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73|回复: 9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随笔] 易家井村 一一 我的根我的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06: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郑氏雷人 于 2017-4-7 20:41 编辑
易家井村,我的根,我的魂,我只想为她做点什么!
                               -----郑氏雷人与易家井老乡聚会有感三部曲


            每到节假日,我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聚会,每次都有新主题,次次都有新感觉,次次都有新內容,二零一六年元旦,我组织了一次特殊的聚会,老易家井村老乡广东深圳大聚会。
这次特殊的聚会,引发了我许多感慨,故以这次聚会为题,写出我的一些感悟
        第一部分:郑氏雷人的心结,及大竹山的来历。



                 易家井是赤壁官塘随阳的一个老地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以前是一个行政村,二零零四年重新行政规划,与大竹山村合村了,一千多人口的大易家井村,竞被只有七百多人的大竹山村村名取而代之,郑氏雷人当年沒在家乡,不知內幕。
                 自合村后,我易家井村村民的身份证上居住地址也改成了大竹山村,几百年一直沿用的地名,从此消失了,村民一直为此事耿耿于怀,易家井乡亲闹过,争执过,听说村民组织了易家井人闹到了市政府、官塘镇政府,要求将村名恢复,后镇政府为安抚人心,将村委会的大竹山村牌子改成井山村,取易家井的"井"开头,大竹山的"山"为后,总算挽回了老易家井人的一点面子。




                其实还是用的大竹山村村名,身份证上、村委会公章还是大竹山村,忽悠了易家井村善良的村民,这事只有我雷人心知肚明,不能说,说出来,又是一场轩然大波,两地又会争斗。
    因为我二零一二年到市政府组织部,儿子在江西大学入党档案转回了市组织部,为将儿子党组织关糸挂在村里,我找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帮忙转,可找了半天,沒找到井山村,只有大竹山村,工作人员竟取笑我,说我连自己是什么村的人都不知道,我当时很气,把办公桌猛击一掌,扔下了一句:"老子马上回村委会砸牌子"的气话,转身就走了,因时间匆促,把此事交给了外甥办,返回了广东,也沒闹,这件事我也沒对任何人讲过,因为那工作人员不知我老郑已离开家乡十几年了,不知家里变化
                合村后自零五年开始,我每年回家,总有一些铁杆好友,好事村民,要我揭杆而起,带头将村名恢复,把村委会牌子砸掉,重新挂上"易家井村村委会"老牌子,我只能苦笑回应,安抚村民,这事不能干,是违法的,闹也沒用了,市里都改不了,除非省政府同意批复,这是瞎折腾,闹了村民不团结,制造不合谐的社会现象,沒必要。


              说句实在话,直到今天我还是有点不服气,但我不能出头出面闹,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现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与我关糸非同一般,书记是我亲舅舅的嫡外孙子,喊我表叔,主任我雷郑湾雷大哥,我敬重的人,对我一直很好,相互敬重,一个屋的,治保主任袁主任,当年在家时,铁杆哥们,够义气,重感情,我出来多年,这三人一直对我父母照顾有加,对我也不错,我提的建议,意见,他们还是重视,沒因我不在职而不在乎我,给足我面子,凭这一点,我就不能与他们作对,只能拥护,支持他们,协助他们把村里治理得更好,我郑氏雷人是个讲良心,讲感情,讲义气的人,不是乱来之人,懂法懂理之人。
第二点:这是我隐藏多年的秘密,关于大竹山的来历问题,这个问题估计只有我郑氏雷人一人知道,这不是虚构的故事,大竹山这个地名,是我郑氏开基始祖最先取的名,我家有一套我高祖所修《郑氏宗谱》,文革之时,毁于火中,被伯母偷偷抢回一些残本遗留给我,我自十五岁开始整理,细读,研究,将近三十年了,一直在反复研读。


         "大竹山"在清未民初时一直叫"大烛山",竹与烛天壤之别,音同意不同,出处在我高祖联江公,(清秀才,别名"郑二爹",名震一方之人,显赫一时,我祖上代出能人,高祖,曾祖文武秀才,我雷郑湾郑氏古有“文不借笔,武不借刀",就指我高曾祖父子二人。我高祖在谱书序言记载,   (“明成化七年,先祖洪堂,暹堂二公兄弟,奉旨分迁,二公兄弟携母陈氏太母,自江右九江府德安县敷阳场走马湖北,二公行至武昌府蒲圻县洋泉堡,途遇一高山,马驻足不前,挥鞭不动,二公扶母下马歇息,洪堂公登一高处,远眺群山,见此山山高林密,竹翠树高,水清石奇,群山之中,有一峰突耸,如一烛挚天,惊呼,"大烛山,文笔之峰,此乃人间仙境,风水宝地也”,洪堂,暹堂二公,遂择吉日吉地,于西北方向落业居住,取庄名大烛山庄,后子孫繁衍日盛,瓜瓞绵延,遂成一大旺族也")


        这是我高祖所著《郑氏宗谱》序言中的一段,大竹山就是这样来的,我估计是后人见山上全是楠竹,取谐音"竹“改"烛”的,大竹山远看,确如一支大蜡烛,高耸入云,一柱挚天,我开基祖洪堂公乃江西九江府儒学正堂大司长,为唐时江州刺吏,持节大将军,武德郡公郑善果公之后裔。洪堂公精通天文,地理,会看风水,后从大竹山庄老屋郑家,迁至现易家井雷郑湾(原名郑家坪)落业居住,开庄发脉,繁衍生息,日益昌盛,壮大,我郑家祠堂大门对准大竹山主峰,新修郑家祠堂大门对联,我所撰:“遥望大竹祖居,追忆先祖开基创业功千载,落业家坪福地,展望后辈昌发其祥德万年",也是根据族史,结合实际而撰的。



