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创业的沃土,如今越来越多的返乡人,在回归故乡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挣钱门道,而近年来,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广大返乡创业人又迎来了好环境、新机遇、大舞台,赤壁返乡创业的队伍中也逐渐出现了很多“新面孔”,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就是一位90后小伙子的返乡创业故事。
宋雨齐,党员,1990年08月出生,现任赤壁市茶庵岭镇云台山村书记助理,瓜蒌基地负责人。
在外务工 结缘致富“金吊瓜” 携友返乡 开启创业之路
在外打工期间,宋雨齐了解到瓜蒌这位名贵的中药材。
吊瓜,学名栝楼,别看瓜小,它全身都是宝!吊瓜籽有滋补美容、健胃润肺,干炒后食用,质脆肉满,香气浓郁,作为休闲食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吊瓜的皮、根还可入药,具有润肺化痰、降火止咳、宽胸散结、消肿祛毒、润肠通便等功效。
据《中药大辞典》、《中国医学大全》等中医药文献记载:吊瓜皮、籽、根均可人药,具有润肺化痰、降火止咳、宽胸散结、消肿祛毒、润肠通便等功效。据《本草纲目》载,吊瓜(栝楼)籽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手面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吊瓜子的需求逐年增长。瓜蒌子的价格也水涨船高,近三年来瓜蒌籽的价格在每公斤32元左右。因此,瓜蒌种植效益高,属于高效经济作物,比种植其他农作物获利大,且瓜蒌对土壤要求不严,既适零星种植,又可成片种植,对成片的瓜蒌地还可以进行套种,一年种植投入,多年收获受益,省工、省本、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
在充分了解吊瓜的价值,学到吊瓜种植技术、市场销售的本领后,宋雨齐于2017年,毅然决定返回家乡,带着朋友一起创业。从此,在茶庵岭镇的热土上和吊瓜产生了不解情缘。
科学种植战困难 第一年便实现大创收
他们的第一个块种植地,选址于八王庙村的生态农业开发基地。考虑到如果单种瓜蒌,藤蔓覆盖时间少,光能和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有限,于是,他们着眼于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决定了采用瓜蒌+大豆+绿豆的立体套种模式,这样一来不仅实现种养结合,高矮结合,需光与耐荫结合,也建立起了互促互荣的多样化生态体系,提高了吊瓜园的综合经济效益。
先期种植时,基地曾遇到了吊瓜苗成活率不高的问题,大家通过研究吊瓜特性、向专业技术人员咨询学习、实地考察观察瓜苗生长情况,逐渐掌握了种植管理经验及方法,吊瓜田间的问题得到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获得了良好收成。
第一年种植,就获得45万的毛利,给周边贫困户农户发放工资十余万元,极大提高了土地的附加值。加工后的药用吊瓜,销往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药材市场,食药两用的吊瓜产品则销往了武汉、长沙、深圳等地的大型商超。
家门口挂起小金瓜 辟出一条扶贫致富路
“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我是党员,身份与以往不同,更要发挥党员的先进性”看到瓜蒌效益这么高,宋雨齐下定决心,要大干一番,扩大种植规模,争取为更多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老百姓在家门口致富。
在镇政府、村委会的联系帮助下,宋雨齐的瓜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基地从1个变成3个,面积从2017年的150亩,到2018年的350亩,再到如今850亩。除原有的八王庙基地,另外两个基地,因考虑到产业要辐射更多贫困户,就分别选址在了位于茶庵的两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云台山村和罗峰村。
从吸纳贫困户劳动力15个,农忙时达30余个,到如今稳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30个,农忙时雇佣劳动力可达200余人;从最初每人每天70元,到如今每人每天100元,为贫困农户发放工资近60万元……钱发得越多,宋雨齐也越开心,他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村里、镇里都给了我很多帮助,我要加倍的努力,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由于瓜蒌产业发展是近几年刚刚起步,特别是从优质种苗繁育,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间作套种、养模式)和产品深加工研究在赤壁这里处于一片空白。因此,建立瓜蒌新兴产业开发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后期宋雨齐计划开展瓜蒌科研,建立年产10万株无病毒吊瓜种苗组培快繁工厂,并建立起高产栽培示范基地、规模种植基地,采取“公司+农户”或者“合作社+农户”运行机制,由农户种植,公司收购,统一经营,形成“科研种植、加工”一条龙的产业规模。
没想到,小小吊瓜 也能种出大产业 希望宋雨齐的吊瓜特色农业 能继续走出一条绿色的扶贫致富路! 老规矩,给家门口创业的小伙子加加油 看完记得点赞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