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赤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沉重地方债埋下隐性危机--房地产业链可能受影响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4:55 | 只看该作者
警惕地方债务黑洞戕害经济
[《瞭望》:2010年中国经济潜在最大风险是地方政府债务]

尹中卿警示说,如果地方债务风险爆发,许多项目难免会半途而废,地方政府融资链条面临断裂,很多地方经济发展也可能停顿……

[警惕地方债务黑洞成戕害经济的定时炸弹]

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绝不是鼓励地方政府疯狂举债,一定要严格控制地方政府信贷投资的方向、规模,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监控,建立并完善地方债务风险预警体系……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4: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赤狼 于 2010-3-16 14:58 编辑

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

  “房地产涉及六十多个行业,所构成的产业链很长,其增长速度低了,不但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而且还涉及到就业。”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指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正处于以购买住房、汽车为主的阶段,2010年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局面,在相当程度上还要依靠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但是,2009年以来,由于信贷空前宽松,自住性需求与投资需求相结合,房地产市场未经实质性调整就开始再度走高,房价持续上升。导致社会恐慌心理加重,投资需求日盛,供求矛盾凸显,房地产泡沫日趋严重,市场面临调整。

  对此,余斌借历史经验强调,亚洲金融危机源于部分亚洲国家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破裂,本次金融危机则是美国房地产和基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金融衍生品泡沫破裂而引发的,“两次危机的危害程度有目共睹。一旦我国房地产泡沫化,其危害同样难以估量。”

  他分析说,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难以为继,政府调整房地产政策、有效抑制泡沫已迫在眉睫,“但是,如果调整力度过大,导致房价由升转降,消费心理随之改变,则有可能重现2008年下半年所出现的市场萧条局面。一旦陷入需求萎缩-金融风险加剧-市场进一步萎缩的恶性循环,将会使已有的稳定回升局面受到冲击,并可能使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境。”

  在上述两难选择中,余斌强调,政府应明确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把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效增加土地和住房供给、缓解供求矛盾和平抑房价作为基本手段。

  基于此,他提出要区别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区别不同市场面临的矛盾,采取差异化政策。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市场特征,宏观调控切忌“一刀切”,不宜根据北京、上海等城市房地产价格等情况的变化制订针对全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二是区别真实需求与投资需求。投资需求旺盛,加重了市场供不应求和价格上涨。在保障首次购房、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同时,通过利率、税收等政策有效打击投资性需求,减轻商品房供不应求和价格上涨压力。

  三是区别政府责任与企业责任。房价上涨,难以承受目前房价的人增加,政府应通过加快廉租房建设等,保障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荆门市市长王玲更具体指出,调控房地产市场,决不能把稳定仅仅理解为控制价格,“涨太快了,就赶紧挡一挡。过两天老百姓不吭声了,就继续让它涨”,而是要通过保障房制度、土地财政和物业税等综合角度,“拿出长远、系统的政策办法”。

  消费扩张难以持续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2010年政府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基本保持不变,有些领域还进一步加大了力度,这将有助于消费的稳定增长。但是,在余斌看来,一方面,政府刺激消费的政策成本不断提高,边际效应逐步减弱;另一方面,制约消费扩张的制度性障碍未消除,2010年消费增幅难以达到2009年的水平。

  他指出,现阶段,制约消费扩张的制度性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不但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二是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显著低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平均水平。2008年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合计仅为29.7%,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和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13个和24.3个百分点;三是居民尤其是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持续攀升。1990~2008年,我国基尼系数从0.35上升到0.48。最高20%收入组所占收入相当于最低20%收入组的8.3倍。

  “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严重,高收入者消费意愿不足,低收入者消费能力不足,必然影响整体消费的增长。”因此,余斌认为,无论从短期内促进消费稳定增长,还是从中长期内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主要依赖出口、投资转向主要依靠消费扩张,政策重点都应当着力消除制约消费扩张的制度性障碍。

