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其他] 电子工业:草棚里飞出金凤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11: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沙市无线电三厂成批生产外销的微型灯泡。



上世纪八十年代,无线电一厂的电子产品装配线。


上世纪八十年代,无线电三厂生产的电器设备。

引言
    老物件和老照片唤醒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折射的是一个工业门类的兴起。作为“荣耀荆州——老照片、
    老物件征集活动”第一个登场的老物件,张红的收音机带给我们的是对于荆州电子工业的回望和思索。从这些如今看来有些简陋的产品,折射出荆州的电子工业走过了多么漫长的艰辛历程。我们不能忘记当年的筚路蓝缕之功。
    “跳围墙”
    荆州第一家电子工业厂家是从猪鬃社里诞生的。
    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行当是如何融而为一的呢?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沙市确立以轻纺为主、其他门类协调发展的目标,提出 “跳围墙”的发展方针。它的涵义是打破行业界限办工厂,自力更生发展沙市地方工业,使之展开门类,形成沙市工业的骨架。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沙市工业步入新的时期,出现了新的工业门类,电子工业也在此时应运而生。
    1966年是值得荆州电子工业铭记的一年。这年3月,沙市财政划拨2万元作为发展电子工业的基金,统一组织人员赴北京、武汉学习。4月,猪鬃社3名转业军人和5 名工人在石闸门办起沙市晶体管厂。厂房由一间50平方米的茅草棚和一间约100 平方米的旧单人宿舍组成,设备只有1 台旧皮带车床、 1台旧牛头刨床和1 台3 吨小冲床。
    随后,市玻璃制镜社、二轻联社、油漆社、铜铁社等单位联合筹资创办沙市光学仪器厂,东方红公社、红卫公社、解放公社等联合办起沙市无线电厂。
    这年9 月到10月,几家厂相继试制成功半导体器件产品3AG11 锗高频小功率三极管、双目立体显微镜、碳膜电阻和“东风”牌三、四、六管半导体收音机。当时,《人民日报》以“茅草棚飞出金凤凰”为题,报道了沙市晶体管厂艰苦创业的事迹。
    电子工业初期办的几个工厂全是从手工业作坊、街道小厂“跳围墙”办起来的。到1968年,全行业总人数仅仅100 人。然而就像荆州南湖机械厂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赵谦回忆南机创业史时所言,最初献身于荆州电子工业的人们总有一种筚路蓝缕的奉献精神,他们的艰苦奋斗为荆州电子工业日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跳围墙”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起跳的高度,而是跳出来本身就意味着展开了一片新天地。电子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没有依赖过扶持,没有等待过政策,依靠的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民间草根力量,依靠的是小城自发自主自求生存的野蛮生长的劲头。电子工业办厂三年后,部、省才陆续投点资金新建厂房、扩大生产,产品也由单一的半导体收音机发展到生产通讯广播器材、基础原器件、磁性材料、电子仪器仪表以及大型远程雷达等品种和产品。
    黄金年代
    如果说1966年是荆州电子工业的发端,那么,还有这样一些时间点,占据着荆州电子工业发展史的重要位置。
    1969年10月,全国军事工业和电子工业会议决定,将“408 ”远程警戒雷达在沙市进行试生产。沙市第二机床厂接受试制任务。这个决定给了蹒跚学步的荆州电子工业一个有力的扶持。会后, 120余名科技人才从国家科委下属各院、所来到沙市,支援沙市电子工业的发展。
    1969年10月的这次会议之后,电子工业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到了1971年,沙市电子工业已有大小厂(点) 29 个,职工达2200多人,全行业能生产57种产品。 荆州电子工业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最初归口手工业局和街道办事处管辖的电子工业也开始有了专业局分管。1972年,电子工业局成立。
