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66|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那年你给的温暖】知青年代——凤丫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1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是十一月七日离开广州,九日到了武汉。当时的列车开得很慢,尤其是在广东境内是单行线,要等车通过。
        早晨七点多到达武昌火车站,我们通过武汉的朋友,借到一辆板车,将我们所有的行李装上去,步行拉往汉口。
        我们走过了武汉三镇,自豪的走在长江大桥上面,最后来到汉正街,将行李放在同学的一个亲戚家。然后大家分头找住宿的地方,都是在亲戚家。我与三个女同学住在武汉医学院一位教师的家里面,只有一间房间,全部打地铺,就这样过了一晚。
       我们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清晨四点多就起来,在汉正街集中,然后继续拉板车到码头。那个时候,到金口只有轮船去,我们去的时候还没有人,我们继续睡觉,到了天亮,六点多可以上船了。那个时候,轮船的座位很少,空间很大,便于大家装货物。两个多小时,我们到了金口码头,上船后我们就在码头附近买早点,买了几个面窝,四分钱一个,特别香,完全是黄豆浆做的。
       过完早后,生产大队的社员找到我们,将我们的行李装上板车,带领我们到生产队。从金口到金水闸要走一个多小时,到了金水闸还要走一个多小时才到。一路上种的是小麦,绿油油的,很好看。一边看风景一边走,不感觉到累。
       到了大队后,我们在一小队吃的中饭。煮了一大脸盆蚕豆,十分好吃,我们几乎吃完了。然后我们就分到生产队去,我与一位男生和两位女生分在三小队。
        当时我们有两百四十元的安家费,这些钱交给生产队,给我们建房子、购买农具和蓑衣斗笠。由于房子一下子建不好,就让我们住在社员家里面,这户社员只有两老。大家共同用一口大灶,我们等他们两老做好饭,我们再做,这样的时间也就三个月。三个月后我们的房子建好了。
        我们的食用水就是一口小水塘,他们称为井,不下雨,水很清澈,下雨就很浑浊,这时候需要放明矾来沉淀。
        我们煮饭用的柴火以稻草为主,不够就到我们生产队的小山包去割茅草和一些其他灌木和杂草回来,搅成草把子来烧。
        十二月份,天气开始冷,我仍然穿拖鞋到水井挑水,社员看见很心疼。我从广州过来,没有感觉到冷,我在广州喜欢穿拖鞋。
        有一天我在稻场与同学一起搅把子,贫农组长的女儿过来,要我脱下鞋子,当时我穿的是四十四码的回力球鞋。她将我的鞋子印在一张白纸上面。原来贫农组长看见我的脚很大,知道我买不到棉鞋,就要他的女儿给我做一双棉靴。
        贫农组长个子一米七五的身材,在当时那个生产队是算高的,浓眉大眼,脸部的线条很坚毅,很有男人气质,他的夫人高挑清秀。他们有两个女儿,大的叫大凤,小的叫小凤,大的十七岁,小的也就十二岁。
        大凤在村里面的人都叫她凤丫头,他们家也是这样叫的。她长得很高挑,水灵灵的大眼睛,脸部集成他们家的美,性格很开朗,喜欢开玩笑,穿一件碎花外衣,完全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女孩。
        她每天空闲的时侯就给我衲棉靴,大概一个多星期就给我做好了,拿过来让我试一下,看有没有需要更改的。
        棉靴做好了,我的同学就拿到金水闸,给我上一个车胎底,这样就可以在下雪天穿了。
        这双棉靴伴随我二十多个冬天,最后实在不能穿了,才放弃。
        在第二年我到向阳湖围垦,去了二十多天。回来后,见不到凤丫头,一打听,原来她出嫁到嘉鱼了。
        这些年来,我总想起这个性格开朗的凤丫头。她在我的脑海里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我在农村里面见到过最美的农村女孩,她的身上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淳朴美。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20 收起 理由
烽火连篇 + 10 关注中,本帖已推至赤壁热线网站首页。
风过了无痕 + 1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3-12-20 1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忆总是美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11:0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确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12-20 11:04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记忆真好,有些农活的别称我们这些从乡下出来的都忘了,老师还记得!搅把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11:12 | 只看该作者
九天揽月8 发表于 2013-12-20 11:04
老师记忆真好,有些农活的别称我们这些从乡下出来的都忘了,老师还记得!搅把子

这是一段很难忘的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2-20 11:14 | 只看该作者
好吧 沒在農村呆過  也沒有在哪裡艱苦的環境中生存 這是回憶啊 當時邂逅了 怎麼不抓住這個幸福 還是只是欣賞 還有 面窩是黄豆浆做的? 好吧 我也很喜歡吃面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2-20 11:16 | 只看该作者
村夫遥星 发表于 2013-12-20 11:12
这是一段很难忘的历史。

是的,历史锤炼了老师!老师若好,便是晴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11:25 | 只看该作者
九天揽月8 发表于 2013-12-20 11:16
是的,历史锤炼了老师!老师若好,便是晴天!

感谢朋友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11:26 | 只看该作者
Evan-李涛 发表于 2013-12-20 11:14
好吧 沒在農村呆過  也沒有在哪裡艱苦的環境中生存 這是回憶啊 當時邂逅了 怎麼不抓住這個幸福 還是只是欣 ...

现在的面窝,不完全是,那个时候是货真价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11:27 | 只看该作者
Evan-李涛 发表于 2013-12-20 11:14
好吧 沒在農村呆過  也沒有在哪裡艱苦的環境中生存 這是回憶啊 當時邂逅了 怎麼不抓住這個幸福 還是只是欣 ...

那个时候我才十八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6-4 17: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