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963|回复: 1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切忌将爱心之弦弹奏成道德审判曲——募捐帮扶之杂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21: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放羊人 于 2014-4-18 17:51 编辑

      在中国,有一句话流传很广,叫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般认为,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笔者至今也深信不疑。

      曾几何时,在我们身边,无论什么灾难,无论什么事情,大至天灾如地震,小至人祸、车祸、疾病(危及人生命的除外),总喜欢搞募捐(严格地说是“被募捐”),而且政府往往还比较鼓励,也给了媒体大肆宣扬或吹嘘的机会,以至于国人甚至把募捐的多少用来衡量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心。因此,一系列“慈善榜”或“善款拍行榜”此起彼伏,从农村走向城镇,从社区走向企业,从广场、公园、场馆走向报纸、电视、网络。可谓五花八门,见怪不怪。

       社会氛围也影响着最单纯的学生群体。在许多学校,在诸如爱心(有时是面子)的绑架之下,许多本来连生活费都是问题的贫困生,竟也被迫奉献出了一点“爱心”。即使如此,还有学校人为设置捐款最低标准。报纸时常有报道一些小学生只捐五角、一元而被老师拒收而苦恼着回家的事情。

       以我所生活的小城为例。半月来,为了救助几名在车祸中受伤的大学生,一些网友自发发起了募捐活动,其心之诚、行之善本很感人,也确实在客观上给了伤者很大的帮助,在社会上营造了人人献爱心的良好风气。但是,一些发起者和参与者在募捐过程中的一些话语和做法却叫人颇费思量。比如“现时代不需要无名英雄”,“你今日吃饭没有?你连一餐的饭钱都捐不起吗?”,“您就是捐一百元,受益人也不会嫌少”,“公务员带头为救治某某同学捐款”, “某某副总夫人来现场捐了1000元”“喝某某醇献爱心”,这种片面定义道德、绑架爱心、设立隐性门槛、突出施善者社会身份、刻意显现善款多少、夹杂商业炒作的说辞确实很值得商榷。而对一些“不同声响”则“挥舞爱心旗帜,占领道德制高点”,予以口诛笔伐、旁敲侧击。对此,一些网友只好无奈地表示“穷人捐不了款,写个帖为学生祝福”、“当募捐变成逼捐当然就变味了”、“这次捐款我一开始是支持的,现在总感觉怪怪的”,“好像我不捐出一点钱,我就是没有爱心,甚至不道德的人,即使我每月不堪房贷重负”……遗憾的是,一个本来很好的事情却叫人有了“另类解读”的“口实”。

评分

参与人数 4经验 +22 赤币 +20 收起 理由
南雁北归 + 10 赞一个!
关公耍大刀 + 2 我很赞同!!!
风之云彩 -10 楼主是正人君子,最讨厌的就是某些人“调情.
么么小妖 + 20 + 20 这位大师,我喜欢你哦!嘿嘿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21: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放羊人 于 2013-5-14 23:00 编辑

      “网民捐款这是善意之举,有能力和自愿也无可厚非”,一个名“wanderer! ”的网友在某地BBS上如是说:“但有善意不等于有好结果,全市、全国每天无数交通肇事案件和受害人也许家庭更加困难的,你们可曾同样呼吁?如果没有,那你们选择性就此案绽放你们的爱心,就是特帅?”他进一步指出自己的疑问:不知道为什么,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件,大概就是因为是大学生的身份,一会要求捐款,一会要求政府去看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才叫爱心?他在BBS上公开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正常社会,这本来就是应该是保险公司的职责。你们要是真有爱心的话,就应该呼吁保险公司提高赔偿金额,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医疗救治预付制度,最大减少受害人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

     “就事论事,‘wanderer!’网友的说法也不无道理。”一个ID叫“钟馗”的网友提出了类似看法:“天降横祸,寻求帮助无可厚非,但是铺天盖地的帖子里面,到处是个人感情主观色彩,不乏一边是煽情的嚎叫一边是调情式的嘻嘻,空洞无物的口号,XX人民的乖儿子之类毫无严肃性可言的无厘头的词语让人心生厌烦。”他认为:发此类帖子的目的是募捐,首先应该考虑公众的感受,不是空喊,而是多一点严肃的准确的信息让公众知道,目的就是公众的参与,不要光在看帖环节就透支了大家的感情,别让大家的正能量被厌恶情绪抵消。

