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9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抗倭英雄:方逢时与戚继光的英雄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8: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戚继光,看到这个名字之后,印象里面就会有一个相与之相连的动词-抗倭。之所以立刻让人有了这个深刻的概念,是因为戚继光是个妇孺皆知的抗倭大英雄,他的事迹与名气深入人心,是正义的化身。
    方逢时,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这个名字后面没有连接,也几乎不令人熟悉。虽然,这也是一个与戚继光同时代的英雄。他同样的也有着与戚继光一样拥有的功绩-抗倭。
     戚继光和方逢时还有一个共同的事迹,戚继光在抗倭之后,就被赏识他的上司谭纶在隆庆元年调往北方征虏,也就是对付当时与中原还处在敌对关系的蒙古。方逢时则也在他把两广沿海的倭寇几乎彻底扫平之后,在隆庆二年,更是来到了直接面对蒙古的大同,在这里继续开始了他璀璨的英雄之路。
    戚继光出生在明代嘉靖七年,山东鲁桥(济宁市东南)的一个军人世袭武官之家。明朝前期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比较稳定的和平,像他这种世袭武官,无需拼博,就可以养尊处优的谋得一份超越普通人生活的差事,是让很多人羡慕不己的事情。本来他这一生可能平平无奇的过上一种优哉犹哉,非常惬意的生活,可是历史偏偏在这个时候给了他名垂千史的机会。他在年纪轻轻的十七岁就承袭了他父亲的职位,继任登州卫(山东蓬莱)指挥佥事,可谓少年得志。那时候的明朝沿海已经突然出现了很多倭寇,来自海上,组织严密。来无影,去无踪,让和平太久,没有防备的明朝政府措手不及。小小年纪的戚继光开始挑起了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重担-抗倭。从这一天开始,他的名字就与抗倭组合成了一个无法分割的词组。直到今天,仍然保留在每个人心中。这是一个深入人心,紧密相连,无需提醒就可以立刻在脑海里面浮现的词组:戚继光抗倭。
      明代采九德以亲历事变所著的《倭变事略》记载倭贼之害:
    “贼深入内地,杀掠甚惨,数百里内,人皆窜亡,困苦极矣。”
     “自是遇人即砍杀,死者无算。”
     “吾盐被寇者四,死者约三千七百有奇。”
“入姜家,杀伯侄无人。一侄孩提宿床上,杀之,取血清酒饮之。”
      “所掠蚕茧,令妇女在寺缲丝,裸形戏辱之状,惨不可言。妇人昼则缲茧,夜则聚而淫之。”
      “此党贼留居吾士,凡四旬有三日,杀害数千人,荡民产数万家。”
        “二十八日寇省城;犯湖州市,大肆毁掠,东自江口至西兴坝,西自楼下至北新关,一望赭然,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
      所以沿海百姓对倭匪极为痛恨,明朝政府也将抗击倭寇作为极端重要的事情。
      既然戚继光的名字与抗倭成了一个整体,那么他的抗倭事迹必定是惊天骇地的不同凡响……
     嘉靖三十一年,戚继光凭自己的实力考中了武举之后的第二年,他被升为山东都指挥佥事。从此他的抗倭之行展开了新的篇章,开始写下了无比绚丽的辉煌。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再到广东的万里海彊。都布满了他和戚家军勇猛征战的身影。
     戚继光与倭寇作战的特点,常常是先将倭寇首先进行包围,然后以众击寡、速战速决。因为中国东南部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倭寇的出现十分隐秘。他们往往从海上登陆以后,最先占据了地形险要的地方落脚,然后再开始到处进攻抢掠。抢掠的时候,倭寇又常常分散成小股,四处游击作战。由于戚继光的戚家军,治军严谨,军队素质高,一触既发。所以,戚继光一旦发现倭寇,立刻主动出兵,用最快的速度调集军队,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包围倭寇,然后迅速消灭,让倭寇无路可逃。
     史称戚继光“临事则飙发电举”,他的戚家军能够以惊人的行军速度,像疾风骤雨一般,突然赶到数十百里之外,用意想不到的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攻敌人,将倭寇迅速包围、瓦解、然后彻底歼灭,让倭寇胆战心惊。戚家军又善于伏兵,经常飞速赶到倭寇必经之地埋伏,等待在倭寇的必经之地,如从天而降,将倭寇完全歼灭。因为这样的战斗方法出其不易,神出鬼没,让倭寇防不胜防,所以“戚家军”的名字让倭寇闻风丧胆,四处逃窜。
    戚继光治军严厉,士兵训练有素,既使在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也遵守纪律,勇猛作战,毫无退缩。与其他明朝军队,迥然有别。他在战斗中喜欢采用阵法,密不透风,进退有序。倭寇常常摸不着头脑,被打得七零八碎,落荒而逃。在沿海民间至今有很多关于他抗倭,数不胜数的传说,因为实在太多,无法准确统计。不过,我们已经可以想像倭寇之害,让百姓牢记了数百年。而拯救他们的英雄,他们也充满感激的记忆了数百年。
      
