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该论文2010年成稿,发往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没有人理睬(发布前发给教材编
写组了但没有回复,高中组给了回复) ,咸宁市职称评定的专家们高级得看都不看就伟
大的否定了这篇论文。2010年的旧稿发人民网了,比照人教社2013年新版教材核实后,
在新华网发了二、三、四、五等四部分,第一部分今天在赤壁网首发。敬请网友原谅我拿
一篇没有立项、没有课题、没有资金的草根研究论文说事。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 》教材问题新探(一) 湖北省赤壁市车埠高中 李松川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虽然在前版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有增有删,但改动效果不尽人意。这里特指出32处问题,与大家探讨。 1、起始页码读不懂。若从单元提要所在页码算起,应是第3页;若从目录开始的页码算起,应是第5页;而编者偏偏出其不意地安排了一个第4页。 2、P3第一课引言部分(因背面页码标的是P4)小方与爸爸的对话设计不太合理。一是小方问爸爸买什么礼物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爸爸不仅没回答,扔下的只是冷冰冰、硬梆梆的“爷爷生病”,这不符合父子交流的常情;父亲一手包办,不积极引导小方思考后做出决策,不利于培养小方的独立自主能力。二是参加培训班和参加同学生日聚会,都是小方已经决定的,二者只能选一时,爸爸应该引导小方作出合理的决定,帮助小方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因为学会负责需要一个过程,教育子女也是爸爸的责任。 3、P5地震救灾材料中“民政部门”、“我能做什么?把零用钱捐出去吧”两处不妥:第一、在材料中,“民政部门”与上级领导、消防队员、部队战士、医生并列,而“民政部门”是单位,应把它变成人才能回答好思考题中问的“在救灾的过程中,哪些人承担了责任”。第二、面对灾难,中学生能做点什么?问得好,强调了公民意识,但答得不行,“把零用钱捐出去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再苦不能苦孩子”,在灾难面前,中学生可做的事很多,不能只盯着孩子们可怜的零用钱,简单地号召孩子们“把零用钱捐出去吧”。因此,建议作如下修改:一、将“民政部门”改为“民政工作者”;二、将“我能做点什么?把零用钱捐出去吧”改为“除了把零用钱捐出去外,我还能做点什么?” 4、P7正文述说每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时划分不当、句式不整齐。文中列举了作为子女、作为学生、作为朋友、对于陌生人、作为普通公民、作为社会成员等应尽的责任,但“对于陌生人”分句中,“对于”破坏了前后分句中都是“作为”的整齐句式,不协调。再者,陌生人之间是什么角色?“陌生人”存在于“普通公民”和“社会成员”之外吗?有划分不当的嫌疑。因此,可将“对于陌生人”分句删掉,其内容充实到“普通公民”分句中,变为:“作为普通公民,我们挟危济困、位卑未敢忘忧国”。 5、P9正文第二自然段,“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说法武断。“对自己不负责的人怎么就没资格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对自己不负责的人就是有能力也不能算能力,对自己负责任的人的确没有能力因为负责就有能力了吗?这是在蛮横的愚弄学生,不是要教育学生。建议将原句改为:“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6、P10第1—2行正文:“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你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句,有点蛮不讲理,甚至可以说是赤裸裸的恐吓。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个人自身健康成长、顺利发展的确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引自教材P14),但人总是要长大成人的,这是必然规律,即使不负责任,只要存活着,没有生理、环境等障碍,自然会长大成人,绝不会是“无法”也不可能“永远”不长大成人的。建议改为:“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你就无法更好地长大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