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楼逆袭女王:林黛玉(第46~50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29 07:11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46章

潇湘馆内,夜色沉沉,烛火微晃。黛玉坐在案前,指尖轻抚着那封从紫鹃口中得知的密信内容——“明日辰时三刻,东郊老槐树下交接。”
      她将纸条在烛焰上轻轻一燎,待墨迹隐去后,缓缓折起,放入袖中。
      窗外竹影婆娑,风声低语,仿佛在催促她行动。
      她知道,这是薛家随从被拘后供出的唯一线索。而甄家与薛家之间的秘密往来,或许就藏在这次交易之中。
      她没有叫醒紫鹃,只披了一件薄衫,提了盏小灯,悄然推门而出。
      夜色如墨,贾府深处一片寂静。黛玉沿着回廊拐角,避过巡夜的仆妇,来到后院偏门处。那里,早有一名贾府侍卫头领等候多时。
      “林姑娘,一切已安排妥当。”他低声禀报,“我已命人埋伏在老槐树周围,只等他们现身。”
      黛玉点头,目光沉静:“不可打草惊蛇,务必让我亲眼看到交易过程。”
      侍卫应诺,引她出了后门,沿小径往东郊而去。
      一路无话,直至抵达老槐树下。
      天边泛起鱼肚白,远处已有脚步声传来。
      两人身影自雾中走出,皆着深色衣袍,步伐谨慎。其中一人怀中抱着一个油布包裹,神情紧张地四下张望。
      “东西带来了?”另一人低声问道。
      “带了。”那人将包裹递出,“你确认清楚,万不可出错。”
      对方接过,打开一角,目光一凝:“退婚书?”
      “是。”递出之人压低声音,“上面有贾宝玉的笔迹,只要送进老太太房里,林黛玉便再无立足之地。”
      黛玉心头一震,手指微微收紧。
      退婚书?宝玉的笔迹?
      她屏住呼吸,继续听下去。
      “这字迹仿得极像,但……”那人迟疑了一下,“你确定不会被识破?”
      “放心。”递出之人冷笑,“甄家请了江南最擅长模仿字迹的先生,连原稿都照着抄了几遍,真假难辨。”
      黛玉心中一凛,果真如此!
      她迅速向侍卫使了个眼色,示意准备动手。
      就在那两人交接完毕、转身欲走之际,数名家丁悄无声息地从暗处围拢而来。
      “站住!”侍卫头领一声喝令,众人齐出。
      那两人脸色大变,拔腿便跑,可哪里逃得掉?几名家丁上前将其擒住,押回原地。
      黛玉缓步上前,目光落在那油布包裹之上。
      她亲手解开,取出一封用红泥封口的信笺,轻轻启开。
      纸上赫然写着:
      “今宝玉心志已改,愿与林氏断绝姻缘,另择良配。”
      落款处,正是“贾宝玉”三个字。
      她盯着那几个字,眉头微蹙。
      字迹确实极为相似,几乎可以乱真。但她熟悉宝玉的笔法,尤其是一个“宝”字的最后一捺,总有些随意洒脱的意味,而这封退婚书上的“宝”字,却收笔太急,少了那份灵动。
      果然不是宝玉亲笔所写。
      她将退婚书小心收起,对侍卫道:“将人押回去,严加审问。”
      侍卫点头应命,带着二人离去。
      晨曦初现,露水未干。黛玉站在老槐树下,手中握着那封退婚书,思绪翻涌。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陷害,而是精心策划的一场布局。
      若非她提前察觉,让紫鹃故意暴露送信之举,恐怕此刻这封退婚书早已落入贾母之手,而她与宝玉之间,也将因此生出难以弥补的裂痕。
      她闭了闭眼,感受眉心红痣微微跳动,灵力流转间,意识已然进入绛珠灵韵空间。
      灵慧泉边,神秘书架静静伫立。她伸手轻触,一本名为《情报布网术》的古籍缓缓浮现其上。
      她翻开书页,目光落在一段文字上:
      “若欲破局,当先布声势。以虚为实,以实为虚,令敌自行显露破绽。”
      她唇角微扬,心中已有计较。
      回到潇湘馆时,天光已亮。她将退婚书封入空间深处,以防万一。
      坐于窗前,她望着外头渐起的晨光,心中却隐隐浮现出一丝忧虑。
      这一局,她虽暂时占了先机,可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宝玉若得知此事,会作何反应?
