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550|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说说家乡西凉湖的丧葬风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0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梦回故乡 于 2013-10-31 01:05 编辑

       前几天回了一趟家乡西凉湖,参加一位亲戚的丧葬。回到武汉后,我觉得有必要结合我这次的见闻与感受,说说家乡西凉湖的丧葬风俗。
      死者是我的姑妈,即父亲的姐姐,终年72岁,是我家最亲的亲戚之一。她是一个非常勤劳、坚强乐观但性情又急躁的农村妇女,因病而亡。
      落叶归根,姑妈这两年虽然生活在赤壁市,但在临死前,家人已经把她送回了西凉。姑妈家在龙岭村上屋陈庄,但全家早在20年前就没有生活在那里了,像西凉很多人家一样,她家房屋早已荒废,屋前屋后,早已长满茂盛的野草和树木。如果在那个早已荒芜的房屋停棺材、设灵堂、招待宾客,显然是不行的。
       好在姑妈的大儿子这么多年一直留在龙岭村那条小街上做医生,诊所被他一人承包了,所以灵堂就直接设在龙岭村的这个诊所里。诊所其实就只有他一个医生,可以说这是中国最小的诊所,一进门是一个大间,然后就是一个办公室和几间小小的病房。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凉有个正式的卫生院,很大,就像那个时代的西凉乡政府、西凉中学一样,早已淹没在沧桑的岁月里,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
      姑妈的棺材停放在大间里。死为大。陆陆续续,不少亲戚好友前来吊孝。
    我们西凉湖,把吊孝叫做“作揖”。你可以单独去作揖,也可以带你一家人去作揖,还可以随你们一族或一个村庄的人去作揖。作揖前,你是要买鞭炮去的(有的人还要买花圈),到了灵堂外面,先点燃鞭炮,然后踏入灵堂,跪拜棺材中的死者,一般是磕头三次,须头着地,以示对死者尊敬,而死者的儿子或孙子,则分立棺材两侧,在你跪拜同时,他们也跪拜,向你磕头,这是还礼。你跪拜完起身后,他们还不能起身,依旧埋头在地,你此时要去拉起他,以示慰问。这就是西凉湖基本的作揖仪式。
    作揖后,会有死者的儿子或孙子,或者侄子,过来给你发烟,招待你落座,简单寒暄。如果是关系一般的乡亲,你作揖后可以离开了(当然,主人家是一定要你吃饭喝酒后再走的);而如果你是亲戚,或者说是曾经与死者家有过送礼的关系,这个时候,你就要走到记账的人那里,送上礼金,管账的人会收下你的钱,在礼薄上郑重记下送礼者的名字与礼金数额。礼薄是白色的,与结婚的那种红色礼薄不同。
    有时候,一个村庄的人,前去给邻近村庄的死者作揖,会敲锣打鼓去,说是一个村庄的人,其实是本村庄中一些与死者家关系相对好的人家,各派一个人出来,组团前往,鞭炮所花费的钱大家分摊。
    我的村庄刘家湾是姑妈的出生地,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姑妈的娘家。我父亲是姑妈的弟弟,而我八十岁的二伯和七十多岁的三伯,则是姑妈的堂哥哥。姑妈死亡消息一传出,几位老人家就赶到龙岭村小街了。
    在西凉湖,丧葬时间为三天。死亡算第一天,一般死者在当天由专门人士为其净身、换新衣、入棺,第二天就是设灵、作揖、摆酒招待宾客、坐夜唱孝歌,第三天一大早或者上午,抬棺材上山埋葬。
    姑妈是在那天晚上八九点钟死亡的,因此到晚上12点,就算是过去一天了。而如果死者是在半夜一两点死亡的,即不是在夜晚12点前死亡的,则当晚就不能算第一天过去了,一直要到第二天晚上,才能算第一天过去。所以有些人家办丧葬,给人感觉要四天似的,得有两个夜晚坐夜唱孝歌。
    我和弟弟、姐姐以及堂哥、堂姐近20人组织在一起给姑妈作揖。都说死人为大事,有时比结婚都重要,这次姑妈死亡,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兄弟们和早已嫁出去的姐姐们,每家至少来了一人,算是最齐的一次,而在去年,曾经有两个姐姐家的儿子结婚,去喝喜酒的人都没有这么齐。我觉得这不难理解,俗话说,死为大。又有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疏。
    像西凉湖大部分农民一样,我们这个大家庭的近20个兄弟姐妹们,家家都在赤壁市买房居住了,乡村的房屋,就空在那里,有些由留守村庄的老人照看。像我二伯、二娘,三伯,就是留守乡村的老人。
    我的这些堂哥堂姐们,从赤壁市相约一道赶回来,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们一下车,就把所有鞭炮集中在一起,统一燃放,然后进入灵堂作揖,我发现,他们没有走到记账台那里送礼金。事后我问母亲,既然回来作揖,为何不送礼金呢?母亲说,他们不送礼金是正常的,因为他们从赤壁市赶回乡村来给姑妈作揖,已经是礼节到位了,已经是难得了,可以不送礼金。还有一个方面原因就是姑妈的三个儿子这些年与他们也很少礼尚往来。不过,我还是看到有一位堂姐直接给了失去老伴的姑父一点钱,以示探望。
   
