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1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散文] 太行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8 2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太行魂


      走下大巴,目之所及的那一刻我惊呆了!矗立的山崖巍峨挺拔,巨石叠嶂,就像一堵堵高大嶙峋的城墙,虽已初冬,但秋的色彩依然层林尽染,如红云萦绕。山谷幽深高远,宛如一笔巨大的“人”字屹立在眼前,这里是著名的太行山大峡谷。

      我们踏着石径沿“人”字的一撇一捺经峡谷的腹地,自下而上去游历这一段远古的苍凉。

     石径在峡谷中蜿蜒幽远,往前看不到头,潺潺的山泉在我们的脚下欢蹦,迎面有一缕风,清冷湿润,宛若是“人”深沉的呼吸。已是上午九点,天空晴朗,但依然看不到太阳,将头仰至极限,一束束阳光如无数利剑从半空穿过悬崖,迸射到对面的岩石上,斑驳离奇。悬崖陡峭,亦如有位巨人用神斧从中间劈开,直面而上,不留一点痕迹。每一座悬崖矗立起一座山峰,每一座山峰又托举一堵悬崖,仿佛是巨人用双肩横空支撑。悬崖之间红叶点点,连成彩霞,给这原本狰狞的峭壁平添了些许秋的热情和眷恋。往前走,峡谷时而呈现一条缝隙,感觉是巨人在用力向中间挤压;时而洞开天门,似乎脚下正有一条通天的路径。游人惊叹不已!

      太行山峡谷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脚下的这一段在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乡。举目四望,那一层层叠嶂的峭壁就像封存挤压在一起的厚重史书,或灰白,或深褐,或铁黑,一叠叠,一座座,静候游人的谒拜。据科学家考证,远古时代这一带竟是一片汪洋,是神奇的吕梁运动历经无数次隆起断裂,才成今天如此诡秘神奇的太行山脉。

       攀上一弯石径,迎面听到溪流的声音,沿着湿润的石级,踩着山泉欢快的节拍一路小跑,峡谷突然变得狭窄不见前路,顿觉“山重水复疑无路”,可一拐弯眼前竟然“柳暗花明又一峡”。峡谷之中明朗而开阔,溪流在这里迂回缱绻,积蓄起一方清澈的池水,水中凸起一块竹筏般大小的椭圆形礁石,泉水唱着山歌将洁白的花朵撒在游人的身上,游人兴致盎然,一时间,我们纷纷伫立留影,双脚踩在石板上,仿佛乘坐一艘古老的石舟去穿越亘古的隧道。这就是有名的桃花谷!

        桃花谷没有桃花!峡谷时而宽时而窄,但不管怎么走,依旧看不到太阳,沿途隐约有公路在我们的头顶盘旋,间或有汽车呼啸的声音。但猛然抬头,又不见汽车的踪影,只听见山谷里回荡的车声、游人的尖叫声和鸟儿扑翅的声音。逆流而上,前面是一条迂回的栈道,只容得下一个人的前行,我们拽住护栏小心翼翼地依山而行,山崖在头顶倾斜,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峡谷窄而长,光线渐渐暗淡,游人的回声深沉悠远,时光将一本本远古的传说印制在这历经沧桑的岩层上,虽然不曾启封,但抚摸着沿途离奇的石壁,感受时光的悠远和苍老,我们无不感叹大自然的阳刚劲露,傲然不阿!

上午十一点我们才走出峡谷来到顶峰。

        说是顶峰其实也只是峡谷的半山腰,高出谷底四五百米罢了。一条盘旋而上的公路蜿蜒于眼前,太阳依然挂在山崖,我们总算看到了它的微笑,周身自然多了许多温暖。公路迂回穿山而过,站在路边俯视峡谷,千山万壑,如刀似斧,万丈莫测,蓦然想到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诗句,这虽然是宋朝名相寇准的《咏华山》,但用在这里也觉恰如其分。

       走出峡谷,耳边悄然飘来深沉的合唱旋律:“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一曲《八路军》的主题歌《太行山上》拽住了我们的脚步。高亢激昂的歌声在峡谷回荡,热血沸腾的我豁然开朗——巍巍太行山,我们惊叹的何止是你凌云的磅礴气势!那镌刻在每一座悬崖,回荡在每一条峡谷的浩然正气和民族灵魂,不正是我们在寻觅和秉承的吗?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5-12-19 04:04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12-20 08:0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描述出大自然的美好景观,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而赏心悦目,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心生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0 15:44 | 只看该作者
张剑18 发表于 2015-12-20 08:05
文章描述出大自然的美好景观,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而赏心悦目,令人耳目一新,心 ...

谢谢版主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0 15:4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1:11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几个老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27 13:2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纯文学的群体较小,跟纯文学帖的人不会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28 1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莲叶何田田 于 2016-1-28 13:01 编辑

毫无疑问,此文堪称游历散文中的精品!

作者为文章取题为“太行魂”,就点明写作之意,讴歌自然,讴歌太行山区的人民身上的浩然正气与民族气节。行文时作者巧妙地撇开旁人用滥的直写太行山抗日的故事,而是重点描写太行山的巍峨与险峻,写溪流清澈,山花烂漫,游人兴致,去感叹大自然之壮观,只在结尾处用听到的《太行山上》的歌声,微微暗示作者想要传达的另一深意,不露痕迹,却又耐人寻味。

作者行文语言也有值得借鉴之处:一、整散句结合,整句有音韵之美,铿锵有力,如太行儿女身上的铮铮铁骨;散句细腻绵长,如侠骨柔情,剑胆琴心;二、字句精炼,文中很少出现虚词,用字极为准确传神,足见作者用笔之娴熟;三、修辞多而不滥,譬喻合理,引用恰到好处,字里行间透出典雅之美。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纯文学的作品,受众面的确少,但还是有读者的,比如说我,呵呵。遇上我喜欢的文章,我会认真读,反复读。曲高历来和寡,但,寡并不等于无,对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1-28 15:09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好文笔!太行山冷峻的峡谷,在作者妙笔下,饱满情感,有血有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23:44 | 只看该作者
莲叶何田田 发表于 2016-1-28 13:00
毫无疑问,此文堪称游历散文中的精品!

作者为文章取题为“太行魂”,就点明写作之意,讴歌自然,讴歌太 ...

一篇浅陋的游记能幸遇莲叶的疼爱和呵护实感荣幸,非常感谢田田的倾情点评,其实我也只是喜欢散文而已,行文达意之处尚有许多不足,还请莲叶给予更多的轻抚。鞭策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6-16 07:1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