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51|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散文] 蒲纺印记:1977-1996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2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间会在每一代人身上留下特殊的印记,这样的印记也许只有同时代的人才能读懂;时间也会轻易抹去这一代人的印记,除了那些怀旧者埋于心底的珍藏。就像我是那么喜欢梁晓声的知青小说,每每看过都会感慨良多甚至于热泪盈眶,而今天的孩子们可能完全不知道《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今夜有暴风雪》,甚至还会对这些书有些揶揄。但我所成长的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祖国、理想、故乡这样的字眼往往会在你的心里引发神圣感与崇高感。如今的时代,随着物质的发展与诱惑,很难听到孩子们用“故乡”这样的词,他们中的大多数自从有了独立的意识之后,恨不得马上长出翅膀来飞离祖辈生息的家乡,就象当年离开蒲纺的我一样。

蒲纺,不知这个兼地名与厂名于一体的地方,算不算是我真正意义上的故乡,但从咿呀学语的幼年到懵懂无知的童年,再到烦燥叛逆的青年,我都是在这里度过。这里曾经辉煌一时,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山区小镇,却有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棉纺工人,他们缔造着一个巨大的纺织王国,也谱写了一个特殊的年代。 这里的工人曾经傲视蒲圻的普通市民,我们也因为是子弟学校的学生而自觉高人一等。然而在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的折腾的共同作用下,蒲纺一天天衰败,直至有一段时间被我和类似我一样经历的蒲纺子弟遗忘在记忆的深处。

说起来有些惭愧,其实蒲纺在距离上离我并不遥远,只十几分钟的车程,便可以从市内到山上。可我已经有七八年不曾回过了,为什么会是这样,仅仅是自己的家不放在这里了吗?抑或是看似不远的距离就会产生了很深的隔阂呢?那个霜林尽染的透着熹微晨光的早上,我因办事又回到了蒲纺。车才行至桂花树时,一眼就望见那整排的仓库、宿舍楼、连绵数十里的管道和年久失修的运煤专用铁轨,以及墙上并未完全褪色的粗体标语,我的记忆突然有种突破时光的冲动,猛的一下全都出现在我眼前,恍惹隔世中一切仿佛瞬间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的读书时代。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厂区子弟学校,确实有着许多当时地方不能比拟的优待,就拿教室来说吧,蒲纺一小的教室里就有暖气,冬天里,当冻得小脸通红的同学们听到暖气管道里响起的很熟悉的送气声音,都不禁欢声鹊起。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就不必再一个劲儿地身在课桌下只跺脚了。也是在这样的教室里,我还能记得通常都是“书声朗朗”,只要有一个同学高声朗读,马上就会有很多高音喇叭接上茬,分不清是读书还是唱书。下课后,同学们就在教室后面,窄窄的走廊中,宽敞的操场上,死命地跳皮筋,踢毽子,跺脚……等到下堂课开始,教室内已经是乌烟瘴气了。蒲纺的学校上课很规范,不仅是政史地生,就连美术音乐这样的学科学校很重视,为此我庆幸,是蒲纺的教育培养了我们蒲纺子弟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细腻情感,所以我记得我那时的书包除了书本和铁质铅笔盒外,还会带上水彩颜料和画具。

当然,我们那一代蒲纺子弟的书包里装的不只是严肃的教科书,更多的是儿时的乐趣和梦想。没有太多的课余作业,没有额外的学习培训班,放学扔下书包,钻出家门,呼朋引伴,去享受外面广阔的天空,这就是我们的课余生活。

蒲纺就依傍在荆泉山里陆水湖畔,所以得天独厚的大自然是我们的游戏天地。因为受了83版《射雕英雄传》的深刻影响,一到暑假,我们就经常邀上好些伙伴到681的竹林里,舞棍棒、扮侠客,上演一幕幕的江湖儿女情仇剧。我记得布置场景时,全是大家自己动手,用现成的竹枝竹叶搭客栈,又四下觅取大小石头石板做桌椅,再摆上野果松子和草根当作酒席,最后在“导演”的指挥中,大家各就各位,演出便正式开始。除了做游戏,我们经常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收集邮票钻过厂里办公室的垃圾筒,为换麦芽糖挤光整条牙膏,为打弹珠偷过跳棋子,不止一次地用铁丝枪打破邻家玻璃而被挨打,到贸易公司菜场里买的辣萝卜丝和五香瓜子,经常趁父母上中班夜班而玩到天黑才回……许多个日子,我们就这样在与蒲纺的亲密贴近中,体会着那份纯粹的朴实和快乐。

