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并没打算当全职妈妈。
我有自己的事业,工作时间自由灵活,对养育孩子没什么特别的认识,和大多数中国妈妈一样,依赖老人的帮忙,边工作,边带娃。
后来发现养孩子没那么简单,最初一年没睡过一天完整觉,挤奶,喂奶,辅食添加,发烧生病。。。蹦到面前,就像突击考试一样,没有标准答案,当妈的要从五花八门的理论中摸索出一套来并拿自己娃当小白鼠,错了也没法重来。
此时事业前途未知,需要很多时间精力去经营,我是特别不能一心二用的人,既不想把孩子完全丢给老人,也不想怠慢工作。如此,只能二选一,认真做到极致。
事业可以再有,孩子的童年只有一个,我选择了带孩子。
小羽1岁,我乐颠颠地做起了全世界最苦逼的职业,全职妈妈.
“全职妈妈”是多么贱的一个身份,在带娃的路上累得跟驴一样,一度怀疑自己得了绝症,最后却只记得快乐的部分,心里装的只有幸福。“全职妈妈”又是多么厚脸皮又自恋的一帮人,无节制无下限地晒,觉得全世界都和自己一样觉得我的娃有多特别。
现在孩子上了幼儿园,进入她人生的一个新阶段。都说小时候妈妈的陪伴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实我不迷信理论,只是不想人生有遗憾,三年虽不长,但它不会重来,我们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就不会觉得带孩子是种浪费,因为收获的肯定比付出的多。表面看,我三年没有工作,实际上做的每件事都对我的重新自我定义意义重大,让我对未来的方向看得更清楚笃定,以至于再次起跑时有种厚积薄发之感。终究人生是需要一些间隔的,或长或短,去理清思路积蓄能量,为更好的出发。用三年的间隔换小羽一生的安全感,对她对我都是成长,更不用说还结交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妈妈挚友,育儿生活充满乐趣,怎么会浪费?简直赚大了。
回顾这段不能复刻的时光,辛苦是暂时的,忍一忍就过了,总结这几年我做的几件事
当她的保护者
除了保护人身安全,更多的是保护孩子的原始天性不受外力干扰最大限度的自然生长。这是要与全家人为敌的节奏,好在羽爸和我站在一边,当家里的老人企图拿着小羽的手教她画画,在小羽阅读时不停打断,她看动画片总在旁边问这问那,喂东西吃的时候,他会主动制止。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内容该由他自己去书写填充,我反感一切将自己的经验强灌于孩子的行为,用勺子能把饭吃进嘴里就好,哪来什么标准动作。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该顺其自然
所以,这几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像个随身侍卫,在孩子玩的时候制止这些干扰和好为人师的将灌行为。在这方面我想我也是有强迫症的,所以很累。
读书,旅行
如果小羽有什么习惯是我刻意培养的,可能就只是阅读了。
读书不是为了炫耀,是让自己开心,是提升思维能力,给大脑足够的刺激,爱读书,变成聪明人的概率比较高。
小羽一岁开始,我有意识地和她一起阅读,读国内外经典故事绘本。我本意只想让她体验阅读的快乐,爱上读书。但阅读的神奇就是她一定会在思想里留下痕迹,那是潜移默化的。
我们仍然坚持每天读书,偶尔我会欲擒故纵不给她讲,人不是只有没完全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对一件东西保持长久的兴趣么?
前两天看连岳的读书理论,他说: 读书违背人玩乐的本能,天生爱读书的人少之又少,读书的习惯最好借助后天培养,养成习惯离不开纪律,纪律并不等同于痛苦和惩罚,它意味着有能力推迟享乐。父母爱读书,孩子也爱读书,父母爱麻将,孩子人生第一胡也来得早。
旅行,可能更多是我自己的需求。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里看到文章 为什么孩子一定要去旅行,过几天又出来一篇说为什么不能带孩子去旅行。在带不带孩子去旅行中纠结,在我看来他们想太多了。
孩子本身是没有旅行需求的,一盘沙,一池水就是他们的旅行。小羽最爱的动画片《peppa pig》里,peppa跟好朋友说:we are going on a holiday(我们要去渡假了)。好朋友问:where? peppa回答: somewhere there is holiday (可以渡假的地方)。 孩子对旅行没概念。
旅行有远有近。有时间钱够就走远点,没钱没时间就不走或走近点。舍得扔下孩子自己去潇洒也没什么不好,人生总有些时间要为自己而活,舍不得孩子就带着一起走。
前几天一个朋友在群里说:我在订明天北京的机票,因为儿子今天下午说想看天安门。
说不能带孩子旅行的让人家这些实现了人生自由的人情何以堪?