      戚继光和俞大猷在前期抗倭其实并不顺利,号称“海上霸王"的倭寇头目汪直从事海外走私贸易,财源广进,不但兵强马壮,而且武器装备精良。他不仅从西班牙走私枪支,甚至从葡萄牙卖来佛郎机炮,此炮能连续开火,弹出如火蛇,又称速射炮。对于这样的一个冷兵器时代的新生事物,他的武器装备甚至带动当时正处入还在使用冷兵器为主的,战国时期的曰本,兴起了热武器风潮。汪直当时的兵力和装备已经超过日本全国,所以汪直在定居日本平户(长崎县)后,因为他是徽州人,就自称徽王。“据萨摩洲之松诖浦,僭号曰宋,自称徽王,部暑官属,咸有名号。控制要害,而三十六岛之夷皆其指使”。所有海上倭寇都要受他控制,否则就不能存活。史称汪直“绯袍玉带,金顶五檐黄伞……侍卫五十人,皆金甲银盔,出鞘明刀”。他建造可容纳两千人的巨舰,巨舰的甲板上可以驰马往来。就像是一个海上帝王般的汪直,被视为“东南祸本”,名列通缉令榜首。   
     戚继光和俞大猷面对这样的强敌,胜利不多。甚至有一段时间是以带罪立功的情形下抗倭的。戚继光并不示弱,他认识到,要想战胜倭寇,必须各个方面都要比倭寇强,所以他开始研究葡萄牙和日本的新式火器,并且仿制出更加先进好用的铳枪,“佛朗机”炮等。还根据快速行军需要,自创方便携带,集合枪炮优势为一体的虎蹲跑。这种炮“比鸟铳,一可当百”;比佛朗机更轻、更便于携带,野战时机动性强,防御则可控扼险隘,防御大队敌人,而且机动性又强,翻山越岭不在话下。他同时又创新了很多适用有效的冷兵器。从而使明朝军队进入了冷热兵器混用的阶段,大大提高了战斗力。从这之后戚继光的戚家军与倭寇的战斗,也多数时间占上风。
      后来直浙总督胡宗宪用计谋骗杀了倭寇头目汪直,徐海等首要头目。因为群龙无首,一时间引发了倭寇的疯狂报复。号称“嘉靖大倭乱"。正如汪直死前所说"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幸亏官军对江浙倭寇早有准备,及时对倭寇进行了有力的打击。倭寇被逼转移来到与之相邻的福建,广东一带。闽广地区骤然间成了倭患的重灾区。  谭纶和戚继光,俞大猷也随之相应的奉命转调到倭寇云集的福建任职,专门打击倭寇。俞大猷部队和戚继光训练有素,装备更加先进的武器的戚家军,跟踪追击的与突然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倭寇进行了殊死的战斗。
      方逢时抗倭的时间,在历史记载中,很短促。在嘉靖四十一年,他从朝庭调往广东任按察司兵备副使,这个职务很重要,是监督整治管理辖治地方所有军队的要职。戚继光在浙江抗倭的时候,他的顶头上司,同样是历史上抗倭名臣的谭纶,也是浙江按察司兵备副使。
     方逢时作为抗倭主帅,被朝庭派到倭寇同样集中的广东,与谭纶的职务和任务相当,可以知道朝庭对他是多么的信任。此时的倭寇因为大量的从江浙转移到福建,广东沿海一线。人数众多,人员混杂,行踪隐秘,并且与地方贼匪勾结,沆瀣一气,很难对付。地方贼匪又非常油滑,一旦被打急了,就投降。才一放松,又重新作恶,所以贼匪对官军的打击并不害怕,作起恶来,有恃无恐。官军的无数次打击都不能有效的断绝其根,加之倭匪联合作乱,沿海百姓深受其害,生命财产没有保障,苦不堪言,所以怨声载道。朝庭对倭寇征战十多年,倭寇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百姓黎民更加叫苦不迭。
