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鲁家庄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德艺双馨的脚盆鼓传承人——游哲茂 !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6-5-19 20:38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是个与文化艺术结缘一生的文化工作者。我第一次接触脚盆鼓就是10岁那年。我跟随同龄伙伴们在羊楼洞玩草把灯,还敲起了脚盆鼓。尔后简单的脚盆鼓点在我脑海中印象深刻。1962年我从湖北省歌舞团调回赤壁市(当时的蒲圻县)后,我在广大农村搜集民间艺术中,一是捜集到了羊楼洞乾隆年间的一首民间叙事长诗《花手巾》,长达1650句。冯金平先生在我的书中作序称之为这又是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二是我捜集整理成册的脚盆鼓点有历史题材类、劳动生产类、民间游一艺类和民间风俗类共64种鼓点。这位我市申报巜脚盆鼓》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填补资料佐证的作用。我担心的是在整个赤壁市有几种鼓点在社会上流传呢?这是值得关注的。可以亳不谦虚的说,不继承,不传承就会失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20:40 | 只看该作者
游哲茂 发表于 2016-5-19 20:38
其实,我是个与文化艺术结缘一生的文化工作者。我第一次接触脚盆鼓就是10岁那年。我跟随同龄伙伴们在羊楼洞 ...

很给力!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6-5-19 20:42 | 只看该作者
顶赞!游老,我们在很多活动的舞台上见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6-5-19 20:44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谢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20:45 | 只看该作者
     游老回忆录

难忘我的老师一王鸣乐
    我有今天的成就,全得益于我的启蒙老师王鸣乐先生,是他教了我从艺之道、为人之本。
    我是在五十年代一个春天考入湖北省歌舞团的,并有幸被全国著名大鼓表演艺术家王鸣乐先生收为学徒。王先生爱徒如子,对我喜爱有加,视为最得意门生。经过三个酷暑严冬学艺,我与王先生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师徒关系。王先生一生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待人和蔼可亲,在他身边学艺,总觉得像春天般的温暖,有一种朝朝饮桂露的感觉。在表演艺术上,他悉心施教,亳不保留地教我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细腻的功夫。我一招一式地模仿他的表演艺术,平常演出我都是与王先生共用服装、道具,只要是我演出,王先生都是每场必到,演出中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王先生也发自内心的微笑和观众一道鼓掌。许多人(包括省里艺术界专家)都以殷切希望和鼓励玶价我的表演多像王鸣乐老师的风格啊!哦,那是一些多么美好令人难忘的岁月啊!
   清晨,宽阔的歌舞团门前,鸟儿伴着钢琴的旋律声中在歌唱,我在旋律声中苦练基本功。夜晩溶溶的月光,撒满我们师徒全身,微风送来阵阵的茉莉花香,就在这宁静的夜色里,王先生与往常样陪我练过功后,回到自己的创作室里,阅读艺术作品和进行创作。他工作起来非常认真,在创作参加全国汇演节目时,连一个标点符号也要仔细琢磨推敲。
    每当我走进他那狭窄的寝室时,他总是慈祥地招呼我坐在他身边,并热情地递给我一杯煎过了的浓茶,亲切地告诫我,“艺海无涯”,朝朝勤苦练,久久自芬芳。从正规学艺来讲,他只收过我这一个惟一学习时间最长的徒弟,对我很是疼爱,于是,我便亳无拘束地与他攀谈起来。言谈中他对我说:“艺术,和其他科学技术样,来不得半点虚伪,要有真才实学,譬如说你艺术素质好,功底硬,观众就买你的帐,你用艺术感染了观众,你才树立了绝对威信,就靠舞台上的硬功夫、真本事。”
    我跟随王先生三年,常在全省廵迴演出,包括在湖北剧场、江汉剧场、民众乐园、武汉剧院的大雅之堂,都是我登台表演,就连参加全国汇演,他也给我很好的学习实践机会。
    一九六O年参加全国曲艺优秀节目汇报演出,此次汇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在中央民族文化宫演出了十多天,闭幕之前安排到中南海怀仁堂为朱德、董必武、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汇报演出,观看演出的还有中宣都长周扬,文化部长陆定一以及中决直属机关。第二天晩上安排在人民大会堂公演。
    中南海是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生活与办公的地方。后来才知道,毛主席就居住在半泽园菊香书屋,与怀仁堂近在咫尺。刘少奇同志住在福禄居,是一所宽敞的四合院,在怀仁堂后院草坪的北面,福禄居与怀仁堂草坪中间有一道墙(怀仁堂的第一个院住的是李富春同志,第二个院住的是谭震林同志,第三个院住的是邓小平同志,第四个院住的是陈毅同志,叫西四院)。
    一九六0年元月,建国才十周年。中方海怀仁堂戒备森严,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三人为一组,朝三个面向站立,还有便衣廵逻。湖北代表队一行共22人,省文化局陈怀宇任临时支部书记,程时任领队。代表队成员都是经过严格审查,要求“又红又专”(我时任湖北省歌舞团共青团总支组织委员)。
    前往中南海怀仁堂,凭写有各人名字的入场券排队验票入场。入坐后,不准站立或走动,坐排纵横过道,随时有安保人员来回廵查,演出不准鼓掌或喧哗,入厕须结伴两人同行,还得报告安保。演出结束,关闭两道大幕,一道从前台左右两侧向中间合拢,一道从舞台前沿上方往下降落,探照灯照射着中决领导从专设通道离场。此时,全场一片寂静。尔后堂灯大亮,中口人直属机关的观众从出口离去,各代表队由专车护送,经长安街到北京西郊中央组织部招待所。
   