      “类似不幸,过去发生过,将来还会有发生!”一名为“呕歌”的网友则语重心长地指出:社会公平,首先是制度上的公平和态度上的公平。希望这种爱心行动能成为制度,假如这起爱心活动发起者以后还会如此次义举,以同样的爱心行动,一如既往去帮助其他的可怜人(不一定只是大学生),那我会万分敬佩。

      “如此一场严重车祸事故,发生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足以引起地方执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家属在医院泪流满面,地方(指湖南长沙,即车祸发生地)交警一句‘要哭诉到别的地方去哭诉’!人们从中也感受到了车祸学生家属的无助与无奈,至少:做为车祸的受害者,这些学生都是来自经济困难的农村基层家庭。” 一个名为“15559166686”的网友发帖说:“募捐,如何填补四位大学生的巨额医疗费?我们在呼唤,呼唤社会援手!”

     “任何事情,因看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甚至此时彼时的心情不同,有不同的声音,都属正常。单就这起事故而言,冷静、理性分析,集思广益,寻求最佳、有效方案,比一味情绪盲动,其效果肯定会好很多!”同样在该BBS,一个ID叫“hhh333888”的网友则提出了中肯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5-14 22:04 | 只看该作者
完全可以选择不捐款,完全可以选择冷眼旁观。

但是请记住:不要伤害爱心,不要伤害善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22:13 | 只看该作者
田律师 发表于 2013-5-14 22:04
完全可以选择不捐款,完全可以选择冷眼旁观。

但是请记住:不要伤害爱心,不要伤害善举

田律师多次奔赴长沙处理车祸善后事宜,网友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云彩女士、村夫老师的善举,也令我很感动。我写此帖绝无否定爱心、伤害爱心之意。只是本着一份善意(允许有不同解读)就这次爱心行动中的一些问题,特别结合一些网友比较中肯的意见进行梳理,希望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总之,为了爱心行动(不仅是本身,还包括过程)更加完美,为了李钦等同学早日康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5-14 22:15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啊楼主,不当记者可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22:25 | 只看该作者
心碎了无痕 发表于 2013-5-14 22:15
写得好啊楼主,不当记者可惜了!

仅是国内某刊物一个小小的评论员而已。平时很少回赤壁,这次听朋友说家乡有几个学生出事了,把链接发给我,我好好观察了一星期,没有发言。因为这个论坛很少上,所以今晚特意注册个号,谈了一下感受。希望不要引起大家误解。总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5-14 22: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田律师 于 2013-5-14 22:30 编辑
放羊人 发表于 2013-5-14 22:13
田律师多次奔赴长沙处理车祸善后事宜,网友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云彩女士、村夫老师的善举,也令我很感 ...


除了五位大学生的亲属外,我是这起车祸事件的第一个亲历者,从起初的了解、奔走到后来的呼吁捐助,目的只有一个---尽一切办法挽救命悬一线的李钦同学。

在民间自发的募捐活动中,个人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支持与否,由于有了风之云彩、村夫遥星老师等人的积极加入活动行列,事情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变化。我个人以为还由有关慈善机构或者中介组织出面组织募捐好一些。

所以,我对于这几天的募捐反复提醒过组织者----一定要注意募捐的公开透明,一定要注意全程摄影或者摄像,避免非议。

楼主的建议有可取之处,这也是值得今后若有类似的募捐活动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5-14 22:27 | 只看该作者
捐款是个人自愿的,没有谁去逼谁捐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5-14 22:42 | 只看该作者
有一定道理,但值捐款活动进行时,好象有点不合时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5-14 22:49 | 只看该作者
同意观点。国家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子民,老百姓才有安全感。捐款自愿,不要有从众心里,凭自身的感受和能力,想捐就捐。捐款的不一定是大善人,没捐的也不是无情之人。一切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6-19 05: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