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随笔] 心里藏着一团火焰 陶发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0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里藏着一团火焰

                               ——序古力子诗文集《情系高棉》

                                                 陶发美

有些往事或永远沉寂了,而有些往事就像远海上的一只小船,不经意间,就忽闪忽闪地驶来眼前。正如此刻,我在电脑里翻阅古力子的书稿时,突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那个“冬笋诗社”的景象。

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地方区公所担任代理秘书,古力子在一家地区级工厂的子弟学校教书。也是难得以诗结缘,我们在一起搞了个“冬笋诗社”。我能帮助诗社做的事情,就是利用单位的办公用品,如钢板、蜡纸、印墨等,以定期印出《冬笋诗刊》。在诗社成员中,古力子是唯一说着普通话的,他儒雅、亲切、显得很有沉淀感。起初,我们还以为他是外乡的,其实,他也是赤壁本地人。

古力子的本名叫周勤,他出身干部家庭。当然,这也使他过早地经历了文革浪潮。一天,母亲被挂黑牌,拉出去批斗,还有人凶神恶煞冲进屋里,要连他这个“狗崽子”一起抓走,他小小年纪,怎禁得住那般场面,吓得钻到了床底下,幸亏一位在学校里当炊事员的叔叔挺身护住了他。后来,文革过去了,他还是干部子弟,他还是说着普通话,他也从此开始了写诗。他热爱生活,生活中的诗韵也一直滋养着他。他没有因自己的出身而矫情,反而,他一直记念着曾经的乡村生活,正如他在自己诗集的序言中写的:“在炊烟纵横的农舍,我接受着挚爱与叹息的喂养,……我的生命从一开始就注入了对泥土的热望,同时也深刻地烙上了农家的亲情”。

“冬笋诗社”的成员青春意气,激情四溢,看什么就想写什么,三天两头各自都有作品拿出来交流。大家投稿的热情也很高。那时,有一点我们很坚信,那就是只要写出了像模像样的作品,十有八九是能被报刊采用的,不像现在,人家更在乎的是关系,是名气,是圈子,而不是作品本身。也就是那份信心使然,我也有作品在《人民日报》和几家诗刊发表了,在当时是非常开心的。后来,诗社成员多因工作调动,“冬笋诗社”也自然散了。虽然我还一直在写着,但远不如古力子努力。什么时候,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走在途中》,这让我们羡慕不已。

古力子的诗歌不萎靡、不黯然、不浮躁、富于理想、充满向往、饱含道德的力量。“我在舍命追寻/追寻着光的足迹/热的风芒/在诞生希望的地平线上/……”(见《走在途中·心思》)“从这一片蓝天上/撷来纯洁的诗情/面对色彩纷呈的生活/我迷恋缪斯的声音……”(同前,见《奉献》)“总想成为一颗星/随你流浪/你的眼睛/总是一片晴朗的夜空”。(同前《致友人》)

古力子是青春的歌者、理想的歌者、希望的歌者。他总是给诗歌注入一种清朗的旋律、一种单纯的节操。诗歌是他思想和情感的圣物。之于他的人生,诗歌一定是提携的、发扬的、礼赞的。读他的诗,我们不免要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要那么颓废和愤激呢?为什么不能把美好的东西看得更多一些呢?又为什么不能犹如朝阳一般迎接生活的每一天呢?

或然是他阳光一般的诗歌信念,他总是走在成功的路上。他的成功不仅是文学的成功,还有事业的成功。当我们还以一个青年诗人来看待他时,什么时候一转身,他竟然成了一家国有企业的老总。没过几年,更有奇迹发生了,他又一下子当上了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再一转眼,他又去了柬埔寨,担任了某跨国公司的老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的一切变化使人惊羡,然而,他还是那样由衷而平和,他还是喜欢在我们之间转悠。

来到了柬埔寨,他迎来了事业的一个高峰,他的写作也有了一个高潮。《情系高棉》就是他在柬埔寨期间写的一部诗文集。几年来,他不仅要做好一个跨国公司的老总,而且还担当了一个文化使者。他不断地写着他的所见所闻,而热忱地将一个诗人的情怀汇合到了一个异域民族的文明之中。

他在《走进吴哥》中写道:“脚下分明踩着连天接地的虹,身旁就是七头蛇‘那伽’,你开始进入真实和梦幻之中……”他在《记忆金边》中给我们讲了一个“奔夫人”的故事:一天,雷电交加,大雨滂沱,河水暴涨,河中漂来一棵大树,有一位“奔夫人”便招呼邻里一起用绳子拴住大树,将其拖上岸,“奔夫人”用水冲洗树上的污泥时,发现了树上有一个洞,洞里竟然露出了几尊金闪闪的佛像……在这部文集里,他还热情地介绍了柬埔寨的亡人节文化、送水节文化等。