                   我家祖屋门楼也是对准大竹山主峰,我高祖也精通风水,说大竹山主峰乃文笔峰,代代会出文人,这是我爷爷讲给我听的故事。

   第三点:
            大竹山以楠竹闻名,满山遍野都是楠竹,树木,郁郁葱葱,清翠欲滴,空气清新,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是天然的大自然氧吧。满山的楠竹也是取之不尽,砍之不绝的财富,"梅,兰,菊,竹",竹四大君子之一,能屈能伸。
大竹山村,村里面有,闻名的白沙沙州水库,人工盘山水渠,九级水电发电站,有一望无边的赤博林湖畈,白沙畈,赤岩畈,易井畈,老家坡,雷破洞畈。



大竹山村境內有许多大山,老虎洞山,曾家冲山,王家山,赤岩山,棕子林山,大胡林山。境内有雷破洞,进,出水洞,老虎洞,赤岩狐狸洞,观音泉洞,天精洞,等天然溶洞,登山探险好去处
大竹山村,有许多古村落,白沙,中畈,二王殿三袁鼎立,雷郑湾,杨家湾两湾水路相连,熊家冲,张家边紧靠一边。陶付,吴夏不相上下,四门楼童,袁,雷,李别具一格,组成易井童,新庄雷,新庄袁,这些古村落,各姓氏都是数百年的历史,古风古韵,各姓氏均有新老宗祠,较有名气的是白沙袁氏宗祠,新修的郑家祠堂,雷氏宗祠,童氏宗祠等。




新修的郑氏宗祠
              如今两村合一村,整合了许多资源,利于今后开发,特别是旅游业开发,如今随阳葛仙山开发,大竹山以后也可成为葛仙山旅游区的一个景点,可以形成以古村落,祠堂文化,姓氏寻根之旅,天然溶洞探险,绿道骑行,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竹文化等旅游新亮点,与葛仙山景区,咸宁星竹海,崇阳金避暑山庄连成一片,大竹山处于三县交界处,有鸡鸣三县闻的说法,旅游业开发,前程无量。
          有以上几点原因,所以我认可了大竹山村作为村名,沒有异议了,只要今后不再把易家井雷郑湾这个名给弄沒了就行了,若再乱改,那我雷人是真的不会答应了。

              今天这个心结我自己解开,但真正的老易家井村,在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抹不掉,忘不了,那才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易家井,我的根,我的魂,我永远的家乡,永远的易家井村,故我这次推掉了几场聚会,牵头组织了,老易家井村在广东省的老乡们首次大聚会。
              曾经的我,二十一岁时,干小小村官,身兼数职,年少轻狂,心高气傲,一心想为民出力,干实事,然鲁莽无知,不知天高地厚,性格与人不同,敢说敢干,最后落得飘泊异乡,像水中浮萍,飘移不定,至今犹如笼中困兽,无出头之日,转眼之间,明年正月初四日,出来二十年整了,美好的青春浪费在他乡了,往事不堪回首,未为家乡作出一丝贡献,惭愧啊。


                如今已过四十四岁了,老矣,曾拼尽全力在路上,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而活;曾经的自己咬紧牙关勇敢坚强,为了自己所想的生活而活。而我今天的继续远行,是为了不辜负曾经的自己,是为了对得起曾经的那份隐忍和坚持。
无论是一片坦途的光明,还是绝望寂静的黑暗,我总是不断向前走。想到达明天,那么此刻我就不能停下脚步。
如今,我能为家乡,为老乡们能做些什么就做些什么,那怕是一丝亳的小事,我都会尽力,所以我组建了"易家井村总群"微信聊天群,也组织了元旦首次易家井人在广东大聚会。

















评分

参与人数 9经验 +18 赤币 +250 收起 理由
黄金眼 + 2 + 50 赞一个!
张剑18 + 2 + 50 很给力!
九天揽月8 + 2 赞一个!
田律师 + 2 + 50 故乡情,兄弟情
烽火连篇 + 2 关注中,本帖已推至赤壁热线网站首页。
降魔伏妖 + 2 赞一个!
风之云彩 + 2 四海皆兄弟,岂分你我他?
葛仙山樵夫 + 2 + 50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鲁家庄主 + 2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6-1-11 06:54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好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1-11 06:56 | 只看该作者
老郑已不属于自己了,你是郑氏的带头人,一言一行,关乎家族声誉,要有正能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6-1-11 06:57 | 只看该作者
好想去你家乡玩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1-11 07:32 | 只看该作者
落叶归根,乡情、亲情本是中国特色,现在已被工业化和城镇化冲淡如薄翼,为楼主坚守和坚持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11 08:00 | 只看该作者
大是大非面前大智大勇。如果时光能倒流100年,易家井村又是一个将军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11 08:12 | 只看该作者
葛仙山樵夫 发表于 2016-1-11 08:00
大是大非面前大智大勇。如果时光能倒流100年,易家井村又是一个将军村!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11 08:37 | 只看该作者
满山的楠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1-11 09:16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小山村的变迁,时代的缩影。为楼主的故乡情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1-11 09:21 | 只看该作者
听说过易家井,却从没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6-18 21: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