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和弦的共鸣 ——读《程大爷的朋友圈》有感
每一个读者,都有着自己的阅读偏好。这些偏好与读者自身的阅历,文化认知有关。所以不管你是多大的名家,多么渊博的大腕,多么权威的学者,你的文章总会有人不喜欢。 就我自己来说,我一般不读现代诗歌。因为它的流派,表现手法,以及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隐喻,总是让我很难理解,所以我索性不读它。但现代生活当中,总会有些时候要与诗歌不期而遇,不管你读不读,却都不可避开。更有趣的是,有时候避不开了,硬着头皮读下去,却一下子感觉就像是路遇了一位多年前的老朋友。这实在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 将我删除 只留下你 那些泛黄的青春 早已随风而去 我仰头看天的表情 被一场雨淋湿 年少轻狂 埋藏在一张旧相片里 而生活 却无意中揭穿了 一个人的往事 这是我近期邂逅的一首诗歌。当我读到它的时候,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激动,眼眶就泪水涌动了。它打动了我,牵引了我,让我随之陷入这诗情里,感觉这就是在写我。 曾经听人说,诗歌是什么什么的精华,写诗歌需要什么什么,读诗歌又需要什么什么。在我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突然很是冲动地说了一句:那都是狗屁。诗歌其实就是平常的文字,表现平常的事情,只是它能够将平常的事情表现出来后,让人感觉那实际就是在表现他自己。诗歌的这个表现大众化,让大众心里想的,亲身经历的事情与诗歌不谋而合。让大众心里沉积到底的东西再一次在诗歌的牵引下爆发出原始的感动。就像是一首乐曲里的那根和弦,它一直沉寂在那里,当需要它来响起的时候,就一下散发出洪钟的共鸣。 因了这首诗,我很是认真地开始读一本文集——《程大爷的朋友圈》因为这首诗就隐藏在这本文集里。书的作者程峰,是我的老乡,但我并不认识,在读到这首诗歌之前,没有听说他。这本书其实也算不上很文学,无论诗歌还是散文,作者都写得很随意。他没有认真去雕刻事件,经营文字。所有的篇章都像他手中的相机一样,随机捕捉,随意粘贴。这本书就是在随意中被一些随意浏览的网友们发现,然后成就了一个传奇:一些微信上随意发表的个人文字被印成书,且成了畅销书,销量过百万。这个传奇一定会妒忌死许多的文字“大腕”们,他们可能每天都在精心安排着自己的文字,绞尽脑汁地揣摩读者的心思,用百万倍的放大镜来观察着市场的动向,可是几经周折写出本书来,读者并不买账。却被一个随意的在微信上胡乱张贴的程峰抢了风头,这确实是一件很让人不解的事情。 其实是很简单的,没什么费解。所有的区别就在于大众化。程峰的文字,始终是在大众的身边,他让每一个来到他笔下的文字,都是大家所共同拥有过的经历,共同激动过的情感。他用文字来和大众聊天,聊共同的过往,聊共同的情感,就像是老朋友一般的亲切,亲近。他的文字不居高临下,不扭捏作态,不无病呻吟,实在,坦诚,自然就可以被读者接受,也感动读者。他写《这是王德胜的牛》,于是就有千百个王德胜一起出现在他的文字里,一起散发着童年的天真,稚气,然后又一起感慨着时光似流水,逝者如斯夫;他写《终于,芦花鸡与高尔夫扯上了关系》,于是就有无数只“芦花鸡”在高尔夫球场上蹿来跳去,到最后,芦花鸡还是芦花鸡,高尔夫还是高尔夫,却让人一时间如沐春风,感慨着“天不老,情难绝”;他写《雾》,却将一些被雾隐藏的东西扯出来,彰显在你的眼前。虽然雾还是雾,却让人不胜唏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写《那些被我们遗弃的乳名》,一时间所有的阿猫阿狗都有了自己的名字,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无不感慨着可怜天下父母心…… 读着这本书,感受着作者的随意,让我想起一位作家:王朔。当年,王朔被文坛的大腕们称之为“痞子作家”,他的文章也被那些大腕们嗤之以鼻。但王朔成功了,因为它的痞子风格贴近大众,他用聊侃式的文笔和大众聊社会,聊人生,聊境界。他敏锐地发现着大众的喜怒哀乐,然后用笔墨来解剖其中的症结。他玩世不恭却又一针见血,他诙谐幽默却又沧海桑田。让每一个人心底里的情感在他的笔下裸露无余。 《程大爷的朋友圈》这一本随意的传奇,正与痞子作家一样。虽然不尽相同,却也异曲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