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锦来)看到12月15日古代小说网刊登的《马瑞芳:与唐国强畅谈诸葛亮》一文,随即和马瑞芳老师通电话,马老师说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一篇旧文,我告诉老师那篇文章曾刊登在《赤壁丛刊》1997年第1期(试刊号),她说是的。提起赤壁,八十高龄的马瑞芳老师依然记忆犹新。那还是1995年2月20-2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三国演义》最后一集后,在湖北蒲圻市召开电视剧研讨会。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世德,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等30多位专家教授和《三国演义》主创人员鲍国安、唐国强、洪宇宙、陆树铭、李靖飞、王扶林、任大惠、孙彦军、吴晓东、何晴等出席盛会。那次会议演员们作了专场演出,专家学者们发表了宏论,会后出版了《蒲圻三国赤壁论文集》一书。会议间隙,马老师约上著名文史专家湖北大学教授张国光的夫人范钦庸老师一起逛街买水果点心,在回到酒店的门口,看到我女儿,她非常喜欢,便给了女儿一些点心,随即让女儿和她一起合影。后来马老师把女儿写进了她的文章中。
小女宋潇潇和马瑞芳老师(右)、范钦庸老师(左)合影
会议期间的一天晚上,我到马瑞芳老师下榻的房间拜访,正巧她约了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老师在交流。马老师介绍说,唐国强也是山东人,以前就熟悉。在近三个小时的交谈中,马瑞芳老师快人快语,就《三国演义》的得失成败特别是唐国强扮演诸葛亮的诸多细节进行了认真探讨和点评,唐国强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角色的把握和处理加入了很多个人的心得,对一些重点戏还进行现场示范表演。
马老师把和唐国强老师交流的故事也撰写进了《三国君臣赤壁清谈》文中。
马瑞芳:与唐国强畅谈诸葛亮
《三国演义》播出最后一集时,电视剧研讨会在湖北蒲圻古赤壁召开。总制片任大惠介绍,一位澳大利亚观众千方百计打通他的电话,向唐国强深致敬意。
和总制片人任大惠(左)合影
两个五岁孩子热爱电视里的诸葛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蒲圻女孩宋潇潇跑到研讨会上,一定得和“诸葛亮”合影。返济时我在火车上遇到烟台男孩杜林,听“笑人缺齿曰狗窦大开”的嘴一字不差地唱完“滚滚长江东流水”,我问三国里你最喜欢谁?他不假思索:“诸葛亮!”
小女宋潇潇和唐国强(饰演诸葛亮)合影
回到济南,张海迪在电话里说:我确实给诸葛亮感动了,唐国强演得这样感人!惹我掉好几次泪,我从来没参加过电视评奖投票,这次我投唐国强一票!诸葛亮感动了这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甚至不同国籍的人。这是一次中华英才报效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空前普及。
也有人说,诸葛亮的仙风道骨好像少了点?
开幕式后我大会发言,开口先点名批评唐国强做广告损害了诸葛亮形象。
闭幕式后,我约唐国强谈谈他怎么创造诸葛亮这个形象?教三国的和演诸葛亮的三小时畅谈,是真正可以称得上讨论的讨论。
谈话在我住处进行,倘若在孔明房间,会不断有人求签名、合影,饶这样,午夜还有人找来请求和孔明合影。青年学者胡小伟更跑来高谈阔论,几乎对两个谈话者取而代之。
教书匠常用看学生的眼光衡量其他青年人,唐国强就很有大学生特点,面如冠玉、目若点漆,有书卷气儒雅,又聪明机智,口若悬河。说话条理分明,要言不繁,说得入神时还站起来走几步表演一下。剧演完这么长时间,他还能把那么长的台词如孔明出山、卧龙吊孝、出师表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电视播出时个别段落我没看全,比如武乡侯骂死王朗,这次,竟然听“孔明”音韵铿锵地背诵大段的“昔日桓、灵之世,汉统凌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实在要算个幸运观众了。遗憾的是,我没带录音机,相机胶卷也照完了,没法把“专场演出”录拍下来,幸亏午夜后胡小伟给照下两张。
与吴晓东(饰演孙权)(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小伟(左)合影
更遗憾的是我发现剧组有很大失误:除曹操是演员本人配音,其他主要角色多用配音演员配音,他们往往不能像演员这样深入体验人物,我听唐国强边分析边表演舌战群儒,如何对张昭、对薛综、对陆绩,真是因人而宜,各有佳妙,语调松紧有致,有张有弛。
和鲍国安(饰演曹操)合影
而电视上舌战群儒,诸葛亮语调一直慷慨激昴,给人大义凛然印象,配音变成套板印刷,减低了演员表演魅力。电视是音像艺术,演员表演只是成功一半,如此巨片配音决不该掉以轻心。
唐国强为演诸葛亮下了大功夫,几乎成了个书虫。
我问他:很多人演过诸葛亮,各有各把握角度,你着重什么?
