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梦回故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西凉中学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6-3-21 20:22 | 只看该作者
    初三还有一门综合课,史地生,中考也要考,三门综合在一张考卷上,也是100分吧。教这门课的是蔡文斌老师。很年轻的一个老师。个子似乎不高,但很会打篮球,而且胸部肌肉和上胳膊肌肉蛮发达,玩单杠、双杠很厉害。史地生那时都是靠背靠记,他整了好多资料、油印很多试卷给我们不断做呀、背呀。他讲课声音很大,不过这史地生综合课也不需要他多讲。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中考还考不考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我认为历史、地理知识还是有必要学一些。有一定历史知识对了解社会有用。传承中华文化,应当是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作为基础之一。而地理,则有助于我们规划事物。

    以上回顾了初中三年教过我的各位老师。说是写老师,其实是为了行文方便,本文主旨并非是只写老师们。当然,西凉中学还有很多老师值得我们怀念,但没教过我的老师我就不好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42
发表于 2016-3-21 20:59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好文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6-3-21 22:16 | 只看该作者
    下面专门写一个事物吧。摘茶。初一,摘茶的时间全部累积起来,估计有四十多天,初二也差不多。而到初三,则因中考的压力,就完全不用上山摘一天茶了。摘茶,算是西凉中学劳动的全部,除此外,似乎没有什么其他劳动(每天扫地卫生值日与每周一次的大扫除不算)。除西凉中学外,西凉半岛上的各个小学都有茶山,学生都要摘茶的。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用摘茶了,各个学校的所有茶山,都已湮灭于沧桑岁月中。
    清明前后的大好春天,隔不了几日就要摘一两天茶。我记得有一次似乎连续摘了二三十天,课都不用上。摘茶有任务,还比赛,还评先进,还开表彰大会,表彰的方式往往直接就是现金奖励。贫穷的、营养不良的我们,要是通过摘抄获得学校发的几块钱酬劳,那真是一件开心事。老实、听话、爱学习的同学往往也是卖力摘抄的标兵,而那些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同学,往往也是不肯卖力摘的。茶山上经常发生打架事件,年少易冲动喜欢争强斗殴的高个子同学不时在茶山上骂起来、打起来,而每到这时候,人们赶紧跑过去围观看热闹,如果只是斗嘴斗狠,而没有真正动手打起来,则有唯恐天下不乱的人起哄,就是希望打起来,看好戏。我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人,摘抄,我也同样争先恐后,生怕摘不赢人家,生怕完成不了任务而怕老师怪罪。我有时天刚刚亮,就赶紧爬起来,往茶山上跑。可是呢,这件事物很微妙,你太积极,也容易遭其他同学嘲笑,我也蛮怕这种嘲笑,往往就是偷偷积极、暗中积极,但表现出来的态度呢,也是随大流,把自己表现出讨厌摘茶的形象,骂老师、骂学校。
    一些在教学工作上似乎与学校领导搞不好,似乎有负面情绪,课堂上不那么忠诚敬业的老师,在监管学生摘抄时,却格外有劲。我记得初一、初二我们在摘茶季节,校领导把全校老师分配任务,哪几个老师合在一起承包某个班。王功华老师就曾经与几个老师一起承包过我们班,有几次他挑两个箩筐,沉甸甸、干劲冲天上茶山,挑的是一担什么?包子、馒头、稀饭、咸菜。有一两次似乎还有炒好的带有热气的猪肉呀、新鲜蔬菜。老师们为了完成学校分包的任务,不惜把饭挑到茶山上分给我们学生吃,以节约时间,冲刺目标。蔡光景老师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热情不高吧,但在摘茶上,也是一股子劲呀,哈哈大笑的声音,响彻天地,他放纵大笑,我发现他本已很突出的喉结更加突出了。功华老师似乎跟光景老师搞得蛮好。校领导在摘茶这件事物上有一个文雅体面的词语:勤工俭学。其实茶山是学校除校舍、课桌椅、教学设备外的一大资源,这项资源每年都要变成钱的。学校还有专门的炒茶房、炒茶设备,老师轮流亲自开启设备炒茶,炒干的茶叶还要负责销售出去。当然,也有不炒茶的时候,直接把刚摘的茶叶,卖给西湖茶厂,让他们去做专业加工与销售。每年我们摘茶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绝大部分由老师们分享了,也应该是他们分享,教师工资不高,还有少部分没有上级给他发工资的民办教师呀,学校拿什么钱来给工资与补贴,只有经营茶山。所以老师们对摘茶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干劲冲天。他们承包的任务完成得好,就能获取好的金钱奖励。
