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道夫 于 2014-8-6 09:14 编辑
《百家讲坛》正在筹备拍摄播出周末特别节目,拟播出的第一集特别节目就是“赤壁”专题(题目未定)。 为征求对拍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建议,2014年8月2日,在宣传部会议室召开了《百家讲坛》周末特别节目拍摄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 负责人,央视《百家讲坛》编导以及本土有关单位负责人、赤壁文史研究爱好者等。 我被邀请参加了座谈会,并作了简短的发言。以下是发言内容(根据记忆整理): 我原来在宣传部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工作中和业余时间比较喜欢关注赤壁文史研究和传播方面的资讯,下面把我所知道的一些事情告诉给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央视的编导,仅供大家参考。 正如刚才有领导所讲的,赤壁文化十分丰富,赤壁文化也很深厚,要表现的东西很多,也很深,在这短短的60分钟时间里面,如何把这样一个学术性的节目既做出学术来,又做得受众爱看,这的确需要好好研究。就像《今日说法》,一个法制类的节目也改版了,有了周末版的《撒贝宁时间》。比平时的《今日说法》的故事性更强,观赏性也更强。现在,《百家讲坛》也即将有了周末版,不再是像平时那样让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一个人包说包讲,我说你听,这样的改版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借这个机会,提两点建议。 一是刚才于编导讲,要我们对这集的百家讲坛提要求,我代表我本人提一个要求,就是在这集节目中,要有为“赤壁”词条修编的内容。于编导刚才说,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赤壁”在哪里?就是很好的切入点。不说你在节目中直接为“赤壁”词条翻案,至少要告诉受众,《辞海》等工具书中,“赤壁”词条的注释可能存在错讹,有人在质疑“赤壁”词条注释的错误。这集节目既然是为“赤壁”而来,就肯定回避不了“赤壁”二字。目前很多的辞书上,关于“赤壁”词条的注释都是错误的,这种注释错误,以《辞海》为甚。目前《辞海》已经出了六版,但是对“赤壁”词条注释的错误一直没有纠正。为何说《辞海》对“赤壁”的注释是错误的呢?请看注释,1936年版的《辞海》注释为“赤壁,在嘉鱼县东北......”嘉鱼县的东北在哪里,看看地图就知道,在武昌,既不在蒲圻,也不在嘉鱼。到了最近一版的《辞海》,干脆注释为:赤壁,在“今湖北武汉市赤矶山”,完全无视这么多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令人不解的是,这个词条的配图却是蒲圻赤壁的,为何不用“武昌赤壁”的配图呢?大家都知道,湖北至少有5个自称是三国赤壁的地方,经过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新一轮的赤壁之战,学术界倾向性的意见根本就否决了“武昌赤壁”说,只认可两个赤壁,一个文赤壁,即黄州赤壁,一个武赤壁,即蒲圻赤壁。这个是应该不用再有什么争议的,只需翻翻《三国志》就清清楚楚的了。这么明显的常识性错误,学术性错误,必须纠正,否则会贻害无穷。 二是建议在这集节目中将近年来关于“赤壁之战”战地之争的情况梳理一下,并且请一些真正的专家对争议情况做一个点评。受众比较喜欢围观有争议的事情,有争议,就会增加节目的人气。但是,既然是《百家讲坛》,就不能炒作争议,而是最终消除争议。近几年来,除了学术界在争论,媒体也介入其中,制作了一些内容及其错误的节目。比如,央视的“走遍中国”栏目就制作过一个专题片《赤壁疑云》,今年上半年,有幸见到了这个节目的编导,就这个片子里面的一些问题,跟他做过很好的交流,我对他说,以前,“走遍中国”几乎每期我都看过,但是,自从看了《赤壁疑云》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看过这个栏目的节目了。原因是,我认为,连我所知道的事情,连我身边的事情,都可以黑白颠倒地搞成这个样子,那其他的节目还怎么会叫人敢去相信呢?比如,《赤壁疑云》里面,用的是赤壁出土的弩机去证明“三国赤壁在黄州”,连弩机下面的陈列馆里配的解说文字都懒得去处理一下,“1986年5月,在金鸾山,由原咸宁地区博物馆抢救发掘出土......”这样搞,就不叫学术了,叫做什么?不好说。还有江西卫视去年搞了个“解密中国暗历史”的节目,干脆就彻底否认“赤壁之战”,说赤壁之战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后来,又说发生是发生过,但是发生在鄱阳湖,令人不解的是,著名学者胡小伟也参与其中。一个负责任的媒体,一个有良知的学者,应该还历史本来面目,把正确的东西传播给受众。 最后,表一个态,如果节目拍摄需要,愿意积极提供相关资料和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