    姑妈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有十来个孙子、外孙,此次基本是全都回来了,有的是在广州打工请假回来的,有的是在上海打工请假回来的。我也只有在这次丧葬上得以见到他们,平时根本难以见面。都说,在农村,前来作揖的人多不多,一看死者子孙多不多,二看死者子孙有没有当官或有钱的。姑妈家算是一个比较普通的人家,子孙都是普通平民,所以前来作揖、送礼的人不算多,也不算少,属于正常情况。
    而就在今年,西凉湖某个村庄死了一位老人,他的三个儿子都是在社会上有头有脸的知名人物,有两个是当官的,有一个是做了很大生意的,老人的丧葬就很热闹,前往我们村庄吊孝作揖的车子绵延到村外,把乡村公路几乎堵塞,鞭炮声那是从早响到晚,又从晚响到天亮。我听说礼金共收了20万,当然,这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人情收入,无可指责。另有一个村庄,也是今年死了一位九十多岁老人,六个儿子两个女儿携20来个孙子外孙齐回家中,也是比较风光与热闹。
    如果死者家族很小,只有一个儿子或女儿,亲戚很少,那么,就比较冷清。但村庄里的乡亲会过来捧场,比如说喝完酒后,边在灵堂听孝歌边打牌玩,相当于陪死者家属守夜。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30 收起 理由
爬上墙头看红杏 + 10 逝者安息。
烽火连篇 + 10 关注中,本帖已推至赤壁热线网站首页。
浪花一朵朵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08: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回故乡 于 2013-10-31 01:09 编辑

      喝酒。死人本来是件悲伤的事,但是,等到开席喝酒的时候,不论是宾客,还是死者家属,或者村庄里的乡亲,基本就不谈伤心话了,而是想喝婚礼的喜酒一样,同样是越热闹越好。这个时候的死者家属,会不断地一桌一桌劝酒、敬酒,用酒表达谢意。我这次就看到姑妈的二儿子来给我们敬酒时,就是开怀大笑地劝酒,他毫不掩饰地说:我的痛苦已经过去,我妈走得也好,她享福去了,来,我们尽情喝酒。几乎每一桌宾客,都是喝得很痛快,很开心似的。我忽然想:这喝酒都是一样的,喝婚宴的酒是高兴的事,而喝丧葬的酒也是高兴的事,酒,总是能带给人兴致。在西凉湖,尤其如此。
       坐夜。坐夜就是唱孝歌,我们西凉湖一直叫坐夜。我觉得,西凉湖的孝歌可以算得上是民间文学,而唱孝歌的人,则是民间艺人。可惜会唱孝歌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的整个西凉湖,三十多个自然村落中,大约只能数出七八个人。我的二伯就是一个唱孝歌的人,有死人时,他会被人请去。当然,一晚上不是只有他一人唱,他还有两位或三位搭档。一般是三四人轮流唱,或两人偶尔合唱几句,其中又得有个人在每一句落下的时候敲鼓。死者的亲属则在灵前不断烧纸,还要有一个亲属,坐在灵堂的大门口,不断放鞭。当然,这个时候不是放那种经久不息的长鞭炮,而是放一挂挂的小鞭炮,是在孝歌每一句落下的时候,与鼓点一起燃放。
      姑妈的坐夜班子由三人组成,其中一个就是二伯,另一个也是我们村庄的,还有一位是我不认识的。晚上八点多,我们还在喝酒的时候,鼓点已经敲响了,坐夜的歌声传来,就是那种男人唱的哀歌吧。我从酒席上下来,走过去倾听了片刻,他们完全是用我们西凉湖土话唱的,大意就是诉说死者一生的经历吧,很多句子是诉说人生的苦难与艰辛,还有些是讲叙死者的子孙如何孝顺,死者是如何受到乡亲的尊重。按照坐夜的风俗,我们这些至亲的晚辈要买烟给坐夜的,这就相当于给他们的酬劳,因为死者家通常是不再给他们酬劳的。弟弟和姐姐各送上一条烟,还有姑妈家其他亲戚也送烟了,我直接掏点钱给了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中有不抽烟的。在西凉湖,如果死者的侄子或外甥这样至亲的晚辈不主动买烟送上,那么,坐夜的班子是可以找你要的,这叫“敲烟”,就是半开玩笑半敲诈的,非要你出烟不可。母亲告诉我,坐夜班子都有专门的敲言词句,有时候听他们用孝歌唱得那些不想出烟的晚辈们乖乖买烟送来,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往往在这个时候围观者最多。父亲说二伯今年曾经到某个村庄去为一位死去的老人坐夜,一晚上他们三人班子收入四千多,每人平均得了一千多元。
      