记得初二时,我与陈柏河、龙亚军两个同学搭伙,我们三人总是在一起摘茶,三人摘茶水平肯定有高低,但却是倒在一起拿去称重量,老师记录斤两时,三人平分。摘茶收工称斤两时,总有一些同学想作弊,我们也不例外,也爱作弊,我胆子小,怕被老师发现,柏河无耻些,他有一次在一蛇皮袋茶叶里放了一个大石头(西凉话叫麻勒古)拿去称重,被余新橙老师翻出,遭到一顿臭骂。余老师把我和亚军也连带骂了几句,说:你们又与陈柏河绞在一起了?!莫跟他混在一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6-3-21 22:19 | 只看该作者
    龙亚军是蒲圻城里转到我们班的,她妈妈就是一个老师。我跟他搞得蛮好,似乎还是同桌,他一看就是城里孩子,我好羡慕他。他上课太爱讲话了,屁股坐不稳,好动,经常被老师批评,但是他完全不是我们这种羞涩腼腆的孩子,而是出得众,很爱上课发言回答问题,成绩呢,中等稍稍偏上,他考试老是喜欢偷看我的答案。他有一个特长:画漫画,那种卡通式的古代士兵,有时整节课都不听讲,来瘾了,埋头画呀画,一张纸上画几十几百个古代士兵,千军万马对阵。他为何喜欢画这些?因为他爱看评书,我比他还要爱看。他家里有不少评书,经常拿来给我看,如《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我看得如痴如醉。苏联文豪高尔基说他少年时代酷爱读书,看到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我就属于这种。他后来忽然得病死了,真是遗憾。我在武汉求学,某天回家,我爸妈告诉我说他死了,我不敢相信,我当时流了眼泪,带着哭腔不断追问他怎么就死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似乎也是唯一一次听说一个人死了而当场流泪,我爸妈也被我当时的激烈情绪而感染,他们才知道我跟亚军这个同桌有深厚友情。
    单独为龙亚军同学写上下两段文字,有必要,他是从城里转到我们这所乡村中学的一个,有一定代表性。乡巴佬的我,总是很羡慕城里的孩子。我同时也是想借写他之际,说明我们那时可以阅读的书籍太少太少了,就像美术、音乐这些培养艺术素养的课程奇缺一样。初中三年,同学们的生活并不是丰富多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亚军给我带来了一点新奇感。我纪念这个早早亡故的同学,应该。
    还有很多值得回忆的同学,就不写了。那时我们都年少,人生远未成型,也许直到今天,我们年过四十了,都未完全成型,都有人还在为了事业、家庭、孩子、亲人而奔波而努力奋斗,每个人都有精彩的故事,不是我能记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6-3-21 22:55 | 只看该作者
行文至此,该收尾了,感谢同学们对此文的关注,要写的东西很多很多,标题叫西凉中学,可能有点不大恰当,继续往下诉说,再写十万字、百万字不够,敬爱的老师们和亲爱的同学们,每一个都足以写一本书。我这业余爱弄点文字的无名之辈,不能再献丑了,业已写出的这些文字,肯定会有一些不当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欢迎同学们批评指正。西凉湖是我热爱的故乡,以前很穷很闭塞,但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并不比哪里的人低等,这三十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人早已离开了这片乡土,但我们的根在故乡,我们难忘的少年时代在那所乡村中学。我在想:那所存在于我们美好回忆之中的中学,她会不会在未来重建?社会的变迁,让她消失了好多年,那么,未来的社会变迁,会不会让她以新的面貌重现西凉湖畔?如果社会大环境有这种可能性,那她的归来,就离不开我们身为西凉人的群策群力。理想,从不泯灭,藏在心中,随时可牵引我们携手前进。
(剧终,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6-3-22 04:08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真诚^_^平淡人生 发表于 2016-3-20 19:20
姚老师和王余音在武汉,楼主有机会也可拜访拜访啊

姚老师在武汉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6-3-22 07:18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冰雨2 发表于 2016-3-22 04:08
姚老师在武汉哪里?
具体不是蛮清楚,应该可以问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6-3-22 19:43 | 只看该作者
梦回故乡 发表于 2016-3-21 22:19
龙亚军是蒲圻城里转到我们班的,她妈妈就是一个老师。我跟他搞得蛮好,似乎还是同桌,他一看就是城里孩 ...

亚军是我堂哥,年纪轻轻就不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6-3-24 11:21 | 只看该作者
情真意切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6-3-24 13:54 | 只看该作者
我同事聂安勇不知道你认不认识,西凉个具体那个村就不晓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1-23 07: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