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村夫遥星 于 2014-3-11 07:39 编辑
三月十一日家门姚兴国接我到他们家去玩,他们家在新店龙门桥,距离新店有十多公里。 姚兴国是一位热心青年,在去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我需要到山区拍摄旱情的时候,他主动找到我,给我提供交通工具,跑了一整天随阳山区,使我顺利完成拍摄,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这次他专程接我,一上车就给我两百元,说是捐给刘俊的善款。他说由于添了宝宝,还没有满月,所以不能及时到现场募捐,让我转交给刘俊的母亲,以表心意。 到了他们家,看到了姚氏山庄这四个大字,格外亲切。他们家是一幢年两层楼的房子,建在一个小山包上面,四周载满了各种树木。据说他的父亲很喜爱各种树木,只要看中的,就想方设法买回来。目前他们家租用了一百亩山地,种有石楠、桂花、茶花等树种。他们家四周种的名贵树木是不出售的,有珍贵的红豆杉、竹柏、金丝楠木、银杏等树种。他父亲还喜爱收藏砖茶,家里面有赵李桥和羊楼洞的茶砖,还有湖南安化的黑茶。 我来了就要求他们家不要将我当客人看待,他们家有什么就吃什么,可是他的父亲偷偷的出去买菜,所以吃饭比较晚。原来准备七点到新店石板街去的,推迟到八点才出发。 出发前我就给一位美女打电话,她是我曾经介绍过的一位美女,她是一位才女,喜爱音乐舞蹈,喜爱写毛笔字和画国画。她考取公办教师后,分配到新店幼儿园当一名美术音乐教师。她到了新店后,感觉到这里的人很友善,人与人之间很和谐,文化氛围很好。 我提前给她打电话,她说在中学的门口等我,一刻多钟后,我们到达新店街,在中学门口看见了她。她将我们带到了她的寝室,她住在新建的教师宿舍五楼,大概二十平方米的一个小套间,里面有卫生间、厨房、卧室和一个阳台。站在阳台往外观望,整个校舍一览无遗。新店街的发展很快,在学校的周边建起了菜场和很多商品楼。为了保护好明清石板街,新店镇政府是费了很多心血的。 我们在她的宿舍呆了一刻钟,就到石板街去探访,很想了解晚上的石板街会是怎么样的。 当我们踏进石板街,家家关门闭户,已经没有白天的繁华,只有我们三个人的脚步声在空荡荡的石板街上回荡。我们沿着石板街一直走到太平桥,又沿着河边走到万安桥。我带他们在桥上走,带到古桥墩前,将桥墩上的龙头指给他们看。这时候是九点多钟,除了两岸的几盏灯火外,一切是那样的寂静,听不到河水的流淌,好像都在安睡。 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看到一个蔑匠还在编制箩筐,他们家摆了一些编织好的竹制品,做工精细。他有五十二岁了,以编织篾器为生,目前在新店街上就他一人,所有店铺出售的篾器都是出自他的手。他说每天劳作得很晚,已经习惯了,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只有他一人在默默的编织篾器。他有两个孩子,女儿是老大,已经出嫁了,儿子才二十岁,在外面打工,可见是一户勤劳的人家。 我们离开后我还想探访原来给她老人家拍过照片,一位现年九十九岁的老婆婆。看见他们家的门口帖着一副对联“五代同堂实少见,家和财顺人添寿。”横批是“马年大吉”,很淳朴的语言,表现出他们家的愿望。 他们家亮着灯,很多人家已经关灯休息了看见他们家还亮灯,而且他们家的门是虚掩的。我们推门进去,看见一位年近五十的中男子坐在一张小桌子写字,老婆婆坐在沙发上面。这位中年男子看见我们进来,就问我要照片,说是我给他奶奶拍了照片的,他说要给她做一个寿相。我说那回我是给她拍砍鱼的镜头,没有拍其他的镜头,我就问他是否在场,他说在场,说与我同行的美女也在场。我说你看错了,那不是我,这个美女还是头一回到你们家。我就说,等她明年一百岁,我再来拍照片,给她放大一张照片。 于是他就介绍他们家的家世,他的爷爷是官塘驿的人,原来是供销社的,姓张。他们家在八十年代就开始在这里做麻花、雪枣、猪耳朵等面制品。在那个年代新店还没有这样的师傅,他们是首家,当时他们家的店名就是《张家面铺》,他从小就会做麻花。他的父亲和伯父都是教师,已经去世了,他自己也添了孙子,所以他们五代同堂。目前还是他在照顾这位老奶奶,现在天气冷,所以要照顾。 他的奶奶很能干,自己可以料理自己的生活,大小便自理,自己洗澡,自己洗衣服。由于爱劳动,所以基本没有生病。她的大媳妇住在不远,有时候送点饭菜过来,现在大媳妇的身体也不怎么好,毕竟八十岁的人。 时间不早了,已经快到晚上十点了,我们就与老奶奶告别。他的孙子要我们明年一百岁再来,我说我还会经常来看老奶奶的。 我们三人沿着原路返回,在路上我们都说今晚的收获很大,尤其美女的感受很深,她说还是头一回晚上在石板街行走,感觉很好。 到了中学门口,我们就与美女告别,我们回到家,已经十点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