       由于倭寇经常在沿海数省流窜作乱,为了更好的彻底歼灭倭寇,数省官军也常常集中在一起抗倭。广东以方逢时,刘显等为代表。福建以谭纶,戚继光,俞大猷寄为代表。倭寇与地方贼匪都是互通一气,行踪诡密。方逢时针对这种情况,使用了全新的策略,他决定用奇谋对倭寇斩草除根。根据敌明我暗,海上倭寇与内地贼匪经常互相帮助、联合,倭匪常常及时掌握了官军的行动,而官军对倭匪的动向反而常常不明。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倭匪广布耳目深入民间,使倭匪总是能够及时掌握官军的情况,抗倭官军常常十分被动。方逢时决定先灭内地贼匪,断绝倭寇的倚仗。他认为如灭贼匪,必须首先灭其耳目,让贼倭无法知道官军的情况。同时他又反派耳目,充分掌握贼倭动向,一旦时机成熟,就进行彻底歼灭。
      方逢时在嘉靖四十一年,命令他的直接下级广东总兵刘显,率领军队到福建,援助戚继光、俞大猷联合抗倭,在多个地方连续大败倭寇,当地百姓欢呼雀跃不已。与此同时,方逢时在内陆也及时掌握了贼匪的情况,等待有利时机,进行有力打击。
     嘉靖四十二年,福建、广东两地官军联合抗倭。谭纶、方逢时布置以广东总兵刘显为左军,福建总兵俞大猷为右军,谭纶为中军,福建副总兵戚继光为先锋的两省联军。共同围攻平海卫的倭寇主力,斩杀倭寇两千余,戚继光等率兵继续追击溃逃倭寇,倭寇由于不熟悉道路,又被斩杀三千多人。受已升任右佥都御史,辖治福建的谭纶赏识,戚继光以战功竞然代替俞大猷,成为福建正总兵。俞大猷不久后移调广东总兵,受方逢时指挥。
      俞大猷到任广东总兵之后,立刻就开始参加了方逢时指挥的抗倭战斗,此时海上倭寇受和山贼花蜂腰有隙内讧的山贼挑拔,前来攻打花蜂腰及同伙,花蜂腰及同伙十分惧怕,“以美女二人,马十匹,银二百两,送之倭奴以结好,约与合兵入寇”,形势突然显得异常的严峻。
     方逢时认为“山贼不足忧,所患者倭也”。他利用山贼与倭寇的矛盾,决定先稳定山贼,对山贼进行安抚,然后唆使山贼抗倭复仇。山贼也想压制海上倭寇,求之不得。于是一场官贼联合抗倭的战斗打响了,倭寇被打败逼退300里远。而方逢时并没有放过山贼,乘山贼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彻底歼灭山贼。此次对付山贼,方逢时不再同于以往,他斩杀所有贼首及亲信千余人,其他收编或遣散,山贼也因此基本断绝了根源,地方上一时间基本上恢复了太平。
      海上倭寇如果没有地方贼匪帮助,就显得势单力薄,异常盲目,所以官军对其征剿也很容易。嘉靖四十三年,方逢时在督促俞大猷斩杀海上倭寇3800人后,倭寇已经是强弩之末。为了彻底断绝后患,方逢时此时又乘势将暂时招安了的山贼叶丹楼进行彻底歼灭。从此以后,由于倭寇无贼联合,没有落脚点,也没有耳目侦查官军情况。就像一只瞎了眼的丧家犬,只能被打,几乎没有生存空间。短短数年,基本扫平。
      谭纶与戚继光,方逢时与俞大猷是黄金组合。《明史》称方逢时“广东、江西盗起,诏于兴宁、程乡、安远、武平间筑伸威镇,擢逢时广东兵备副使,与参将俞大猷镇之。已而程乡贼平,移巡惠州。”俞大猷与戚继光又号称“俞龙戚虎”。谭纶先是浙江按察司兵备副史,后升到福建任右佥都御史。方逢时先是广东按察司兵备副使,后也升任右佥都御史。戚继光和俞大猷先是参将,因抗倭有功,后升总兵。在整个抗倭战争中,谭纶和方逢时基本上是直接指挥戚继光和俞大猷的指挥官,在嘉靖时期的最后几年,沿海倭寇基本上被这四人组合为主脑的明朝军队扫平。因为抗倭的战功彪炳,除俞大猷因年纪太大,不宜移动外,其他三人均被调往北方对付明朝当时的第一威胁-北虏的蒙古。方逢时在被调离的时候,广东潮州,惠州百姓听说后:“士民遮留,哭声震天”。富坤为了感激他,都积极给他建生祠。甚至到了万历年,方逢时还以平两广功,进少保。说明他抗倭的功劳非同小可,可惜关于他的史料太少。