随着时光的流逝,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全国著名大鼓表演艺术家一王鸣乐的名字已经铭刻在人们的心坎里。是王先生将“打鼓说书”搬上了舞台,并且由他正式定名为湖北大鼓。是他敢于创新,从单纯的说唱中加上了乐器伴奏。他那神态自若,诙谐幽默的表演和具有乡土气息的黄陂腔,再加上他那高超的技艺以及独有的流派声腔艺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
    一生中,王先生以“春蚕吐丝尽,愿作红烛照人寰”的精神,为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曲艺艺术事业,贡献了全部的才智和精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20:47 | 只看该作者

游老回忆录

茅坪花鼓戏(又名皮箩腔),是赤壁市唯一的地方戏曲。该剧的形成,是由随阳山歌加上外来剧种演变而成。这一古老而艳丽的艺术之花,盛开在赤壁市山乡田野的万花丛中,散发出迷人的芳香。曾经一曲以随阳山歌为题材的《桔园新歌》上中央电视台,不能说这不是一大震撼!据随阳茅坪花鼓剧团的老艺人陈正明八十年代所述,茅坪花鼓戏在他曾祖父健在时,在当地已经盛行。

    茅坪花鼓鼓戏,相传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赤壁市官塘驿镇的随阳山区茅坪等地。该剧具体创立年代,究竟在何时,尚无文献可鉴。但关键一点,从时间延伸来推测,《皮箩腔》可以从乾隆、康熙年间一直流传至今,不无道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茅坪村的陈正明以及当地剧团艺人,将《皮箩腔》由板式、锣鼓加伴唱形式,加进了弦乐伴奏,并且废止《皮箩腔》之说,正式定名为随阳茅坪花鼓戏。

    茅坪花鼓戏的声膣与板式,十分注重人物与剧情变化之间的规律,生旦净末丒,行当样样有。演唱时,到拖腔之处,众人伴唱,再加上锣鼓伴奏,弦乐、唢呐伴奏,其旋律美、优而雅,演唱风格刚劲、饱满酣畅,女嗓音委婉多变,男嗓音高亢清俊,行腔、伴唱起伏跌宕;仪态婀娜端庄,具有浓厚古朴的乡土味,让你品味到乡土戏曲音乐的精粹,触摸历史的光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20:48 | 只看该作者
游老回忆录

