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3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熊丙奇:一人两次夺“状元”是佳话还是笑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8: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熊丙奇:一人两次夺“状元”是佳话还是笑话
http://opinion.caixin.com/2014-06-24/100694577.html

2014-06-24 16:18:44来源: 财新网
作者:周东旭责任编辑:张帆


高考改革不只是在现有框架内的小修小补,而是应该让学生手头能够拿到多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能够自由选择高校
资料图:刘丁宁 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报道 全国12省市高考分数线公布 杨小军:高考舞弊案如何问责 熊丙奇:切断高考作弊利益链条 高中生诉内蒙教育厅续:特许参加高考 高考志愿:如何看待新闻传播专业 高考后报啥专业 就业红黄绿牌专业一览 巴勒斯坦举办7年来首次全国统一高考 939万人迎高考 政策现五大趋势 2014高考:生源危机暂缓 939万人报名高考,28个省份启动“异地高考”


  【背景】2013年,辽宁高考状元刘丁宁在入读香港大学一个月后,放弃72万元全额奖学金,回高中复读,并在今年以666的高分再次拿到辽宁高考文科状元,并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
  事件一经曝光,就成为各媒体的报道重点,有网友称,既然理想的学校是北京大学,为何不坚持自己的选择,而耽误一年时间复读?更多的网友戏称刘丁宁为“女学霸”,并在网络上演绎成一段“励志”故事。
  刘丁宁一人两次夺得高考状元,是佳话还是笑话?其背后折射出哪些不合理的制度设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虽然很多人称这是一个“彪悍”的“学霸”,从港大退学复读,两年连续成为辽宁省文科状元,但并不算一个完美的例子,高考一考定终身,集中录取,录取以后,无论你到哪个学校,这次的成绩就作废了。如果考生可以考多次,一个成绩可以管2年,还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吗?这样的例子本身就反映出中国缺少自主选择的制度,在没有自主选择的情况下,她要么继续“忍受”,要么退学复读。
  在国外,考生即使已经升入大学,也可申请转到其他学校,而中国尚不能自由转学。熊丙奇说,“我们是高考录取,转专业都很难,更不用说转学了,在清华大学读书,你想转到二本院校都不可能。如果学生有自主选择,她完全可以凭借高考成绩申请转到北大,而不用再复读。”这与计划办学、招生密不可分,现有体系基本是行政教育,而非教育家办学,学生基本没有选择权,不可能在中学选择课程,也不可能选择学校。
  中国每年有100万到200万的复读生,熊丙奇认为,在现有制度下,刘丁宁唯一的途径就是复读,继续参加高考。刘丁宁式的“学霸”表面是彪悍人生,而背后则是制度自身的困境。深化高考改革应是大势所趋。
  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高考加工厂,但是考生们却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权利是什么,“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还有选择的权利,因为在计划框架下生活得太久了。”熊丙奇建议,高考改革不只是在现有框架内的小修小补,而是应该让学生手头能够拿到多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能够自由选择高校,有了选择权,也将进一步拥有对高校的评价权和监督权,进而对权力形成制约。
  选择权应该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根本就没有选择权,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很少关注学生自身的需求和学习的自主性,受教育者就是被规划、被管理的对象。■
  (财新见习记者 周东旭采写)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黄玉婷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4-6-26 01:18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0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6-26 20:54 | 只看该作者
   女学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21:0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确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0-1 05: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