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时任咸宁县令的张时举令人在淦水河上“砌石为基,架木其上,为屋十七间”,这样便有了西河桥的雏形。后来此桥坍圮,“乃造舟为梁,以铁索维之”。到了明熹宗天启甲子年间得以重修,“桥洞有七,石栏杆环列其上,影若卧虹”,人称“虹桥”。晚唐诗人杜牧曾在著名的《阿房宫赋》中以“长桥卧波,未去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来精述长桥如龙、复道如虹的美景。那么,当时咸宁这“虹桥”的风姿怕也是美不胜收的吧。不然,何以名列咸宁古代八景之一呢?
清康熙十二年,虹桥不幸被洪水冲毁。十六年之后才修复一新,时名“永安桥”。雍正丙午年再次坍圮,至乾隆十二年复建,改称“宗岳桥”。那年岁贡咸宁籍秀才胡文建曾赋诗盛赞新桥:“古道中分一水流,行人径渡未呼舟。谁将十丈长虹架,能便三千骏马游。洞口桃花吹细雨,山间月色动悠悠。临邛自昔传司马,借问题桥可再否。”
之后的清道光、咸丰年间该桥不断修建,又经民国和解放初期的改建,才有了“西河桥”的名称。该桥也成为咸(宁)羊(楼司)线的主要桥梁。1954年,咸宁遭遇百年未见特大洪水,将该桥的桥亭、桥面冲毁。1956年修复,桥两旁立有“人”字形木架栏杆,桥面可通行汽车。随后,应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1966年县人民委员会对该桥予以改建,除桥墩依旧外,桥面与栏杆均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桥长85.55米,宽9.5米,高8.5米,横跨淦水河,气势雄伟。
华为P6手机拍摄
|
评分
-
参与人数 3 | 经验 +6 |
赤币 +20 |
收起
理由
|
文剑
| + 2 |
+ 20 |
很给力! |
烽火连篇
| + 2 |
|
关注中,本帖已推至赤壁热线网站首页。 |
卧龙赤壁
| + 2 |
|
关注中,本帖已推至赤壁热线网站首页。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