  其一,改善初次分配格局,以加快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垄断行业改革为突破口,合理提高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其二,在二次分配中,加大调节力度,有效抑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改善消费者预期。

  其三,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释放强大内需潜力。

  其四,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以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4:57 | 只看该作者
《瞭望》文章警示2010年中国经济五大风险
2010年03月14日07:39《瞭望新闻周刊》我要评论(160) 字号:T|T

  贸易摩擦和升值压力

  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度高涨。尹中卿认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2010年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达经济体在实施了力度较大的救助措施之后,金融体系趋于稳定,金融机构信贷功能逐步恢复。但居民消费不振,实体经济恢复缓慢,失业率攀升。发达经济体从本国利益出发,为保护其脆弱的实体经济、有限的就业岗位和维护社会稳定,金融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逆全球化思潮不断蔓延。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与美国、欧盟之间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201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将呈现缓慢增长态势,且不排除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后面临重大调整的可能。因此,余斌指出,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争端不可避免。由于发达经济体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所占份额较高,贸易争端将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恢复性增长,也将对相当部分出口产业构成威胁。

  同时,前一阶段,美元在波动中呈现贬值趋势,相应地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相对贬值,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度高涨。《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10年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这对于稳定出口预期是必要的。

  “需要指出的是,反思2005年以来人民币升值过程,持续、小幅度的升值方式,虽然减轻了汇率调整对出口产业的冲击,但也带来了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入和利益损失。”余斌的建议是,阶段性、跨越式的升值方式,则有利于阻止国际资本的涌入,在相对脆弱的世界金融体系中保持我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基本稳定,并减少利益损失。

  同时,他强调人民币汇率一定幅度的升值,有利于逐步淘汰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和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外向型企业,促进出口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

  地方财政风险加大

  去年地方财政中,土地收入1.6万亿,地方融资总量7.2万亿。按照6%的利率计算,地方政府今年需要支付5280亿元的利息,也意味着从土地获得的近1/3资金都付了利息。而今年地方政府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土地收入大幅减少。现在中央三令五申严格管理不许乱收费,土地收入又成问题,地方政府会比较困难,地方财政压力将加大。”

  许善达分析说,“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长远看地方债务偿还很成问题。原来曾搞过用一般预算的结余去偿还债务,现在估计地方总债务在10万亿元以上,而地方预算大概有7万~8万亿元,怎么可能还得上?”

  “这些年,尽管花了很大力量,还没有完全解决乡级财政因‘普九’达标而留下的多达6万亿元以上债务。现在,市、县两级政府又因政府投融资平台产生巨额债务。”尹中卿警示说,如果地方债务风险爆发,许多项目难免会半途而废,地方政府融资链条面临断裂,很多地方经济发展也可能停顿。

  而且,按照朱民的分析,由此会引起银行的不良资产和项目延期等相关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资金供应有变化,不良债务问题将会在几年后浮出水面,这个风险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限额管理和预警机制,密切监控投融资平台债务情况。强化对地方外债指标监测和风险管理,增强制度约束,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4:59 | 只看该作者
警惕地方债务黑洞成戕害经济的定时炸弹
2009年12月02日02:19东方早报马光远我要评论(3) 字号:T|T
对于明年的宏观政策,中央一再对外宣传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前不久的政治局会议对此亦有重申,但已经首次强调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这种悄然的“变脸”,除了楼市、股市等资产价格泡沫之外,地方政府今年暴增的债务亦引起了高层的警觉,加上通胀的压力,泡沫、物价和地方债务的“三重门”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宏观政策的具体走向。

今年地方政府债务的暴增,基本是在宽松的宏观政策背景下的公开大规模扩张的行为。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投资的认同而论,一般的逻辑是,中央会严查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资和举债行为,但面对全球金融风暴,对4万亿元投资,中央和地方在认识上可谓高度一致,这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绝对是难得的盛宴,而在中央要求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高达1.3万亿元规模的情况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成了解决配套资金不足问题的最佳窗口。