让赤壁《脚盆鼓》再展雄风


     
     距离赤壁市明清古镇一羊楼洞几华里之遥的伴旗山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雷双田老艺人。出生年月不祥,他出身贫寒,种过田,砍过柴,打过工。在旧社会受尽了千辛万苦,七十年代在赤壁市〈当时的蒲圻县)某招待所退休,因病辞世。

    抗战时期,雷双田在羊楼洞曰本兵宪兵队做过苦力。尔后,帮过短工,干过挑脚夫。有一天,他经过曰军哨所〈离羊楼洞石板街500米远,就因为没有“良民证”被嫌疑为“新四军”,并挨了曰夲哨兵一记耳光。

    过了一段时期的某曰晌午,雷双田去朋友家借脚盆鼓,还需找鼓手们商量要事,必须经过曰夲兵岗哨。此行必然凶多吉少,怎么办?万般无奈,他借来一匹高大的棕红马,从族姓亲戚那里找来曰军官兵毙命后遗弃的军用品。于是,他便换上日夲军官服和深筒马靴,佩戴一把东洋大刀,鼻孔里夹着自制的“东洋”小胡须,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妆扮成假“洋鬼子”,骑着马大摇大摆地直冲岗哨奔去。日夲哨兵见后,端起“三八枪”大声嚷着要他下马接受检查,他从容不廹地点燃一支烟,下马走近哨兵,骂道:“把个雅鲁,我的太卿的,木力子辛究”,狠狠地打了哨兵两耳光。曰夲哨兵哼了一声,屁都不敢放一个,乖乖地躲进哨所。此时,雷双田不敢久留,怕露了马脚,轻蔑地瞪了哨兵一眼,说了声“开头一马斯!”骑上马飞奔而去……

    此后,雷双田只要稍加化妆,小分头擦点猪油,头发梳得光溜溜的,戴副墨镜,夹着“东洋”小胡须,穿一件白虎绸对襟便衣,配西里绸的裤子,呑云吐雾吸着老头牌香烟,漫不经心地经过哨所,曰军哨兵始终不知道这位“长官的神秘之处,只得以礼相迎,免受皮肉之苦,再也没有任何人有那个狗胆敢查他的“良民证”了。几十年后的今天,雷双田机智、勇敢和他的聪慧睿智,在赤壁市广大农村被传为佳话!

    随着时光的流逝,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回顾六十年代曲海在羊楼洞搜集赤壁脚盆鼓鼓点时,深深地感受到了雷双田老艺术家和蔼可亲,为人谦逊之精神。由他提供的赤壁脚盆鼓的珍贵鼓点有《火烧战船》、《迷魂阵阵》、《班师回朝》、《挖山鼓》、《卧龙鼓》、《求雨鼓》、《赶山鼓》、《打鼓救月》等。这些鼓点都是足以流传后世的艺术珍品,若未被及时抢救,濒临失传的危险!幸存于世,乃中华民族之瑰宝!

青山环抱中的伴旗了心村,山峦起伏,峰峰叠翠,形成一道道天然屏障。山间青竹摇翠,山顶云雾缭绕,天空中鸟儿自由翱翔;抬头仰望,兰天白云舒展,登高远眺,翠绿的农家田园异常娇媚。青山搂出花洒沟,碧水扬波纵情流,巧用双手铺锦绣,勤将智慧写春秋。好一幅诗情画意;旖旎的风光,一种悠然,惬意漫然在身边。还有那川流不息的溪流声,仿佛在永不停歇地敲击着脚盆鼓点,意欲未尽。民间艺术家雷双田风韵犹存地长眠在杉染嫩绿,翠竹竞秀和开滿杜鹃的山花丛中,含笑九泉,垂名千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20:51 | 只看该作者
人 情 债 (湖北大鼓)


