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赤壁传奇 于 2010-6-17 21:49 编辑
苦与乐,哀与荣
——端午节断想
不断接到手机短信,和春节、国庆、元旦类似,无非都是“节日快乐”之类的祝福语言。我们需要这些友善祝福,但我们无法真正的体验“快乐”。端午,应该是一个沉重的日子。
回了一趟乡下老家,我亲手采了一些艾叶(俗称端阳蒿)。按照风俗,端午节这天,各家门前都要挂一些菖蒲、艾叶。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这是端午节最基本的由来之一。
除此之外,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从百度的搜索中归纳起来,大致还有以下几种。
一是纪念屈原。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都与纪念屈原相关。
二是纪念孝女曹娥。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三是纪念春秋吴国忠臣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谗言陷害子胥,夫差赐子胥宝剑以此死。子胥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四是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同一个节日,要纪念一帮子人。人们可能不知道伍子胥,不知道曹娥,也不知道秋瑾,但一定都知道屈原!从某种意义来说,端午就是纪念屈原的节日。除了文学上的造诣,是什么让屈原成为最让普通民众敬仰的人物呢?我想,那就是他的爱国精神!他不管是被宠信,还是被猜忌;不管是当高官,还是被流放,他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无怨无悔。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忠贞、除了孝顺、除了勇敢,最推崇的也是爱国精神。
中国的节日是很多的,凡是重要的节日,几乎都是在农闲之时。一个勤劳的民族,每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劳作,也需要不时的欢快。是这些节日,给了我们欢乐的理由。除了狂欢,我们还有苦乐相融、哀荣相交的思索。
这是一个纪念斯人的沉重节日。我决定给朋友们回复一条短信:端午节,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