      隆庆元年(1567),同样是抗倭名将的谭纶升任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他特别欣赏戚继光和俞大猷。由于此时倭寇基本扫平,对付北虏(蒙古)成为明朝最重要的军务。强悍的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部多次进犯中原,甚至到达京机要地,都没有对手,每次都是满载而归。所以戚继光在隆庆年间被调往京机要地先任京军神机营副将,后升任蓟镇总兵。俞大猷因年事已高,没有被批准同来。戚继光善于训练士兵,摆练阵法。来到京机要地之后,也是为了改变军风而来,因此每天负责勤奋练兵。为了抵抗外御,又修建长城,自居庸关至山海关,修筑边墙2000余里,构筑御敌台3000座,同时又加强战备器械,造战车700乘,佛郎机(大炮)5000架,使京机之地防守倍加严密。
       方逢时也在隆庆初来到更接近蒙古的地方,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方逢时级别高于戚继光,领兵的地方与蒙古更接近。隆庆四年正月,方逢时任大同巡抚,与蒙古最凶悍的鞑靼俺答部更是面对面,脸对脸。俺答此时势力强大,正准备联合各部落,进犯中原称王。他早就听闻方逢时之名,为了让方逢时知道自已的厉害,俺答在方逢时上任之日就发动了攻击,并遨请其他部落共同参加。准备给他来个下马威。
     可惜方逢时并非等闲人物,早已设下伏兵,让俺答无隙可钻,当他往来数地都没有收获,彼于奔波之际,方逢时及时而迅猛地给予了俺答前所未有的痛击,俺答也头一次得到了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惨败。先前俺答本想趁此机会一边打击威胁明军,一边抢掠物资,没有想到“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俺答邀约参加共同进攻的黄吉台部,也同时遭到了方逢时布署的伏兵袭击,同样惨败而归。
    隆庆四年冬月,方逢时借俺答孙把汉那吉叛逃明朝事件,不仅一举消灭了帮助蒙古袭击明朝的叛徒赵全等,这个朝庭最大祸患。同时与俺答达成友好,封贡互市。由此打开了一条从中原腹地湖广,通过汉口,到达张家口等地的互市,最后经蒙古到达欧州的“万里茶马古道”。这条商路不仅带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更加促进了欧亚,乃至世界商业贸易更多的交流。
      方逢时实际上对平倭和征虏划上了最后的句号,是终结者。朝庭外忧内患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被善于谋划,能够酌情善处的方逢时轻易解决。也许是命运安排了他,在明朝疲弱的的时候,他及时现了,他的所作所为延喘了明朝的江山。朝庭对他也给予了厚赠,他被升任宣大总督,管理互市,修建长城,防范外御,同时也不遗余力的保护互市,与蒙古加深友好。但他也仍然小心翼翼,不忘加强兵备,以防万一。
      俺答与他私交甚好,以至朝中竞然有人诬陷他与俺答私通谋反,可是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与俺答深厚的友谊。晚年的俺答彻底的被感化了,他厌恶战争,一心向佛。他的夫人三娘子也是如此,为了维护这种极为难得的稳定。她深明大义,一生竭尽全力的保证了与明朝的友好。及至到了天启年,宣大总督王象乾感慨:“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接,无异中原。”因为有了和平,明朝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经济发展方面,海陆对外贸易道路的畅通及开放的经济政策,使明朝当时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
     戚继光与蒙古实际作战中,并没有太大亮点。但是,他在京机重地整治军风,加强训练和防治,就像一堵钢墙,是坚强的后盾。他与方逢时都是属于张居正一党的,张居正爱惜人才,善于应用人才。他利用戚继光擅长防守,方逢时善于奇谋,刻意安排了这样的组合搭配,这种搭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张居正也因此可以有更多精力,在翻天覆地的经济改革中创造了惊天动地的历史奇迹,载入史册。
     然而英雄的最终结果与他的光辉总是恰好相反。戚继光在张居正病逝三年后的万历十三年,受张居正案的牵连,被削职为民。一无所有的他,黯然的回到了家乡。短短的二年后,在忧郁和病疼中,他孤独地,匆匆离开了这个残酷的世界。让战功赫赫,名震天下的他失去了展示才能的舞台,是因为受到党争的排挤。本来他满腔热血,可惜报国无门。他走的是那么的匆忙,那么的灰暗,那么的无可奈何,让人痛心疾首……
      而方逢时是善于审时度势的聪明人,早在张居正当势的时候就急流勇退了。以他当时的职位,仅次于张居正,可以说位高权重,可是他精明的退隐了,隐得远远的,深深的,生怕有丝亳可以勾起万历皇帝注意的举动,以免引来杀身之祸。回到家乡,他经常在三国时期曾经风光连天的“火烧赤壁”之战的赤壁、乌林一带休隐。那里长江广阔无垠,波涛滚滚的水面,有那往来穿梭如织的船舶,人来客往。更有湖广粮食,茶叶等物质顺着滚滚江水远流到汉口,然后来到他促成的张家口等地互市,进入蒙古,甚至直至欧州。明蒙互市的地方吸引了来自全国淘金的人,尤其是江淮,湖广。如宣大总督王崇古所称“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
     然而此时他亲手创造的这一切,不再与他有丝亳关系。凝望滚滚波涛,一路义无反顾的奔涌向前,他的心情也随之而行。也许只有这个时候,在这个大自然赐予的,自由的,广阔的空间里,这个用奇谋妙计创造出和平与繁荣的沉默英雄方逢时。那长久绷紧的神精,才得以彻底的放松……。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收起 理由
烽火连篇 + 2 关注中,本帖已推至赤壁热线网站首页。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8:40 | 只看该作者