    1976年4 月,前身为第二机床厂第三车间的南湖机械厂成立。1978年,南湖机械厂、北湖机械厂和无线电专用设备厂联合成立南湖机械总厂。赵谦说,那是一个一腔热血支援内地建设的年代。有“江汉平原明珠”美誉的沙市吸引了无数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从祖国的大江南北来到这座正在兴起的小城,奉献出智慧和青春。北京、贵州、成都、江苏等地有不少科技人员来到沙市,支援南机建设,不管是知识、技术还是做人,这些老师们都堪为一代代南机人的榜样。
    1981年10月,拥有24.3万人口的沙市成为“国家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第一个试点城市,有很多改革措施在沙市率先实行。1982年8 月,电子工业局在体制改革综合试点中改为电子工业公司,公司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实行分级管理,两级核算。
    赵谦用“风光”来形容当时的电子工业。那时南湖机械总厂先是分出划归市经委直接领导, 1983 年8 月,又重新划归电子工业公司领导。赵谦记得电子工业公司管辖的无线电一厂、二厂、三厂、四厂、光学仪器厂等企业的发展盛况。 赵谦说,当时沙市的轻纺、电子工业,都是全国闻名的,走在行业的前沿。
    1985年,当时的沙市电子工业员工已达4500人,主要产品为广播通讯、半导体器件、电子元件、光学仪器、仪器仪表和雷达等6 大门类约200 多个品种,当年工业总产值5730万元,实现利润543 万元。
    各领风骚
    “荣耀荆州——老照片、老物件征集活动”开展以后,不少荆州网友都在网上晒出自己收藏的荆州老物件,网友@ 張蔷Amy 带来的套着细致皮套的 “荆江牌” 收音机就引起众人“潮爆了”“好有范”“高大上”的赞叹。而这样的产品,仅仅是“荆州制造”的沧海一粟。 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产品,汇聚出当年电子工业的辉煌。
    1966年,时任沙市市委书记曹野提出:“要把一个过硬的产品放在第一位。” 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电子工业有了一大批好的产品。
    1973年,沙市电子系统组织CXK 数字程序控制线切割机和408 雷达的“大会战”,数字程序控制线切割机在无线电二厂试制成功。
    1974年,无线电厂的“荆江”牌612 型袖珍式半导体收音机获第五届全国同类产品质量评比第一名。
    1983年后,沙市电子工业开发产品的方向由消费类转为投资类。光学仪器厂研制的JP-I激光平车仪获 1984 年全国新产品设计金龙奖;同步卫星红外线跟踪仪在331 工程中立功,受到电子工业部嘉奖; 35 毫米立体电影组合镜头填补了国内空白;南湖机械总厂试制出国产化程度高、性能可靠的3/4 彩色盒式录像机和 408雷达集成化;高可靠性的改型和超轻型飞机A —1 试飞成功;无线电一厂试制的适应于各类机床的 SG —1 型光栅数显器,电子研究所研制的在线凝固点连续自动分析仪,填补了国内空白。
    盘点荆州电子工业起步到上世纪80年代,各门类都有独领风骚的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舞台上绽放光芒。广播通讯器材制造类,获得全国质量评比第一的产品1 个,出口创汇产品1 个;半导体器材制造类,获全国同类产品质量评比第一名和第三名产品各1 个,出口创汇产品1 个;电子元件产品类,获全国产品第一名2 个,省优1 个,出口产品2 个;光学仪器制造业类,光学仪器厂被评为 “全国电子工业学大庆先进企业”,为华中工学院配套生产的外光源膜光阀大屏幕黑白电视机光学系统18套,获国家科技大会奖,“103 ”镜头分获四机部和电子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省优变形镜头3 个;电子仪器制造类,全国设计奖1 个;雷达制造业宙星牌408 雷达获省优……
    省优!部优!回忆起荆州电子工业群星闪耀的年代,的确让人激情满怀。
    没有向上要投资、买设备、建厂房,有志于兴办地方工业的老一辈荆州人苦苦探索着工业之路,自力更生,依靠群众艰苦创业,走出四小起步(小队伍、小厂房、小设备、小批量)发展地方工业的路子。 这一路,跳过围墙,涉过泥泞险滩,终成一个城市的荣耀,一个行业的辉煌。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4-5-2 11:48 | 只看该作者
沙市已经变成无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2-23 00: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