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寻觅感动 于 2009-12-30 16:14 编辑
八、中园胜景
(梧桐有凤竹虚心,倚虹桥边倚虹亭。
有源海棠春坞水,借来北塔寺风铃。 拙政园东部与中部的交界处,有两条并行的长廊,廊间以粉墙分隔,称之为复廊。廊墙二十五个花窗如漏,将满园春色,移步剪成一幅幅心画,迤俪成章、成虹。 廊的门总是开着,倚虹亭坐东朝西,三面临空,又称“东半亭”,倚靠在复廊西面的直廊上,像个殷勤指点景象的导游—— 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其他一切景点均围绕远香堂而建。堂南筑有黄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堂北临水,水池中以土石垒成东西两山,两山之间,连以溪桥。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东山上有“待霜亭”,形成对景。由“雪香云蔚亭”下山,可到园西南部的“荷风四面亭”,由此亭经柳荫路曲西去,可以北登见山楼,往南可至倚玉轩,向西则入别有洞天。远香堂东有绿漪堂、梧竹幽居、绣绮亭、枇杷园、海棠春坞、玲珑馆等处。堂西则有小飞虹、小沧浪等处。小沧浪北是旱船香洲,香洲西南乃玉兰堂。进入“别有洞天门”即可到达西园。 青石“倚虹桥”一画三折,有说还是明代拙政园的遗构。 不拍桥栏,不抒旧怀。看,亭南“海棠春坞”的水流,总会带着些许儿落花,盈盈地绕亭跓足;不远处的“梧竹幽居”“远香堂”,像是由工笔画家重彩细描了似的,让葱茏佳木掩映得格外清秀;水池西端,有“西半亭”与之“对景”相呼,“呼不得也,哥哥。”偶尔有鹧鸪这样叫着,飞过,不带走一片落叶;最是那号称江南第一塔的千年北寺塔,在园西千米之外,像个执长笔的书僧,不倦地在“倚虹亭”池心书写着一层层的章草,涟涟漪漪…… “婆娑青凤舞松柏,缥缈丹霞聚偓佺”,入倚虹亭的复廊门口有这样一幅柱联,很少有人追问“偓佺”为何深意,查词典可明白,那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倚倚虹亭,无须寻仙。美景如斯,一泓池水任云卷云舒,你不能成仙,至少也能欲仙吧,那怕只是闪过的一个念头,不是吗?)来自网上资料。
“梧竹幽居亭” ,旁有修竹数杆,寒岁之中,仍是青翠不已。竹在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表征着自己的龙材质地,也期待着“有凤来仪”,即权贵对自己的看中和提携。明有攀龙附凤心,偏要欲拒还迎,俺看不懂,目前还不明白。
(梧竹幽居: 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题。) 同样的亭,不同的角度。幸有夕阳,暖黄的墙面,显得不那么萧飒。 这是一座因梧桐、慈孝竹而得名的典雅的方亭。它四面都是一个圆形的门,南面是春天,欣赏春景的;西面是夏天,欣赏荷花的;北面是秋天,看落叶的;东面是冬天,是赏雪的。可惜的是,这天游玩没有大雪纷飞,否则,在此处看银装素裹,定会分外妖娆。 此张照片来自网上。很久的照片了,估计还是扫描的,但是不影响它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展示拙政园春天桃红柳绿的万种风情。 青石“倚虹桥” 一画三折 。 1996年,俺在读大二的时候,趁着到周庄实习的机会,曾经到拙政园一游,记得那时正是“梅子黄时雨”,印象中,俺好像站在这个石板上照了一张像。十二年之后的重游,俺愣是还在这个地方拍了一张,没有重点的照片,仅仅只是为了回忆。阳光透过空气,有质感的照在水面上,翠竹如流,波光粼粼。
网上搜罗来待霜亭照片。 在“待霜亭”四周,种着一些高耸入云的树—桔树。大家都知道,桔子只有在秋天才成熟,因为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主人坐在亭里,凉丝丝的秋风扑在脸上,欣赏着一个个成熟的桔子,很是快活哦! 这张不知道拍啥?也许是水吧,或者是这满眼的绿多黄少?许是为了与下一张对比吧。这张的季节感让人恍惚。 途中经过“雪香云蔚亭”前,有一丝惊喜,此处有腊梅飘香。 雪香云蔚亭 :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适宜早春赏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动。又称冬亭。亭为长方形,在池中西部土山上,外观质朴而轻快。 “梅花香自苦寒来”,冬寒催来阵阵淡雅的梅香,这丝芬芳带给我寒意,同时也体会到了寒冬时节,“踏雪寻梅”的爽朗清幽。惟其之艰难不可得,才更显这抹淡黄和清香的珍贵、清高。
这是网上搜罗来的春天和夏天的雪香云蔚亭照片。亭子隐处在烂漫春花和夏日绿荫浓浓中。与冬天的清冷形成对比。 “借来北塔寺风铃” 无意中随手拍到的,当时夕阳西沉,满天金黄,远远地北国寺剪影如画,当时的主人,是否曾在此处,如此这般“吟赏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