年长一些以后,我们开始崇拜明星。与60年代的人相比,70后的人的“偶像”概念更加宽泛:它超越了传统学习型偶像的范围,增加了爱慕型的偶像,以港台明星为主。那时我特喜欢到一个叫小杨子的同学家里去,他收藏有很多流行歌曲磁带,我的追星情结应该就是从他的磁带里萌生的。我们的第一个明星崇拜就是小虎队,从蒲纺一中到家里有段距离,因为大家都在纺织厂的家属楼区里住,大致方向一样,所以在下了晚自习后回家的路上,经常就有一群勾肩搭背的男生大声吼着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小虎队是我们熟悉的第一支青春组合,风头一时无两,他们演绎的歌不知在蒲纺一中的校园中飘荡了多久,他们给我们带来了青春岁月的梦想,带来了纯真年代的解放,也带来了美好的欢乐时光。听着他们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歌声,想像着在“青苹果乐园”里“逍遥游”的情景,体会“鼓起所有的勇气”向心爱的女孩说声“新年快乐”的心跳感受……后来三只小老虎的解散带来了遗憾,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看看现在满脸胡茬的苏有朋,想想当年青春意气的他,我不得不感叹光阴如梭,如同看到今天的蒲纺。

再大一些时候,我们便不再象孩提时那样浮躁不安了,没有更多地花心思去嬉戏玩耍,却能用一定的时间坐下读文学名著,似乎那时的我们还真有点文学追求,慢慢开始接触路遥、张爱玲的小说,三毛、林清玄的散文,徐志摩、席慕蓉的诗歌……我们常常迷惘的又满怀希望的在洒落月辉的总厂球场上徘徊游荡,思考未来、思考人生。所以,今天我回到蒲纺睹物情生时,不自觉地想起当年挚爱的余光中的那首《乡愁》,想起我和我的同学不也曾满含着热泪诵读艾青诗句“为什么我眼中常含着热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现在看来,这是不是蒲纺情结的由来呢?

二十多年来,这里什么都没大变,除了缺失相伴多年的旧人,可我们却什么都变了。看着桃花坪年少时居住的家属宿舍楼,看着时常孤寂行走的运煤铁轨,看着往事在在岁月侵蚀中灰飞烟灭,我的心底慢慢泛起的温柔和感伤湿了眼睛,一瞬间的快乐或悲伤都让它留在这吧---我的蒲纺。

其实无论你是从乡村来到城里的人,还是从小就是在城里长大的人,大多有着那样的一种情怀,思乡的情绪,故乡的情结。而这种情结并不在于你有没有故乡,重要的是你有没有那样的一种情怀和心境。

现在我时常会想起蒲纺那年九月的阳光,厂房里穿梭的织机声,随风飞舞的风筝,撒落一地的斑驳竹影,还有我的那些懵懂可爱的伙伴们。

本帖最后由 雾里清风 于 2018-8-8 10:42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6经验 +38 收起 理由
清凉的世界 + 10 蒲纺情结-----每一个画面都似乎有自己的影子.
萧然书生 + 8 很给力!
追爱 + 6 给力
一波 + 6 让我回想起20多年前在蒲纺的岁月了。
刘雨潇 + 6 看这样的文章能勾起创作的欲望
老青果 + 2 回忆的美好!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0-6-26 21:13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常去山上玩,立新镇、桂花树、东风商场、101的舞厅、电厂、桃花坪、老虎墩、最后一站叫啥来着,就在上681的路口那,旁边就是丝织厂幼儿园~~~~~~~~~几多的青春记忆!
谢谢LZ!
3
发表于 2010-6-26 21:1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经常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收集邮票钻过厂里办公室的垃圾筒,为换麦芽糖挤光整条牙膏,为打弹珠偷过跳棋子,不止一次地用铁丝枪打破邻家玻璃而被挨打,到贸易公司菜场里买的辣萝卜丝和五香瓜子,经常趁父母上中班夜班而玩到天黑才回……许多个日子,我们就这样在与蒲纺的亲密贴近中,体会着那份纯粹的朴实和快乐。
4
发表于 2010-6-26 23:00 | 只看该作者
好人,引出尘封的回忆,
5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23:31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常去山上玩,立新镇、桂花树、东风商场、101的舞厅、电厂、桃花坪、老虎墩、最后一站叫啥来着,就在上6 ...
老青果 发表于 2010-6-26 21:13



    没有老虎墩,老虎墩是相反的方向,也就是到印染厂去的方向。最后一站是向阳坡。[em21]
6
发表于 2010-6-30 18:04 | 只看该作者
我家住在天龙公司旁边,属于纺二的。家里还有老房子在那里。
7
发表于 2010-7-3 22:30 | 只看该作者
蒲纺的男人最有气质。
8
发表于 2010-8-4 20:24 | 只看该作者
[em05]我们是一个年代的人,青苹果,小虎队,天,正是我们小学时追捧的偶像
9
发表于 2010-8-4 22:00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丝织厂待了9年。(上班)确实很怀念那段时光。。。。。。
10
发表于 2010-8-4 23:48 | 只看该作者
曾经脍炙人口的地名-------桂花树、六米桥、101、桃花坪、向阳坡.....还有一度骄傲的蒲纺人.....辉煌过后的落寞、萧条、压抑与并未遥远的高亢的上下班广播喇叭声.....时间,已经遭凝固;记忆,匆匆被封存。蒲纺人,永远失去了自己的以色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5-18 12: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