唐国强说,他把握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轴心并“人化”、层次化诸葛亮。
诸葛亮先跟刘备后辅刘禅,“士为知己者死”和“为王者师”,是封建东西。他受刘备之请出山,正如他说的“将军仁义布于四海”、占人和,不要怕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能用的,为国为民,死而后已,是中华民族可贵的道德,就是要用诸葛亮极力弘扬这些。
唐国强“人化”孔明,每场戏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细致的考虑。这倒颇像空城计,是艺术上弄险。
首先是诸葛亮的“上场风”。诸葛亮出场可以处理成陶渊明式;唐国强处理成怀才不遇式:诸葛亮席地和衣而卧,然后翻身成大字形,念诗:“……草堂春睡足”,起身,把手举起来向上指“窗外日迟迟!”袖子掉下,胳膊露出。
这样处理是考虑诸葛亮出山时世人评价,曹操说:山野匹夫。就是要有些山野之气。怀才不遇,又非梧不栖、非主不依。出场说明诸葛亮思路:我已经养精蓄锐准备出山,但没人欣赏,有大才不能用,“窗外日迟迟”。让他有飘逸之处但有限,怀才不遇、思惟敏捷、带些孩子气。这样的出场和过去一些艺术家创造的仙风道骨不一样。最后他壮志未酬身先死,就成了前后呼应。
唐国强(饰演诸葛亮)于1995年2月和2011年12月两度莅临赤壁
2011年12月11日唐国强应邀出席三国赤壁国际文化旅游节,为赤壁古战场题字
唐国强这样处理是否符合作品原意?有某些根据。但和群众长期以来心目中的诸葛亮,尤其是马连良的仙风道骨有一定距离。马连良的表演突出的是小说里这句话:“飘飘然神仙之人也”。
从早期诸葛亮到卧龙吊孝在“人化”上下功夫,更是一种冒险,唐国强因为已经有先拍的晚年诸葛亮垫底,就放松地把诸葛亮演成是“人”,打碎神的形象,往二十七岁身上靠:
卖关子让心高气傲的关羽讲地形,问“主公还有什么犹虑吗”拂袖而去,表现年轻气盛;周瑜让造箭,则伸出三个手指:只要三日,写军令状时更不提笔就写,而是拿了笔挑战性地看看周郎,看看鲁肃,再写,表现好胜而自负。
诸葛亮和周瑜各为其主,荆州该赖就赖,该拖就拖。唐国强爱人看过三气周瑜后,说“诸葛亮够坏的”,唐国强认为这说明效果对了。
唐国强对舌战群儒表演是反客为主、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他借鉴了评话描写,一进东吴重臣聚会处,手一掬,眼示意,来句:“失敬了!”不给东吴重臣一一作揖是为了表现诸葛亮年轻气盛,明明知道这帮人要刁难,斗不过他们甭想见到吴主,说服共同破曹。要用刀子嘴,把他们一个一个地砍倒!打哑了!
诸葛亮到东吴是求救做说客,但越是来求救,越是不说求救的话,保持尊严,开始往那一坐,你们不说话,我也不说,从宽袍大袖里掏出绸巾,轻擦扇子。然后才舌战群儒,直说到“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达到了反客为主目的时,有意站在大厅正中讲这番话,让“君子之儒”的声音迥荡在整个大厅里!让主张投降的东吴群臣无地自容!
很多代表认为卧龙吊孝最感人。我发言时说:用头撞棺“有点过了”。
唐国强说,卧龙吊孝,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以真乱假,以假乱真。诸葛亮开始是演给大家看的,他把画周瑜的条屏打开,回忆周郎的功绩给大家看,讲着讲着,感动了小乔,也感动了自己,拍摄这一段时,我建议导演加个琴,因为诸葛亮和周瑜是知音,弹琴过程中,诸葛亮越来越受感动,最后听小乔说,周瑜临终交待:继续与刘备联合且把权力交给鲁子敬。
和何晴(饰演小乔)合影
这时诸葛亮真正感到,周瑜和自己虽然各为其主,但他真正是知心!所以他说,“知我者,公瑾也”。以头磕棺,不是表演给他人看,是真实感情流露,让戏剧达到了高潮,这是诸葛亮最富激情的部分,是他的情绪的自然发展。
唐国强显然对这段表演很满意,但也有遗憾,本来已拍摄了这个镜头:孔明来灵堂时,凌统过来,举剑砍诸葛亮,赵云一拦,剑落地,诸葛亮把剑捡起来,交给程普,意思是:你要杀就杀吧!这些动作要用慢动作放,表现的是诸葛亮的胆识和真诚。可惜全给剪去了。
还给剪去了的一段是:卧龙吊孝后隔一天才回去,后边原有一段曹操活动。现在这样一剪,吊孝和江边遇庞统紧连一起,卧龙情绪就不对头了,怎么刚刚那样悲痛,马上就谈笑风生了?