      她不愿看他痛苦,也不愿让他怀疑自己。
      然而,这场棋局中,她必须步步为营,不能有丝毫松懈。
      她轻轻抬手,指尖拂过眉心红痣,感受着灵力在体内流转。
      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吟诗作赋、病弱无力的林妹妹。
      她是穿越而来、身负金手指的林黛玉。
      她要在这红楼世界里,活出自己的模样。
      晨风吹起帘幕,一抹阳光洒落在她肩头,映得那颗眉心红痣微微发亮。
      她睁开眼,目光坚定如铁。
      蛛丝马迹,终将连成链。
      真相,终会浮出水面。

第47章

晨光初透,潇湘馆内已是一片清冷的寂静。黛玉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封尚未拆封的信笺,纸张泛黄,边角微卷,仿佛承载了某种沉重的过往。
      她起身换上一件素雅的淡青色衣裙,发间只簪一支白玉步摇,眉心红痣隐于轻纱帘影之后。镜中倒映出她的容颜,比往日多了几分沉静,少了三分柔弱。
      紫鹃见她早早梳妆完毕,忍不住问:“姑娘这是要去哪儿?”
      “去给老太太请安。”黛玉语气平静,“今日之事,不能拖。”
      紫鹃欲言又止,最终只是默默为她披上一件薄衫,目送她出了门。
      —
      荣禧堂内,贾母正倚在软榻上,手里捏着一封信,面色阴沉。王夫人立在一旁,神色肃然,似是在等一个机会开口。
      黛玉步入堂中,行礼如仪,目光掠过那封信的一角,便知那是自己昨夜交上的退婚书。
      “老太太。”她低声唤道,语气不急不缓,“此事虽非我亲见,但事关重大,不敢隐瞒。”
      贾母抬眼看了她一眼,目光复杂,未及开口,王夫人便先一步道:“老太太,这事儿传出去,对宝玉的名声可不大好。若真有此事,黛玉也该避一避风头才是。”
      话音刚落,堂内气氛骤然紧了几分。
      黛玉垂眸,指尖微微收紧,却未抬头争辩。她记得昨晚书中所言——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太太说得极是。”她缓缓开口,声音柔和却不卑不亢,“若此信属实,我自当请辞离府,以免牵连宝玉与贾府声誉;但若此信伪造,还望老太太明察,莫让奸人得逞。”
      王夫人一滞,原以为她会慌乱失措,却没想到她竟如此从容。
      贾母沉默片刻,终是叹了口气:“你倒是冷静。”
      黛玉轻轻点头,没有再多言。她知道,此时多说无益。
      —
      回到潇湘馆已是午后,阳光斜照入窗,在地上拉出一道细长的影子。
      黛玉关上门,深吸一口气,闭上双眼,意识悄然进入绛珠灵韵空间。
      灵慧泉边雾气缭绕,神秘书架静静伫立,书页翻动之间,一本封面古旧、墨迹斑驳的书籍缓缓浮现其上——《消痕术》。
      她伸手取下,翻开第一页,只见书上写道:
      “凡伪笔之作,必留痕迹。以灵泉水调和‘断墨草’‘影砂’,可显其本相。”
      她心中一动,立刻前往药田,采摘所需药材。
      断墨草生长在空间西隅,叶片呈半透明状,叶脉如墨线勾勒;影砂则藏于灵泉边的石缝之中,细碎如尘,触之无声。
      她将两者研磨成粉,再以灵泉水调和,制成一管墨水般的液体。
      回到案前,她取出那封退婚书,用毛笔蘸取调配好的药水,轻轻涂抹在“贾宝玉”三字之上。
      起初并无异样,片刻后,墨迹竟开始微微晕开,原本清晰的笔画逐渐模糊,露出底下隐约可见的另一层字迹——
      那分明不是宝玉的字!