相关论坛请搜帖子:邳州宿迁新沂应联系大连合拍抗倭大片《望海埚之役》纪念明朝南直隶邳州宿迁县人刘荣!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二月初,特设申威道巡视惠州,以方逢時为申威道副使。四十五年闰十月又下诏:“广东新设巡抚,驻惠州府城;有警移长乐县,调配惠潮两府兵食。”(《明通鉴》)这样一来,惠州一夜间成为南中国的“平寇”指挥中心,盖冠云集。随着平寇之战的开展,钦差大臣张镍、南赣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汤克宽、南赣巡抚吴百朋、广东总督吴桂芳等先后来到惠州,商讨平寇事宜。为了防止平寇军事机密外泄,在驻惠州府城的广东巡抚军机堂前,立一块“误入军机堂立斩”字样的石碑,应是理顺成章之事。如此论能够成立,东新桥下出土的这块“立斩”残碑应是明代物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8:41 | 只看该作者

相关帖子:明清易代时期荆楚士人群体的家国情怀述略—以荆州府为重点
   
  《张居正集》第二册,卷十八,《与蓟辽总督方金湖言任事》,第442页。
   
    二. 明朝立国之后,户籍管理制度将人们与籍贯地牢牢地连为一体。乡邦意识的显著增强,促成士人群体家国情怀的地域化趋势愈演愈强。张居正就曾每以“楚人”自称,或对乡党的互称,并习惯于用“楚”来指代湖广行省。与此同时,他还从地域文化的尊崇感出发,激励楚籍在朝官员为乡邦争光。如,在《与蓟辽总督方金湖言任事》的信中,便以“明兴以来,国有艰巨之事,众所巽愞观望而不敢承者,率楚人当之”[26]的语气,激励与鼓舞蓟辽总督方逢时为国效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8:41 | 只看该作者
蓟辽总督 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蓟辽总督,全称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节制顺天、保定、辽东三抚,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嘉靖二十九年设蓟州总督,次年改为蓟辽总督。清初废。