      夜晚12点多,吃宵夜了,人们又回到酒桌上喝酒,当然,这个时候宾客大多散去了,都是死者子孙、至亲的亲戚、坐夜班子、抬棺材的、以及打牌的亲友,共有四桌。这个时候,我才得知,死者的村庄里一定会有一个能干的乡亲出来主持明天的抬棺与下葬,这个人叫“班头”或“主事”。宵夜的这个时候,“班头”会与人们最后落实一下明天抬棺与下葬的具体细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10-30 09:59 | 只看该作者
估计整个赤壁的葬礼风俗大致也是同楼主文所讲的一样。
看了帖子,突然对死亡有一种敬畏,有一种恐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10-30 10:09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0: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回故乡 于 2013-10-31 01:10 编辑

      凌晨一点,我和母亲回我自家休息,父亲不肯回来,他说还要在灵堂听坐夜。到达我的村庄刘家湾时,我竟然还能听到坐夜的鼓点声和鞭炮声,连歌声也能听到,乡村的夜晚,多么宁静。一路母亲向我讲述起姑妈的一些往事,我们觉得她走得太早了。
      
      我的父母一个月前也买了两口棺材,存放在我家另一栋老屋里面。早在两三年前,两位老人家就常常在嘴边念棺材还没置,万一哪天突然死了怎么办。母亲每次在我面前说棺材,我就叫她停住,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怎么可能这么早死去,至少还能活个一二十年吧,但是母亲告诉我,在我们西凉,人一过55岁,就得让儿女把自己的棺材置好,放在屋中。一个老年人死亡了去借棺材,或者急匆匆去买棺材,是要受人笑话的,说明这家人的子女不孝。原来如此。父母的棺材,应该由我们来买的,特别是姐姐应该操这份心的,但我们都把这事没放在心上,以忙为借口,结果父亲自己掏五千多元钱买了两口棺材。听说,买棺材还没有自家请木匠做棺材正规,我们那里很多人家,是把自家上好的树木砍下,请木匠来家中做成棺材。一些乡亲,早在好多年前就专门在屋前种了适合做棺材的树。
      第二天天一亮,我还在睡梦中,就被母亲叫醒,说已经听到龙岭小街那边的锣鼓声了。我们连忙起床,去送姑妈上山。弟弟和姐夫似乎不想去了,要回赤壁市,他们是赤壁市装修师傅,每天有干不完的活,加之他们坐夜打牌几乎打到天亮,又输了钱,说等下去了又要买烟给抬棺材的队伍。我觉得既然来奔丧,就不如一道送死者上山,最多也就再耽误半天时间吧。他们听从了我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0-30 1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瑞生 于 2013-10-30 10:34 编辑

淳朴的民风!
西凉湖------------一生眷恋的热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0-30 10: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瑞生 于 2013-10-30 10:38 编辑

淳朴的民风!
西凉湖------------一生眷恋的热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0-30 10:3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0-30 11:0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帖子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西凉湖的风土人情,拓宽了知识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0-30 12:44 | 只看该作者
哎!白事也是喜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9-20 06: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