      黛玉屏息凝视,心中已有定论:这的确是一封伪造的退婚书,仿写者虽技艺高超,却终究无法掩盖灵力探查下的真相。
      她将药水收起,将退婚书小心放入空间深处,确保万无一失。
      这一局,她虽还未反击,却已掌握了最关键的一枚棋子。
      —
      暮色渐浓,潇湘馆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紫鹃推门而入,神色有些紧张:“姑娘,方才李纨派人送来一封信,说是从梨香院那边偷听到的消息——宝钗昨日夜里曾与李纨密谈,内容涉及账目之事。”
      黛玉闻言,眉头微蹙。
      她早知宝钗不会善罢甘休,如今看来,这场风波远未结束。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渐暗的天色,眼中浮现出一抹冷意。
      “我知道了。”她淡淡应了一声,随即转身从药房取出一枚丹药——“清心丹”。
      她将丹药含入口中,温热的药力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令她心神一震,思绪更为清明。
      这一刻,她不再只是一个被算计的对象,而是手握破局之钥的布局者。
      窗外风起,吹动帘幕,那颗眉心红痣在光影中忽明忽暗,宛如一颗跳动的心脏,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
      她缓缓闭上眼,心中默念:
      “接下来,该轮到我出手了。”
      门外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屋内重归寂静。
      唯有案上那封退婚书的残影,在夕阳最后一抹余晖中,悄然褪去最后一丝墨色。

第48章

晨光初现,潇湘馆的窗纸透出一层柔和的微蓝。黛玉尚未起身,案上那封退婚书已被她用素白帕子仔细裹住,静静躺在空间深处。
      昨夜炼丹之后,她并未立刻入睡,而是坐在灵慧泉边,望着水面倒影沉思良久。那枚“消痕丹”已成,但她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紫鹃端着温热的参茶进来时,黛玉正披衣坐于镜前。她今日未梳高髻,只将长发松松挽起,一支素银簪斜插鬓角,衬得眉眼愈发清冷。
      “姑娘,外头传来消息,说是老太太今早要召见几位夫人小姐。”紫鹃轻声道,“王夫人那边已经派人去请宝钗了。”
      黛玉点头,接过茶盏抿了一口,舌尖还残留着昨晚服下的“清心丹”的余味,凉意入喉,神志一清。
      “我知道了。”她低声应道,目光落在镜中自己眉心的红痣上。那点朱砂般的印记,在晨光下微微泛亮,似有某种力量在悄然流转。
      她站起身,缓步走向药房,轻轻拉开最里侧的木柜,取出一个青瓷瓶。瓶中装着昨夜刚炼制好的“消痕丹”,淡青色,形如莲子,表面布满细密纹路,仿佛能吸收光线。
      她将瓶子握在掌心,指尖微颤,却不是因畏惧,而是因即将揭晓真相的紧张与期待。
      踏入荣禧堂时,黛玉脚步平稳,神色从容。堂内已有数人落座,王夫人、薛姨妈、李纨皆在场,贾母则靠在软榻上,面色沉静。
      黛玉行礼后立于堂中,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贾母手中的那封信上——正是她昨日呈上的伪造退婚书。
      “老太太。”她开口,声音不疾不徐,“此信之事,我已查明真相。”
      王夫人闻言,眉头微挑,嘴角浮起一丝意味不明的笑:“哦?林丫头倒是手脚快。”
      黛玉没有理会她的讥讽,只是缓缓从袖中取出一只小瓷瓶,放在案上。
      “这是我在绛珠灵韵空间中炼制的‘消痕丹’,可使伪造之笔迹无所遁形。”她说着,打开瓶盖,取出一枚丹药,放入一碗清水中。
      水色微变,泛起淡淡青光,如同晨雾弥漫。
      她将那封退婚书缓缓浸入水中,所有人屏息凝视。
      片刻后,墨迹开始浮动,原本清晰的“贾宝玉”三字逐渐模糊,继而褪去,露出底下一行略显斑驳的小字——
      “此书由甄家幕僚代拟,非宝玉亲笔。”
      众人哗然。
      王夫人脸色骤变,薛姨妈亦是神情微僵,唯有李纨低垂着眼,似有所思。
      贾母缓缓坐直身子,目光落在那行字上,许久未曾言语。
      “你……你怎会有这等奇术?”王夫人终于忍不住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惊疑。
      黛玉抬眸,迎上她的视线,平静答道:“不过是偶然所得。若太太不信,可请府中识字之人辨认真假。”
      她话音刚落,门外便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女匆匆进来,跪地禀报:“老太太,梨香院来报,说是宝钗今晨晕倒在账房门前,身旁散落几本账册。”
      堂内气氛陡然一紧。
      王夫人猛地站起,脸上浮现焦急之色:“什么?宝钗晕倒?”