在柬埔寨的日子里,因为职业和责任,他的诗歌写作节奏自然慢了下来,但他并没有沉湎于世俗的事务,而抛弃诗意的生活。在我们的心目中,他是离不了诗歌的。他的心里好像与生俱来就藏着了一团火焰,这火焰当然是诗的信念,是至高的诗情。这火焰几乎没有一刻有过减退。

记得2007年的一天,他突然从柬埔寨回来,我们开始以为他是回家来休假的,谁知他是专为了一件事情而来:出于对诗人叶文福先生的一贯敬重和爱戴,他要在家乡赤壁成立一个“叶文福诗歌研究学会”。当时,我们考虑到一些困难,有些犹豫,但他意向明确,态度坚决,并委托我与相关部门联络,帮助办理有关手续。那段时间,他不断地给我发邮件,提出了学会的思路和一系列方案,经过努力,学会如期成立了。2012年,因工作变动,他回到了杭州公司总部,他又做了一件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他投资建了国内第一家“诗茶网”。当时,我正在深圳,我还奉劝他,要做茶叶生意,建一家茶叶网站就好了,何必加一个“诗”字。可是,他坚持这个“诗”字不可少。当我登录他的“诗茶网”时才发现,我是彻底错了,我没能站在他的境界上。原来,他要的是商道、是茶道、是茶文化;他要的不单是生意,更是诗意的人生。也真是的,要追寻起来,茶文化源远流长,而尤以诗与茶的结合,才最有文明的承载。

且看唐代诗人卢仝的诗句:“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字里行间,如珠走板,夸饰得意,文气通神,飘飘欲仙。

可我是一个茶盲,平日饮茶极少,对茶文化知之甚微。我也曾有几次读陆羽的《茶经》,终不得会神,也只第一句印象深刻:“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糟糕的是,更在心里想,老子的《道德经》也不过五千字,《茶经》竟有那么玄妙,还有七千多字。不平之气到底使自己止步浅直,无有深望。

再想来,古力子是因茶而诗,还是因诗而茶,这都不是重要的事了,他的“诗茶网”已展示了很多。“诗茶网”辟有“茶诗社”、“茶人馆”、“茶书院”、“茶道室”等专栏。在此,我诚邀朋友们去看看,那真是一个好地方,那里少不了天子尝茶,碧云引风,蓬莱献赋,苍生问事。不信么?白乐天先生也有诗为证:

“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

在这部诗文集里,诗歌作品并不多,而大多是即兴而得。即兴成诗,是要本事的。每遇朋友相聚,一旦兴起,扫荡胸次,发吟咏之志,且不乏佳句佳作。

“许多芳心/以千百种理由/与花虫鸟兽结伴”。——(《品味随缘》)

“一个民族的热望/长成/路的起点/心的归属”。——(《塔子山》)

“家与天空都写着/你的名字/——四臂弯”。——(《四臂弯》)

古力子是一位很重情义的诗人。一天,他得知自己的一位朋友,即柬埔寨王国的一位将军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那时,他已回到国内,他在悲伤中写下了一首《鹰之歌》,以表悼念,其中写道:“风声,是你的思念/是你的道别/雨声,是你的遗言/是你的嘱托/……你是风雨中/永不消逝的雄鹰”。

古力子爱诗、写诗,诵诗,但我们注意到,他并没有用多少心力去追寻现代诗的脚步。在他的诗作里,我们看到的还是那些很熟悉的、很亲近的、很平易的思想和情怀。简单看,它们好像是普通的、粗浅的,平民的,是回避了深刻的。然而,正是这一点,它们又是极其珍贵的、难得的。正是这一点,我们在今日已过多丢失了。正是这一点,我们不仅是在诗言里不屑一顾了,更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屑一顾了。我们说,在亲朋好友之间,在同事同仁之间,能互相道一声珍重,问一声安好,这多么好!大家在一起,没有势利,没有脂粉,朴素的言词,炽热的爱语,真挚的鼓舞,这多么好!

尤其是古力子,他是成功的企业家,他是中产阶级,他的富裕和殷实的生活足可以让他睥睨和抛弃诗歌,然而,他没有。他的简单,他的普通,他的平易和朴实的品质,也一定是当代诗歌应该永远留存和拥有的品质。

我相信,世间不尽是冷漠,诗歌不尽是冷漠。我们依然能听到,古力子热情地吟诵;我们依然能感知,他心里藏着的那一团火焰。

2014/3/23写于赤壁

2014/3/25改于赤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0-6 01: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