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根三线作奉献,为了三军早换装”。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一代代纺织女工奉献青春和汗水,谱写出一曲曲奋斗之歌。
一代又一代蒲纺人,集结在二三四八的旗帜下,军号吹响,激发他们建设蒲纺的热情。军事化的管理,把蒲纺人锤炼得出类拔萃。各种证章记录下蒲纺人创造出的辉煌业绩。
随着时代的发展,蒲纺由军转民,但不变的是企业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下,蒲纺创造了企业设计一流,企业标准一流, 企业管理一流的佳话。蒲纺成为国家大 一档纺织联合企业, 湖北省85家巨人企业,形成了整套蒲纺特有的企业管理制度。张艺霞的“四三四”操作法曾在全国范围推广学习。
《蒲纺报》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拥有国内统一刊号, 在传达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党的喉舌作用。《蒲纺报》对宣传蒲纺起到了重要作用。
1968年,二三四八工程指挥部成立后,蒲纺总厂下辖各单位设有电话班,电话机由人工转接,终端是手摇电话。各单位外线电话只有几部,大部分属内线电话。上世纪九十年代,总厂各单位先后购买了小型程控交换机,后因生产生活需要,全改成外线电话,电话班相继撤销。这些电话机都是拨号电话和按键数字电话。
1969年,批优秀的军工战士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荆泉山下,按照"靠山、近水、扎大营”的要求住茅草房、开山拓路、饮山泉水,“刮风当电扇,下雨顶着干,黑夜当白天,一天当二天”。 三线军工战士用过的军用水壶和工地上宣传用的小喇叭是当时建设者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三线精神的见证者。
蒲纺纺织厂和印染厂自投产以来,生产出多个一流产品,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工产品定点生产厂家之一。翠泉牌棉纱及精纺系列被湖北省命名为 “精品名牌产品”,其棉纱棉布远销海内外。
蒲纺针织一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联合针织企业之一,可生产经编、印染、针棉、织袜及服装一系列产品。其产品蚊帐布、天鹅绒、针织呢、涤纶外衣布等曾多次获得名优产品称号,企业曾与香港益达集团合资,产品远销世界。
蒲纺丝织厂生产工艺曾创造国内一流,其产品:舞玫缎、塔夫绸、尼丝纺、织绵缎、真丝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特别是高密防绒塔夫绸系列,曾经多年供不应求。
蒲纺丝织厂生产的产品制作成国旗,在天安门城楼宫上高高飘扬。一九九零年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彩旗是由蒲纺制作,蒲纺丝绸畅销大江南北,走向世界。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蒲纺在艰难的创业中,许多优秀儿女,为蒲纺的建设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在职工住院时,单位去看望都会带上一封组织的慰问信。
蒲纺电视台是由1984年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有线电视台。蒲纺当年许多新闻报道就是通过这台摄像机的镜头和新闻工作者的辛勤工作,让蒲纺新闻家喻户晓。 蒲纺新闻曾多次传送到省、中央电视台。
《蒲纺报》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拥有国内统一刊号,在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改策方面发挥了党的喉舌作用。《蒲纺报》对宜传蒲纺起到了重要作用。
蒲纺历来十分重视文艺宣传工作。蒲纺文工团文艺活动不断、精彩纷呈,文工团经常受邀外出巡演,其演出水平在鄂南地区有着极高的声誉。文工团各类文艺活动为宣传蒲纺和活跃职工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代又一代蒲纺人,集结在二三四八的旗帜下,军号吹响,激发他们建设蒲纺的热情。军事化的管理,把蒲纺人锤炼得出类拔萃。各种证章记录下蒲纺人创造出的辉煌业绩。
票证是当时蒲纺企业管理及职工生活的一个鲜明特征,也是蒲纺历史的一段记载。许多票证具有鲜明蒲纺特色,从生产管理、生活管理、职工福利等方面,都留下了蒲纺深深的烙印。
1511M-44型织布机由中国纺织机械厂1971年制造出厂,是我国70年代纺织企业选用的主要机型,同时出口多个国家,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易操作、维修保养方便、经济效益高。
1971年,国家将1521台该型织布机作为军需调拨物资,拨给3552厂(蒲纺纺织厂),主要生产幅宽91和96三元卡叽、府绸等军供产品。1982年对该机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成52"--567--75",2004年工厂改制后,尚有700多台在生产,该机为蒲纺取得骄人的业绩立下汉马功劳,见证了蒲纺的发展辉煌。
关于蒲纺,你又有哪些难忘记忆
欢迎跟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