      贾母却只是淡淡看了她一眼,随即转向黛玉:“你可愿随我去看看?”
      黛玉颔首,随贾母一同前往梨香院。
      当她们抵达时,宝钗已醒,正倚在床榻上,面色苍白,额角微汗。
      见贾母到来,她挣扎着起身行礼,却被贾母摆手制止。
      “躺着罢。”贾母语气平淡,“听闻你晕倒在账房门口,可是受了惊吓?”
      宝钗低头,声音虚弱:“回老太太,我只是昨夜看书太久,一时头晕,并无大碍。”
      贾母沉默片刻,忽然道:“那账册,是你拿出来的吧?”
      宝钗一怔,眼神微闪,却未否认:“是。”
      “为何拿它出来?”
      “只是……只是觉得近来府中账目有些混乱,想帮忙理一理。”
      贾母看着她,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神色,终是叹了一声:“糊涂孩子。”
      她转头看向黛玉:“你说呢?”
      黛玉上前一步,目光落在地上那几本账册上。她弯腰拾起一本,翻开一页,只见其中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几个潦草的字:
      “三月无对,五出四归。”
      她心中一动,果然与之前破解的暗语一致。
      她将纸条递给贾母,低声道:“老太太,这或许便是他们真正想要掩盖的东西。”
      贾母接过纸条,细细看过,眉头越皱越深。
      屋内一片寂静,只有窗外风掠过檐角的声音,带着几分寒意。
      宝钗靠在枕上,目光游移,似在思索对策,却又不敢轻易开口。
      就在此刻,黛玉忽觉眉心一跳,那颗红痣竟隐隐发热。她心头一震,迅速闭眼,意识瞬间进入空间。
      灵慧泉边,神秘书架微微震动,一本书缓缓浮现其上——《幻境窥真录》。
      她伸手欲取,却听见耳边传来一声极轻的碎裂声。
      睁开眼,已是回到现实。
      宝钗正望着她,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与警惕。
      黛玉不动声色,只是轻轻一笑:“老太太,此事还需进一步查证,不如让李纨协查账目,也好有个公正。”
      贾母点头:“也好。”
      她顿了顿,又道:“林丫头,你这一番作为,倒让我刮目相看。”
      黛玉垂首:“老太太谬赞,我只是不愿被人蒙蔽罢了。”
      话音落下,她转身离开梨香院,步伐稳健,背影挺拔。
      阳光洒在廊下,映出她眉心一点红,宛如朱砂勾勒的一笔命运印记。
      她知道,这一战,她赢了。
      但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第49章

清早的潇湘馆的竹帘轻卷,檐角风铃微响。林黛玉站在窗前,手中握着一枚青瓷瓶,指尖轻轻摩挲着瓶身上的纹路。昨夜那一幕仍清晰在目——梨香院中,宝钗苍白的脸色、贾母沉思的眼神、那张泛黄纸条上潦草的字迹。
      她知道,这不过是冰山一角。
      紫鹃端着一碗莲子羹进来,见她伫立不动,轻声道:“姑娘,早膳已备好了。”
      黛玉转过身,神色如常,只是眉宇间多了一分沉静,“放下吧,我稍后用。”
      紫鹃应声将托盘放在案几上,正欲退下,却被黛玉唤住:“你今儿可曾听闻东角门那边有什么动静?”