说一定要带孩子旅行的让没钱没时间的父母情何以堪?
我带孩子旅行的理由很简单,自己爱旅行,没办法扔下孩子心无旁骛地走在路上,有分享癖,喜欢和家人分享美的东西,不仅要带上孩子,还喜欢带着父母。于是小羽一会走路,我们就出发了,一走,就停不下来,就这样一直走下去吧。
应战可怕的两岁,恐怖的三岁
我不会打骂孩子,不是受《正面管教》的影响,是真不会。我没挨过父母的打骂,也没学会这种管教方式。而且我了解自己打完骂完肯定会难受内疚很久,就干脆不做了。
对于一个不会使用暴力的人,如果没有温柔且更有效的方法,估计会在孩子两三岁的第一个叛逆期泣血而亡。算是求生本能吧,一边学习一遍实践,安好地走过了可怕的两岁,正淡定地面对恐怖的三岁,基本实现了零打骂。
对于小朋友爱说“不”
我的方法就是“用惊叹体,童话体,不好好说话,不说人话!”
以下是例子:
洗手
“小羽,来洗手!”“我不!"
"哇,你快来看,水里有好多泡泡哦!”“我看看!”
穿裤子
“小羽,穿上裤子吧!" "我不!”
“有一件事我觉得好难,就是把腿同时穿过小裤裤和长裤裤的洞里,你能做的到么?” “让我试试看”
喝汤
"小羽,喝汤" "我不”
“小羽,有个送水工人买了门票要进你的游乐园”“我的游乐园是免费的,进来吧”
对没道理的哭闹
我的方法是 “你冷静下来我再抱”她自己的自我调节方式是“已经...了”
有时小羽想要去什么地方或要什么东西,不能满足,她会哭闹,后来发现哭闹也不行,她就要妈妈说“已经。。。了”来安慰自己,例如想买一个玩具未果,会边哭边自我安慰“已经买了,已经买了”也要妈妈一直不停地说。
严重的时候哭闹要我抱,不准坐,只准站着或走,对我各种折磨以发泄心中的不满,这个时候我也会像书上教的那样,共情,对她的情绪表示理解,然后轻轻把她放在床上,跟她说:你冷静一下吧,冷静了妈妈就过来。 往往不用多长时间,她就由大哭变成抽泣,再过一会自己说:我冷静了。 然后我就抱起来安慰一下,基本就好了。以前一哭闹要搞差不多一个小时,现在用这种冷静法,基本十几分钟就好了,屡试不爽。
孩子的叛逆不可怕,有适当的方法,让她们在遵守规则时没有痛苦之感,不是因为害怕恐惧或担心不被爱才去遵守的情况下,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孩子不叛逆,太听话不见得是好事。只要身教做得好,设立了一些界限,小叛逆小顽皮不会影响人生的大方向,就随她去吧。
现在很多家长爱说自己对孩子没有要求,只要她快乐就行。 如果我说对小羽没要求,自己都觉得虚伪。快乐的方式很多种,我希望她尽量拥有高级的趣味,可以平凡,但不能庸俗。我希望她爱自己。爱自己的生命,不做危及生命的冒险;爱自己的身体,健健康康;爱自己的精神世界,有快乐及思考的能力;爱自己的名誉,做一个真实,有责任感的人,爱自由却又能自制。。。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只有修炼好自己,才能投影到孩子的身心里。
这三年,对于我对于小羽都是一生中最难得珍贵的时光,感恩我一直拥有选择的权利,自由操控着人生的取和舍。也许小羽并不会因为我的陪伴而多么的与众不同,但我自己因尽责而心安,因为我在宝贝最需要我的三年里的不缺席而有强烈的满足感。
既然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时隔三年,我也要开启人生的另一段旅程,自己足够优秀才能给孩子参照,今后的路依然携手同行,亦师亦友。
2015.4月 于小羽三岁一个月
关注羽行家,关注我们的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