不吃客户的饭的,拍完婚礼,说一声走人。哪怕回家泡方便面,也吃着舒服。我问:那您觉得用什么音乐?”  “用唢呐也很好啊!!我无语了。
    由于下午1点新人就要坐车赶回去,拿光盘放给远方的亲戚,所以我赶紧回办公室,新人及父母跟随。赶忙找出裁剪压缩转化利器会声会影。这个小家伙尽管不很专业,但是在转换压缩方面很强。打印封面、压缩、刻盘大约30分钟搞定。临走时我说了句: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那母亲说:也给你们添麻烦了,咱们互相谅解吧!一句话,我心里舒坦许多了。然后飞快驱车赶往婚礼现场。
    客户毕竟是客户,只要不是很夸张,尽量满足客户要求。毕竟我们是赚钱的,不是享受的。轻松赚钱是不现实的~~~
    说来,上面这些都是想法,还没有真正去实施,也许实施起来会有难度,但是我觉得这应该是一种方向。也许那种只要拍下来就可以的客户依然存在,但大多客户应该也是觉得制作的越新颖越漂亮越好。如果他们的想法和您一致,价格的提高应该不会很难了。我在上面说的是摄像,而不是摄像师,呵呵,引用某同志的一句话:我就是一个摄像的!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3-7-8 13:53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进来瞄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7-8 14:00 | 只看该作者
做婚庆,与新人沟通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6-10 05: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