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义
——桂林山水
在无数个失眠或者睡眠不佳的夜晚,我问自己,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不安分于舒适的家,总是要寻找各种理由,甘愿冒着人海如潮的拥挤去旅游?
当我躺在桂林宁静的夜色下,周遭阒寂,城市的夜被渐次迫近的黎明蚕食,聆听来自心底的声音,声音是那么微弱,以至于无从听清。人世的波涛推摆着每一个人跌跌撞撞地前行,所谓心声也不过是“物”的所需。没有灵魂的日子,背着一副空空的皮囊,将今天和明天、白天与黑夜一一推走。至于思想,那是极其奢侈的事。唯有出走,以入世的心,才可以听到强烈的心音,如一首舒缓的小夜曲,悠然地制动心律。
这大约就是旅行带给我的全部意义吧!
于是,我恋上了旅行,流连在山水之间,一次又一次。
当广西以“十万大山”的概念进入我的视野,桂林在夕阳西下的朦胧缥缈的意境里,突兀的“数峰青”,让我完成了从一个顽皮少年到敏感中年的飞跃。那是来自“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意词句。
我见过北方横亘连绵、险峻峭拔的太行山,攀登过巍峨雄奇、重峦叠嶂的黄山,游过剑锋千仞、拔地而起的张家界,而桂林的山给予我的,是女性的玲珑秀美,是孩童的俏皮灵动,是皇家陵寝的肃穆壮阔,是食客眼里的一甑甑热气腾腾、大小不一、高低不齐的翠青色包子。
你看那山,双峰挺拔,像极了少妇的乳房,精致小巧,圆润挺拔,两山之间的谷地又何尝不是她的乳沟,中间探出头颅的树梢,孩子似的一颦一笑,一隐一现;再看宽敞平地突兀涌出的那群山,仿佛平地上突然冒出的地鼠,捉住一个又冒出一个,古灵精怪,神出鬼没,完全不能掌控之中;而那浑圆的独山,周遭丘丘相护,宛如王侯的陵寝,堆土为山,植树为封,安睡着一个伟大的王。苏东坡看庐山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只能是庐山,而非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是占山为王,是美女出岫,是顽童淘气,是地鼠出没,是空灵秀美,内中的涵养是经过天地造化精养而成。
桂林的山不是伟岸高峻,缺少深厚的气魄,它更像小家碧玉式的,倚着潺潺清流,一杯清酒,惯看风月,听渔舟唱晚,听牛儿反刍,听阿哥阿妹动听的歌喉。
而桂林的水滋育了桂林的山,二者的相契严丝合缝。不可想象,倘使桂林的山少了水会是什么样子,恰如画家笔下的龙,龙倒是龙,因为缺了一点,就少了神韵和灵性。桂林的水予桂林的山的效果和力量就是那双充满灵性的眼睛。因为有了山和水,桂林的人便有了稳重和灵性,稳重是一种气质,灵性又为稳重增添了青春和生命。
桂林的山是水的背景,桂林的水是山的灵魂。
游冠岩溶洞时,要经过一段地下河,不可想象这无坚可摧的山峰底下流淌着滔滔不绝的急流,亿万年的水洗石磨,造山运动,滋养了溶洞,使洞阔石奇,气象万千;游过此洞,令人感慨的是,任何坚硬的物体都有软肋,抑或最柔软的内心。都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流水滋养了山体,培育了大量石钟、石笋、石瀑、石幔,而岁岁冲刷,日日磨洗,若干年后,山体也会坍塌,湖北恩施的云龙地缝就是最好的见证。当冠岩坍塌的时候,洞中的松鼠石与棕榈石是否已经连成一体呢?
触摸冠岩地下河冰凉的流水,船工“不要把手伸出船外”的叮嘱语引领我们穿过逼窄的洞隙,进入另一个敞亮的世界,见识棕榈大厅那棵神奇的“生命之光”,水滴石穿是一种生命现象,而水滴石生又是另一种生命现象。当“生命之光”高及洞顶时,但愿冠岩仍在,地下河仍在滔滔地流着,它们相安无事,两相安抚,互相增辉。
阳朔的山水是桂林山水的代言人。世外桃源那清亮如镜的燕子湖、幽深的燕子洞,别有洞天的农家生活,都是水与山的完美结合;漓江兴坪段远看碧蓝、近观清亮的流水,犬牙交错、层层叠叠的山峦,让人叹为观止;演绎过刘三姐故事的遇龙河,绿油油的水草流苏般的质感,还有潜藏在水草中的鱼儿,夕阳下朦胧光晕里的山的倒影,让人产生“你不一定看我,我却知觉你的气息”之感。
晚上看了一场《印象刘三姐》,如果朋友们只停留在大多数旅游景区的歌舞表演的印象中,那就太平常、太肤浅了,《印象刘三姐》是以漓江现实的山水为背景和舞台,聚场面、灯光、音响和色彩为一体的歌舞大会,张艺谋导演对场面、色彩、灯光的设计既有着大笔写意的虚幻,又有细部写实的笔法再现故事,《印象刘三姐》将他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在这场歌舞大会上,你将看到六七百人在水上摇橹撒网的大场面,也将看到成百条船铺陈水面的壮观,更有渔舟唱晚的田园牧歌,也有气势恢弘的渔家收获,张导的游刃有余与水上女儿的野性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从表演场出来,面对穿梭般涌出的游客,我明白了走出去的全部意义,所谓旅行,其实就是一种见识与心灵放松,将自己置于天地之间,感受那份阔大与渺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