总体来看,今年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基本有三个路径:一是中央政府代发的2000亿元的地方公债,这个显性债务在地方政府债务的总规模里占比甚小,加之中央政府在偿还和风险控制方面设计了严密的制度,引发大规模坏账的可能很小。二是中央要求地方政府跟进的4万亿元的配套资金,但在去年房地产低迷的情况下,地方财政要筹集配套资金显然很困难。今年上半年,国家审计署的公告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下达的中央投资和今年第一、二批中央投资项目中,有些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仅为48%。对于不到位的资金,只能通过银行举债的方式体现,据估计,有些地方财政资金配套资金与银行贷款的比例高达1:10。三是在中央要求的配套项目之外,地方政府充分利用今年难得的政策大放松的历史机遇,通过建立各种融资平台,以“城投债”的名义,向银行贷款,带动项目投资,负债规模呈现10倍甚至20倍的增长。按此三大路径,粗略计算,今年全国地方政府形成的债务将高达6万亿元,按此规模,相当于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的200%多,这还不包括“隐性债务”,远远超过了风险控制预警线。尤以财政实力不济的西部为甚,比如,宁夏石嘴山市2008年可支配财政收入为19.98亿元,而该市2009年确定了的项目投资高达466亿元,杠杆比例高达20多倍。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在前八个月的8万多亿元信贷中,有近5万亿元贷给了地方政府的各类融资平台,仅4个直辖市通过该方式就融资近1万亿元,负债规模急剧扩大。更甚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降低银行贷款的名义规模,在城建等项目上通过“股权信托”的方式,将银行的贷款通过信托转换成在建项目公司的股权,并通过未来回购的方式归还银行。而这种股权信托的方式在今年上半年更是盛极一时,如果考虑到这部分在数字上被隐藏的债务,很显然,地方政府的真实债务规模要远远高于目前统计数字显示的风险水平。与地方政府债务暴增形成对比的,则是投资项目的效益令人堪忧,从地方政府投资的项目领域看,大多属于回收周期较长的基建项目,高速公路建成,如果没有车跑,何来经济收益,违约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也就是说,在项目质量和投资效应不佳的情况下,银行会成为最终的买单者,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的实际规模,即使按照银行未来形成坏账保守估计的30%的比例,也足以透支多年来各届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解决的银行坏账的制度红利,提升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而中外以解决银行坏账的历史证明,其成本之高,足以拖垮整个经济,如果不对此有足够的警惕,随时都可能成为引爆金融风险的定时炸弹,造成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双输的结局。

在一个难得的宽松政策下,期待地方政府减少负债,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我们理解中央在宏观政策走向上担心投鼠忌器的统筹考虑,但对于各地疯狂的举债行为和地方财政“信贷化”可能引发的巨大风险必须充分考量。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绝不是鼓励地方政府疯狂举债,一定要严格控制地方政府信贷投资的方向、规模,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监控,建立并完善地方债务风险预警体系。迪拜过度举债的发展模式已经倒下,殷鉴不远,不可不防。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5:00 | 只看该作者
结语:
在一个难得的宽松政策下,期待地方政府减少负债,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我们理解中央在宏观政策走向上担心投鼠忌器的统筹考虑,但对于各地疯狂的举债行为和地方财政“信贷化”可能引发的巨大风险必须充分考量……
16
发表于 2010-3-16 15:24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是先占个位子慢慢看,不过楼主最好搞杯茶得我
17
发表于 2010-3-20 15:4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太长了,冒看完!!!
18
发表于 2010-3-20 17:22 | 只看该作者
我承认,我没有看完!下潜!
19
发表于 2010-3-20 18:28 | 只看该作者
这么长连坐的位子都冒得了
20
发表于 2010-3-21 01:53 | 只看该作者
中央今年实行法制房地产,在不可能有牛市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1-24 03: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