      “未曾。”紫鹃摇头,“倒是阿福方才来报,说王夫人那边遣人去了薛家,似乎是在商议什么要紧事。”
      黛玉垂眸,眼底掠过一抹幽光。
      她缓步走到屏风后,从袖中取出一枚淡紫色的丹药,轻轻放入紫鹃递来的茶盏中。那丹药入水无声,片刻便化作一缕轻烟,悄然消散。
      “你这几日辛苦了。”她将茶盏推过去,“服下它,好生歇息。”
      紫鹃接过,迟疑了一下,还是仰头饮尽。温热的液体滑入喉中,带着一丝清甜,仿佛连心神都被抚平了些许。
      黛玉看着她离去的背影,缓缓闭上眼,意识瞬间沉入绛珠灵韵空间。
      灵慧泉边,神秘书架微微震动,一本封面古旧的《密谍策》缓缓浮现其上。她伸手取下,书页翻动间,一行行墨迹浮现眼前:
      “布网之道,先察人心;用人之术,贵在隐秘。”
      她唇角微扬,低声自语:“是时候了。”
      午后,荣禧堂内香气袅袅,贾母靠在软榻上,手中拿着一份整理得极为工整的册子。黛玉跪坐在侧,一身淡青衣衫衬得她愈发清雅。
      “这是奴婢近日所制的丹药疗效汇总。”她将另一份册子递上前,“老太太若觉有用,不妨让府中有需要之人也试一试。”
      贾母接过,翻了几页,目光渐渐变得柔和,“林丫头,你这一年来身子倒是比从前好多了,竟还能顾及旁人。”
      “原也不过是些调养之法。”黛玉浅笑,“老太太疼我,我也愿为府中长辈尽孝。”
      贾母看着她,眼神里多了几分欣赏,却也藏着几分试探,“你素来聪慧,如今更是心思细腻。前些日子的事,你处理得极妥当。”
      “老太太谬赞。”黛玉低头,“我只是不愿被人蒙蔽罢了。”
      贾母沉默片刻,忽然道:“既然如此,我倒有一件事要托你。”
      黛玉抬头,目光平静,“老太太请讲。”
      “探春近日也在查府中账目,我想让你与她一同协理此事。”贾母语气不重,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你有你的长处,她也有她的手段,合则两利。”
      黛玉心中微动,面上却不显,“谨遵老太太吩咐。”
      贾母满意地点点头,“去罢,莫要辜负我的信任。”
      黛玉起身告退,转身时,指尖微微收紧。她知道,自己已被正式推上了风口浪尖。
      夜色渐深,潇湘馆内烛火摇曳。黛玉独自坐在密室之中,案上摊开一张绘满线条的人脉图,纸上标注着各房亲信的名字与可疑之处。
      紫鹃和阿福分别站在两侧,神情凝重。
      “东角门那边,近来夜间确有异响。”阿福低声道,“但守门的婆子都说只是猫鼠作祟,并未在意。”
      黛玉闻言,手指轻轻点了点纸上一个名字——王嬷嬷,东角门值守婆子之一。
      “明日起,你二人各自安排人手,暗中留意这些人的一举一动。”她声音不大,却透着冷静,“若有异常,立刻回报。”
      紫鹃点头,“奴婢明白。”
      阿福却犹豫道:“姑娘,若是被王夫人察觉……”
      “不会。”黛玉淡淡一笑,“她此刻自顾不暇,哪有闲心管这些小事。”
      话音刚落,她忽觉眉心一跳,那颗红痣隐隐发热。她闭眼,意识再次进入空间。
      灵慧泉边,《幻境窥真录》再度浮现,书中浮现出一行新字:
      “内贼藏于东角门,夜半常有异响。”
      她心头一凛,喃喃道:“原来如此……”
      下一瞬,意识回归现实。
      窗外风声骤起,吹得烛火剧烈晃动,映出她眉心一点朱砂般的印记,在黑暗中宛如命运的烙印。
      她站起身,走向窗边,望着外头沉沉夜色,眼中闪过一抹锐利。
      风雨将至。
      而她,早已准备好迎接风暴。

第50章

月光斜斜地洒落在东角门的青石板上,黛玉披着一件深色斗篷,站在巷口的阴影里。夜风卷起她袖角的一缕轻纱,她却一动不动,目光穿过前方低矮的屋檐,落在那扇半掩的木门上。