游哲茂

我们街坊有个老头叫何老歪,
闲着无事除了逛街就是打点小小牌,
农家乐谷酒一餐喝二两,
几块臭干子把酒杯一端就喝起来。

他的婆婆退休把孙子带,
儿子外出打工媳妇在街上擦皮鞋,
这个月何老歪接到请柬一大摞,
他躲到屋里不敢出门来。

潘驼背嫁姑娘要把筵席摆,
朱苕货娶媳妇把请帖送到来,
王憨砣的门店开业要剪彩,
“结巴”的儿子考大专也要歪掰;

又是一岁抓周、十岁幼学、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五十半百、岁岁讲风釆;
还有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中寿、
九十鲐背、百岁期颐、请客成了灾。

这些时何老歪已经送情一千多块,
还有一半冇送无法安排。
婆婆只把老伙计怪:
“人都几十岁了还讲什么吃得开,
你一生就像冇喝到过酒,
死了买口大酒缸把你泡起来。
何老歪本来憋了一肚子窝囊气,
在外面受怂屋里又受踹,
怪只怪请客送礼大祸害,
象瘟疫一样躲都躲不开,
不送情天天相见面子上过不去,
这样送下去也实在划不来。”

〈夹白)“那怎么办咧”
“有办法,听我的!
我们家的母猪下了一窝猪崽,
这好的机会正好发点混帐财,
下星期六猪婆猪崽正满月,
发请柬打电话把亲戚朋友请到宾馆来,
客人入座红蛋每个人给三个,
你围到桌子把酒筛,
开席前鞭炮卯到放,
搞一点尖板眼别出心裁。

(夹白)何老歪吔,你真缺德呀,
这样做不怕别人笑你!”

“怕个鬼吔!
同志们莫笑我老何耍无赖,
只怪人情债压得头难抬,
从古到今冇听说给畜生做满月,
哎!我也是不得已才拿出这个绝招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6-5-19 20:5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只有过年和到孝堂才听得到脚盆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20:52 | 只看该作者

羊楼洞的《夜歌》

游哲茂

羊楼洞的《夜歌》,俗称孝歌。它的起源无古藉可考,盛行时期是在清末民初,主要流传于四乡一带,又以周边地区流行最盛。办丧事唱《夜歌》的习俗古已有之。

   《夜歌》,即下辈在祭老年长辈去世的礼仪中唱的歌。多为歌师围着死者灵柩坐唱或转唱,并伴有脚盆鼓,也有的加上唢呐和大锣。羊楼洞的《夜歌》,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气息,演唱形式简便,通俗易懂,寓知识性、趣味性于其中。建国前,邓泽宏先生自编自唱的《夜歌》,时而令人捧腹大笑,时而催人泪下,带来那种明月当空花枝枯的悲怆。

   羊楼洞《夜歌》的歌词非常繁杂,且有许多俗词俚语作为衬词衬句在歌中穿插,显得古朴、狂放;《夜歌》的歌词则以对意向世界的描述为主,多为对神灵的召唤和忠魂的祈祷,显得文雅、规整、逻辑严密;并以对死者生前的追念和死者家属、亲属的慰藉,显现出人生哲理的意味。可成为民间曲艺艺术殿堂中夺目的宝珠。

   羊楼洞《夜歌》的曲体句式,一般为上下句或四句式,多为七声音阶,句法结构以七言一句的最多,由于村镇语调和传统习俗的差异,在唱法上表现出地方音调不同声韵,尤以地方方言语气浓重。

《夜歌》的基夲曲调悲哀凄楚,忧沉不绝,如泣如诉,极富恸伤欲怆之情。前面已经谈到歌词,的确,《夜歌》在修词方面很讲究。其唱词音节韵律及平仄抑扬与旋律是紧贴的,必须依字行腔,以声传情。程式上基本形成了一套规律,如铺垫、夸张、言情、叙亊、对偶、设问、反射、俗语等;内容多为对死者的歌功颂德及生前的怀念,也有说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的,语言生动,情真意切,充分反映了人民对古代历史人物的褒贬,对幸福生话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描绘。由于韵白风趣,唱腔灵活,加之鼓点的烘托,更能绘声绘色地表现出龙腾虎跃,电闪雷鸣,风声鹤唳,倒海翻江的气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1-23 07: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