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卧龙赤壁 于 2013-7-10 00:32 编辑
三
广场于我总是有着莫名的牵系,有着那种莫可言说的机缘。毕业前夕,我在地图上寻觅到了这座听起来古典看起来很接地气的小城。酷爱古典而又传统的我选择了这个颇具历史底蕴的地名,妄自菲薄乃至恐惧北上京广的农村娃很乐于偏安于这座站在巨人肩上而又灵山秀水的南鄂小城。当打开电脑输入“赤壁”二字,我心里充满了期待,我忘不了我看到的有关这座小城的第一个画面是有关广场的——尽管那时她周边尚无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但也足以让我充满期待。不久,我背上行囊,踏上火车,开始了这一注定要漫长的移居生活。
2007年,因为工作的忙碌,我借居在单位附近一个小镇上。每每进城,因为时间仓促,我总与广场擦肩而过,看到很多的市民的欢笑逗玩,我只有艳羡的份。
四
2008年,我终于在这座小城有了自己的小窝。近水楼台,广场与我只有数里之遥。某一个休息日的午后,冬阳斜照,我带着自己爱看的书,正式地逼近了她。我粗落地浏览了广场的风光,找到了一拦长椅,允吸着空气的清甜与文字的墨香,我很情愿让自己长期沉浸在这种静谧的气氛与忘我的状态中。此后,每个休息日,我与广场总有个约会。
我很喜欢看那些广场上一家人放风筝的温馨场景,但又往往触动我思乡思家的那根弦。在想家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到广场,或者给家人、故友打打电话,话话家常,或者寻觅那些可能邂逅到的家乡的那些人,或认识,或不认识,但只要能让我闻到乡音,那就已经很解馋了。只是,赤壁太小,广场更小,想寻到故乡人,很难。何况,在这个陌生人相互戒备的社会,即使遇到,若无十足的勇气,恐怕也是相逢不相识。
可是,在一个眼光明媚的中午,广场人的人并不多,与我相邻的长椅上坐着一个男子,静坐很久,也许彼此寂寞,我们终于开始说话。他讲普通话居然带着不少洛阳口音。我不是洛阳人,但在洛阳读过书;他虽是赤壁人,却还在洛阳当兵。说起对洛阳的喜好云云,我们竟相见恨晚。我们一起去不远的运动场地拉了单杆,打了篮球……相别,尽管彼此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但我永远记住了他。我知道,他休假后还要回洛阳,尽管他是赤壁人;而我,休息后还将留在赤壁,尽管我不是赤壁人。
有一天,我突然发觉自己长大了。我厌倦了一个人的生活。如果说,以往约会广场只是为了单纯地享受生活,那么,现在,我可以毫无讳言地说,我的频频约会是为了有那么一次心向往之的约会。只是性格孤僻,不善言辞,我在广场上从未主动对女孩子开过口,所以一切的想象终究是徒劳。
同样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在一个运动机上坐了两个小时,而另一个运动机也有一个女孩,一坐就是两个小时。尽管来运动的人走了、来了,但我们却长久相邻而坐,但终于没有启口,仅仅是很近的陌生人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