      探春站在她身后一步之遥,神情紧绷。随行的侍卫藏在拐角处,只等一声令下便行动。
      “你确定是这间?”探春低声问道,声音几乎被风吹散。
      黛玉点头,指尖轻轻搭在袖中的丹瓶上,“阿福今晨回报,昨夜子时,有人抬着布包裹从后门进出,形迹可疑。”
      探春没有再问,而是朝身后的侍卫使了个眼色。几人会意,猫腰绕至屋后守着。
      黛玉率先推门而入。
      屋内昏暗,一股浓重的霉味扑面而来。墙角堆着几个破旧木箱,地上散落着干枯的草叶,像是某种药渣。探春皱眉走近一个箱子,掀开盖子,里面竟是一整套铜制模具,边缘还残留着细碎的金属粉末。
      “这是……”她话未说完,黛玉已蹲下身,指尖拂过模具一侧,隐约可见一个极小的“甄”字刻痕。
      两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凝重。
      “他们竟敢私铸假币。”探春压低嗓音,语气中带着愤怒。
      黛玉没说话,只是将模具翻转过来,发现底部有磨损痕迹,显然是经常使用所致。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黛玉迅速起身,一把拉住探春的手腕,将她带至屋角的阴影中。两人屏息静气,听着脚步声由远及近,在门口停顿片刻,又缓缓离去。
      待脚步彻底消失,黛玉才松了口气,正要开口,忽听身后“砰”的一声闷响——
      探春脚下一滑,整个人往后倒去。黛玉猛地转身,伸手去扶,却迟了一步。探春重重摔在地上,脚踝传来一声清脆的“咔哒”,她倒吸一口冷气,脸色瞬间煞白。
      “别出声。”黛玉低声安抚,随即抬头望向门口,果然看见一道黑影闪现,紧接着,数名薛家小厮手持短棍冲了进来,直奔她们而来。
      “快走!”探春咬牙撑起身子,却被黛玉按住肩膀。
      “你不能动。”黛玉声音冷静得近乎无情,下一瞬,她猛地起身,迎着冲来的几人而去。
      一名小厮举棍劈来,黛玉侧身避过,顺手抓起桌上的铜模砸向对方膝盖。那人闷哼一声,踉跄后退。另一人趁机扑来,却被突然涌入的侍卫拦腰抱住。
      混乱中,黛玉迅速扫视四周,最终锁定一名试图夺门而出的小厮。她几步追上,抬脚踹在他膝窝处,对方吃痛跪地。黛玉顺势按住他肩膀,冷冷道:“东西呢?”
      那人咬牙不语。
      黛玉不再多言,直接搜他衣袖,果然摸到一封尚未封口的密信。展开一看,纸面上赫然写着“甄家账房”四字,背面还有一行墨迹未干的小字:
      “宝玉之事,速办。”
      她瞳孔微缩,手指收紧,将信收入怀中。
      这时,几名侍卫已将所有人制服,拖至院中。
      探春靠在墙边,额角渗汗,但仍强撑着开口:“查清楚了吗?”
      黛玉走到她身边,点头:“证据确凿。这些模具与甄家有关,而且……”她顿了顿,没说下去。
      探春看她神色不对,追问:“怎么了?”
      黛玉沉默片刻,终是将那封信递给她。
      探春接过,借着月光看清内容,脸色骤变:“宝玉?他们想做什么?”
      黛玉没有回答,而是回头看向那几名被押着的薛家小厮。其中一人嘴角带血,眼神阴狠,仿佛在无声地警告什么。
      她忽然意识到,这场搜查,或许只是揭开冰山一角。
      远处传来更鼓声,三更天了。
      夜风掠过庭院,吹动她斗篷的一角,也掀起她心底一丝不安。
      她低头看了看手中的信,然后将它紧紧攥进掌心。
(未完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5-7-30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