唐国强说,从七星坛祭风到五丈原禳星这个大跌宕对诸葛亮人物层次化最重要。诸葛亮从人定胜天,到不得不祈求上天。前期他大胆弄险,只身入东吴,随时可以被害,但镇定地借风、借人、借物。
借东风不是装神弄鬼,是故弄玄虚却胸有成竹,人定胜天。搭借风坛是为了金蝉脱壳。诸葛亮在那儿舞剑,却把眼睛一“邪溜”,看到赵云的船。到了五丈原,却不得不乞求上天。这是种首尾合弦,是反衬。
五丈原禳星是拼力一搏。诸葛亮已处于悲凉气氛中。关羽大意失荆州,诸葛亮心灰了一半。刘备彝陵地图一送,诸葛亮就叹:大汉气数已尽。他的延寿,不是为了延自己的寿而是为了延汉朝的寿。
陆树铭(饰演关公)于1995年2月、2014年3月、2018年12月三度赴赤壁
唐国强着力突出晚年诸葛亮的孤独、失落、衰老,设计了这样画面:
六出祁山是以攻为守,进攻中已洋溢着死气和孤独感。已经没有三顾茅芦看地图的方式了,只能坐着看地图了;伐中原时一人出帐看着大旗“克复中原”祷告:先帝在天之灵,助亮一臂之力吧。尽力表现他的失望,孤独情绪;六出祁山拍了诸葛亮一个长长的影子,孤独的影子。
和孙彦军(饰演刘备)合影
唐国强还用“手”大做文章:上表时,毕恭毕敬地写着,写着,突然,停下来,到灯下,从笔上拽出一根毛来。这是从视觉的角度增强诸葛亮的操劳。
诸葛亮两个断弦情节为很多人称道,卧龙吊孝的断弦和空城计断弦,前者感人肺腑,后者动人心弦。唐国强谈起来兴致勃勃:吊孝加上抚琴,是说明孔明周郎二人各为其主而互相知心;两军对峙,诸葛亮镇定地弹琴,弹着弹着,弦一下子断了。
这时,静场,只有旗子猎猎作响,突然,一匹战马嘶鸣,司马懿大悟:说有伏兵,撤!这时诸葛亮并非什么也不在乎,什么也不怕,而是满身大汗湿透了衣服。
诸葛亮之死的处理,很多学者都认为比小说要集中,唐国强说,他特别想用孔明归天来表现这位“千古凌霄一羽毛”的人物,让羽扇从孔明手中滑落,用高速拍摄的方法,先拍扇子落地,然后是夕阳,是风扫落叶,让人们在心中颤动着:他还能活吗?他还能活吗?
……
唐国强有很多体会,也有很多的遗憾,最大的遗憾是电视缺少电影的细致,推敲不够。还有些演员精心设计的镜头剪掉了。
电视剧剪去某些好镜头让唐国强耿耿于怀,五丈原诸葛亮回光返照,想出去看看战士。用很大力气也难上车,一个老兵过来,问:丞相,您还认识我吗?诸葛亮说不出话,就用手指了指头,老兵立即热泪盈眶,丞相记得,他是擒孟获时头部受伤的老兵!
老兵捧个小罐儿给诸葛亮说,皇上喜欢蛐蛐(促织),老卒给皇上捉的。诸葛亮两手颤抖着,接过小罐……这是愚忠,但正是真实感人的诸葛亮!
谈到午夜,青年学者胡小伟忽然跑来,听到剪去这么多好镜头,就说,他正要给什么地方剪个九十分钟三国演义,干脆以赤壁大战为中心,用素材片剪好了。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剪电影?那真成越俎代庖了。
每逢节日都会打电话问候马老师,我们会聊到三国、聊赤壁,聊起曾经的“三国群英”们,也聊到她在央视百家讲坛说《红楼》、说《聊斋》,马老师说虽然赤壁之行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但惊涛拍岸的赤壁一直在心中激荡。
和三国演义总导演王扶林合影
和马瑞芳老师聊得最多的是三国演义总导演王扶林老师,因为我和王老一直联系比较多,王老因为和马老师有一段时间失去了联系,我为两位老师建立了联系,王老曾约马老师一起去扬州说《红楼》,也曾想一起来赤壁,可惜天不遂人意,一直未能成行。
小女宋潇潇和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世德合影
马瑞芳老师也一直关心小女的成长,我告诉马老师,也许是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小女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文学硕士,后一直从事儿童文学出版、儿童教育等工作。
想起《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页风云散啊,变幻了时空。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人物介绍:马瑞芳,女,回族,山东青州人,1942年4月出生,本科,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古代文学学术带头人。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山东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兼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山东省第七、八届政协常委,省第十届人大常委。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蒲松龄评传》、《聊斋志异创作论》、《幽冥人生》、《神鬼狐妖的艺术世界——聊斋人物论》、《从聊斋志异到红楼梦》、《马瑞芳讲聊斋》等,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感受四季》,散文随笔集《学海见闻录》、《假如我很有钱》、《野狐禅》、《女人和嫉妒》、《漏泄春光有柳条》等。《蓝眼睛黑眼睛》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学海见闻录》获全国纪实文学奖,另获全国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并多次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刘勰文艺奖、全国及山东省散文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