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平虎 于 2016-11-7 08:19 编辑
李万明散文集《闯深圳》第38篇: 农民工 “农民工”的称谓究竟起始于那一年,我没有认真去考究。但我想,应是先有农民进城打工,然后才会有“农民工”这个称谓吧。 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需要大量劳动力为其建设出力,这就给农民进城预留了生存的空间。其实,早期的农民进入城市,并不是政府为了替农民创收而推动的善举,而是几十年来,城乡巨大的差距,吸引着广大农民向往城市、向往城市里生活的一种自发的盲目行为。他们为了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经济状况,为了家人能过上相对体面一点的生活,为了孩子的学费生活费,而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既陌生又向往又无奈的城市里谋生。 农民来到城市后,他们干着城里人不愿意干的苦活、累活、脏活、危险活,他们常常居无定所。工作是临时的,干一天就有一天,一旦失去了工作,就只能到车站码头去栖身。这就给城市带来了一些不雅观、不协调的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刚开始,政府、媒体把他们称作盲流民工加以打压、驱赶的原因。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发展的确需要他们,逐渐也离不开他们。这时,城市的管理者们才渐渐意识到,这些廉价的劳动力其实是可以加以充分利用的。于是,城市一方面开始接纳他们,一方面又拒他们于千里之外,出现了所谓的城市二元现象。也就形成了农民工只是城市的建设者,而不是城市的拥有者,他们是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却不是城市红利的分享者。 每年,当新春的鞭炮还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回响,城市还陶醉在灯红酒绿的时候,我们的农民工兄弟们就背着沉重的行囊,踏上了南来北往的列车。他们带着憨厚与朴实来到繁华的都市,寻觅在一座座曾经挥洒过汗水却永远不属于自己的楼宇之间。
他们艰辛地行走在城市的谷底,用卑微的身躯无怨无悔地支撑着城市的蓝天;无论城市回报他们多少报酬,或者是不屑与轻蔑,他们都只能坦然面对、默默担当。这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这是他们注定的命运。 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春来冬走,在简陋荒芜的工棚外劳作,在远离亲情的旅途中颠簸,用朴实的身影映衬着城市的繁华,用辛勤的汗水靓丽着城市的容颜。他们像一朵云,一朵无所适从飘浮不定的云,在城市的巷道间随风飘拂。当城市被他们装饰得花团锦簇,富丽堂皇时,当高楼大厦剪彩的烟花、礼炮在蓝天上绽放时,他们却背着行囊又踏上另一条荒芜的征途,他们留给城市的只能是一张孤单远行的背影。 此时,他们也许正拖着自己疲惫的身躯,无奈地去寻找下一处栖身的地方,或者默默地坐上回家的列车,去慰藉留守在遥远故乡里那些同样孤寂的心灵。 我的农民工兄弟哟…… 是你们,用简陋的工棚孕育了城市的繁华。 是你们,用矮小的身躯提升了城市的高度。 是你们,用辛勤的汗水擦亮了城市的容颜。 是你们,用淳朴的秉性丰富了城市的内涵。 …… 今天,我们的农民工兄弟,正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书写着新时期农民的历史;正用他们的汗水与无悔,推动着城市发展的发展与进程。尽管他们目前还得不到应有的认同、应有的尊重、应有的公平,我想,历史终将不会遗忘他们,在彪炳千秋的历史长卷里,必将留下他们坚实的足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