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从“陆水湖韵·唱响赤壁”赛事看歌手培养的行业逻辑(文:云彩姐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从“陆水湖韵·唱响赤壁”赛事看歌手培养的行业逻辑
文:云彩姐姐
2025.8.25

一位歌手的成长轨迹往往呈现这样的规律:在初期阶段,专业的包装宣传与市场造势至关重要;待积累足够人气后,最终仍要回归音乐本质的较量。我们不得不承认,许多极具天赋的歌手恰恰因为忽视了这一成长规律,始终未能突破发展瓶颈。

作为《中国好声音》赤壁赛区创始人,这些年从业经验表明:歌手的艺术生命需要"双轮驱动"——扎实的唱功是基石,但专业的团队运作同样不可或缺。中国好声音赤壁团队多名优秀歌手的成长经历证明,其团队成功的运营策略确实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这种"破圈效应"甚至形成了良性循环:当艺人具备足够知名度时,公众认知往往会反向影响专业判断。这包括量身定制的选曲方案、符合个人特质的形象包装、台风演练,以及赛事策略的精准布局。

通过近两个月的筹备和多场赛事,"陆水湖韵·唱响赤壁"赤壁市十佳歌手大奖赛决赛已于8月24日晚在陆水湖风景区圆满落幕。纵观全程赛事,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作为音乐爱好者和网络人士,对本次赛事有以下见解,这些建议并非否定音乐本质,而是希望赤壁好声音学员能够走得更远,既保持艺术初心,又掌握行业规则。毕竟,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让好声音被听见,本身就是音乐事业的重要部分。

一、歌曲选择的艺术性
群众性歌曲选拔大赛通常经过海选、晋级赛等多轮角逐。要想取得佳绩,选手必须储备3-5首优质曲目。参照2019中国好声音海选经验:从百强进60,60进30,到总决赛,每场选曲都有讲究。若将王牌曲目过早用于半决赛,可能导致总决赛失利;反之若海选选曲太弱,则直接面临淘汰风险。本次赛事中,两位选手的选曲雷同,这种比较往往会放大实力差距,本人认为本次大赛网红实力派歌手刘沐妍未进三甲就丢在选歌上。虽然唱功不弱,但是歌曲平平就难以超越前几名歌手。冠军渔妹妹《一壶老酒》高音部分有些吃力,如果另选其他歌曲或许更能驾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二、服装造型与台风呈现
服装造型在赛事评分中占有一定比重。本次大赛中,部分实力选手因服装随意而与歌曲意境不符,着实可惜。反观1号歌手和钱六妹(非本地歌手)的造型则明显加分,体现了对舞台和观众的尊重,但是在赤壁好声音团队中优秀的歌手大有人在。台风的打磨同样重要,它能有效配合歌曲情感表达,是歌手舞台经验与音乐底蕴的真实折射。有一位歌手他的功底还不错,但是他唱歌的形象比较油腻,还喜欢用脚打拍子,这是不可取的。

三、赛事规程的专业性
评委资质:评委应由专业音乐人或资深文艺人士(仅限初级海选)组成,主办方和赞助方代表不宜参与,以保证赛事公正性。

主持规范:海选阶段可保留选手介绍环节,但晋级赛后主持人只需报幕曲目与编号,选手应直接进入表演状态,主持人不得对歌手的身份和歌曲的演唱做出特殊的赞誉渲染气氛,确保报分评分焦点纯粹。

点评原则:评委在海选和晋级赛阶段应给予专业点评,帮助歌手明确提升方向。但需保持评审时的专业态度,避免大声喝彩等干扰行为。
公平底线:赛事应以音乐本身为唯一评判标准,商业引流不应凌驾于选拔逻辑之上。细节决定成败,主办方若过度追求人气而忽视专业规范,恐将因小失大。当网红光环、人情分挤占专业评分时,实力选手被埋没,赛事即失去行业公信力——这是本次活动最昂贵的教训。

【结语】
音乐竞技的本质,是艺术真诚与商业智慧的共生。赤壁赛事如能完善机制,或可成为中小型赛事的范本:既让草根歌手被看见,更让专业标准被听见。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25-8-25 21:21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P:Q: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5-8-26 07: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