蓟辽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今天北京,经山海关一线到锦州直至辽河的地区。
    戚继光:
   隆庆二年(1568年),明穆宗让戚继光训练蓟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总兵官以下的官员都受戚继光的节制。[29]  戚继光到任后,时蓟州有总兵郭琥,而戚继光为总理,无法统一号令,于是朝廷将郭琥调走,以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又以戚继光前破吴平有功,进封为右都督。时北蛮子侵略青山口,戚继光引兵将其击退。[30]
万历元年(1573年),北蛮小王子与董狐狸谋划进犯,向明朝廷索要赏赐遭到拒绝,于是二人在喜峰口烧杀抢掠,戚继光得知后率兵前往平乱,差点活捉董狐狸。同年夏,董狐狸侵略桃林,被戚继光击退。[31]  而后董狐狸的侄子董长昂侵犯界岭,又被击败。董狐狸多次侵扰边境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损失惨重,于是献关求赏,朝廷答应其按年给予赏赐。[32]
万历二年(1574年),董长昂又入侵边境但无法从关口攻入,于是逼着他的叔父董长秃寇犯边境。戚继光领兵将其击败并活捉董长秃。董狐狸与董长昂率领宗族三百人来到戚继光关前请罪,董狐狸穿素服大哭请求赦免董长秃。戚继光与部下商议后决定接受其投降,董狐狸于是将劫掠的百姓放回,并发誓不再反叛。自此董狐狸与董长昂再也不敢侵犯蓟门。[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8:41 | 只看该作者


请搜资料:《帝鉴图说》之“主明臣直”(3)

       首页 > 社科总馆 > 历史资料 > 万历皇帝大传 > 《帝鉴图说》之“主明臣直”(3)


  而万历初年,军事上最大的成功,就是有效地扼制了来自西北的骚扰。北防,自洪武以降便一直困扰着历代嗣君,正统、嘉靖间更酿成一代巨祸。隆庆时,在高拱、张居正等朝中重臣的极力主持下,通过封俺答、通贡、互市,与鞑靼的战事基本消除,为了保证政策的延续性,防止发生新的问题,朱翊钧接受张居正的举荐,召宣大总督王崇古入为戎政、兵部尚书,起复兵部侍郎方逢时,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王崇古,字学甫,号鉴川,山西蒲州人。方逢时,字行之,号金湖,湖广嘉鱼人。两人都是嘉靖二十年(1541)的进士。当年俺答封贡时,他们一为宣大总督,一为大同巡抚,是他俩一道奏请促成并具体贯彻有关封贡事宜的,如今他俩一主内一主外,也正是用之所宜。  

   朱翊钧的另一项举措就是以抗倭第一名将而威震天下的戚继光(1528—1587),继续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之事。戚继光先后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军纪严明,致使插汉土蛮与朵颜狐狸二部,屡欲入犯而不敢。继任者踵其成法,积钱谷、修险隘、练兵马、整器械、开屯田、理盐法、收塞马、散叛党,使蓟门数十年相安无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8:42 | 只看该作者
大天行者 发表于 2016-7-2 18:41
请搜资料:《帝鉴图说》之“主明臣直”(3)

       首页 > 社科总馆 > 历史资料 > 万历皇帝大传 > 《 ...

所以方逢时在万历初应该是戚继光的顶头上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7-2 21:06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7-3 16:52 | 只看该作者
赤壁出了这么大的人物,不简单希望广而告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7-4 08: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谁与狼共舞 于 2016-7-4 08:35 编辑

有关赤壁的诗词精选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宋)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2.赤壁 -杜牧 (唐)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宋)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4.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5.咏赤壁——王周(唐)
   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6.悠悠赤壁 ——杜 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憾,曹分屈壮图。
7.过赤壁偶成佳句 明 ·王奉
(一) 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公。 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 (二) 孟德雄心瞰啖吴,皇天未肯遂共图。       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
8.明 ·方逢时
   危矶绝峭倚清江,人道曹刘旧战场。
   往事已随寒浪灭,遗踪惟有暮山长。
   云霞尚带当年赤,芦荻空余落日黄。
   欲吊英雄千古憾,渔歌声里又斜阳。
9.赤壁山 ——明 ·龙仁夫
   踣吕摧袁虎视耽,阿瞒气势展江南。
   矶头一霎东风转,天下江山自此三。
10.赤壁石刻  元 ·朱桢
   赤壁之山上摩空, 三江之波浩无穷。
   峭壁穷峙江流东, 当年麈战乘东风。
   百万北走无曹公, 鼎立已成烟焰中。
   大书石上莓苔封, 千年不泯周朗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 江山如日还英雄。
11.登赤壁山 ——明·魏 裳
   江南江北昼阴阴,指点前朝感慨深。
   夹岸寒涛喧赤壁,空原野烧隔乌林。
   山种已没三分迹,天地仍含百战心。
   击楫中流回首处,荒烟满树夕阳沉。
12.拜风台 —— 明·任乔年
   先生羽扇独从容,百万魔消一剑风。
   欲识英雄真手段,杯中白水望溶溶。
13.赤壁怀古 ——清·曹雪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7-4 10:49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1-5 20: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