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8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美食推荐] 涮羊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1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涮羊肉
涮羊肉是我国北方比较普遍的一道美味,故传元世祖忽必烈在征途中得尝后赐名,传闻是否凿实已不得考究,但涮羊肉由蒙古游牧民族所创后传入中原这一说法似乎已顺理成章地成为事实了。涮羊肉使用紫铜火锅确实属于蒙元产物,原名“温鼎”,便于骑士携带,随处一坐,内置木炭些许,待得水滚,涮入各种食物,比当下诸多速食产品还要方便许多。
涮羊肉于满清入关后带入中原,康乾时期的“千叟宴”上出现过的“羊肉锅子”,便是涮羊肉了,前日里看电视上放《甄嬛传》,雍正请年羹尧吃羊肉锅子,却是炖羊肉,实在是滑稽。据汪曾祺、梁实秋等大家着文推崇,在京城里涮羊肉最地道当属正阳楼,文章中都详细介绍了正阳楼涮羊肉的选料、制作和口味(当然,梁实秋先生的文章不免饱含更多的是思乡情怀),每读到此类文章,不禁食指大动,心弛神往,可惜我在北京时却与“一脉烟火守天坛”的正阳楼无缘。
我与涮羊肉结缘可追朔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其时年仅垂髫的我尚不能领略其中美味,与父亲在紫阳公园附近一家小饭馆吃涮羊肉,被蘸料中酱腐乳的味道击败,落荒而逃,后来数年一直被父亲作为笑料。直到十多年后,已初具老饕雏形的我再次尝到涮羊肉,便一发不可收拾了,九九年,我在北京马甸谋生,结识了一些京畿原住民,常聚在小饭馆中涮火锅,羊肉当然是首选,挟得数片刨得飞薄的羊肉卷,在漂着几片蕃茄的滚水中来回涮上三两回,待得肉卷烫成白色,蘸上芝麻酱、酱腐乳、蒜茸、芫荽末,羊肉温腴鲜嫩,酱料香醇爽口,每每让我欲罢不能,一餐总能独罄一大盘。中秋节那天,我在马甸桥市场中“约”(北京俚语,音邀)得用机器刨好的羊肉卷十余斤,在住所与几位老乡同享,几位老乡均为我学画时的师兄,同住在英家坟的筒子楼里,因陋就简,用不锈钢锅烧开了水,用香醋调和芝麻酱为蘸料,涮出来羊肉另有一番风味,大概是时节不同罢。零九年冬季,我与妻子在前门大街上的东来顺吃涮羊肉,有打扮成旗人模样的“饭托”,拎着个鸟笼、摇着洒金折扇在前门大街上来回邀客,涮肉何处好,东来顺最佳,东来顺应该是现存做涮羊肉最地道的百年老号了,创始人姓丁,早年迁入京城时是做面食谋生的,做到现在倒实在不容易了,我们在二楼临街落地窗户旁坐下,立即有个“小利巴”(是小利巴吧,梁实秋的文章中是这么提的)送上半热的毛巾把子,火锅用的是景泰蓝紫铜的,汤底则是放了虾米、枸杞、冬菇、西红柿的高汤,羊肉是北口的绵羊后腿,据说东来顺的羊肉是全手工切出来的,我不禁佩服得咋舌,最让人称道的还是芝麻酱,稠得恰到好处,东来顺还附送了两枚糖蒜,涮羊肉最地道的吃法少不了这东西。窗外天寒地冻,屋里热气腾腾,一盘羊肉下肚,再喝一小碗涮过羊肉后的底汤,羊肉温补肝肾,调养脾胃,浑身感觉温暖舒适,难怪作家高洪波在《吃的记忆----涮羊肉》一文中称其为“天下第一美味”。回到南方的老家后,很难再次得尝地道的涮羊肉,城市里倒也有几家火锅店,但均属川菜系,以“麻辣”为主,厚厚的红油中涮羊肉?几片粉红色的羊肉被涮得面目全非,酱料也是麻辣的,大大的不以为然。几年前有一家来自内蒙的“小肥羊”,分红汤和清汤两种锅底,清汤是用中药煨制的,浓重的药味,我尊它来自涮羊肉的故乡,常邀同道中人去享用,风味虽不同,但与先已入主的那种涮羊肉的味道相去甚远,“小肥羊”也早早地关张了。如今超市中也有包装好的羊肉卷,放在冻柜中,买回家一涮,全然没有羊肉的鲜味,前段时间央视精心录制的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时,却没有介绍涮羊肉,我深感为憾。
自称京城涮肉第一人的陈建功自曝,家中常备大中小紫铜火锅三具,自制蘸料,自己片肉,更为甚者,六月伏天与朋友背后各置一风扇涮肉,此等痴迷我自叹不如,不过即将迁入新居,心中常想,置火锅一具,他日宴请宾朋时,也效仿此君试着亲自执刀,切几盘羊肉,围炉涮羊肉,定是一番“大江东去”的豪情。





涮羊肉是我国北方比较普遍的一道美味,故传元世祖忽必烈在征途中得尝后赐名,传闻是否凿实已不得考究,但涮羊肉由蒙古游牧民族所创后传入中原这一说法似乎已顺理成章地成为事实了。涮羊肉使用紫铜火锅确实属于蒙元产物,原名“温鼎”,便于骑士携带,随处一坐,内置木炭些许,待得水滚,涮入各种食物,比当下诸多速食产品还要方便许多。
涮羊肉于满清入关后带入中原,康乾时期的“千叟宴”上出现过的“羊肉锅子”,便是涮羊肉了,前日里看电视上放《甄嬛传》,雍正请年羹尧吃羊肉锅子,却是炖羊肉,实在是滑稽。据汪曾祺、梁实秋等大家着文推崇,在京城里涮羊肉最地道当属正阳楼,文章中都详细介绍了正阳楼涮羊肉的选料、制作和口味(当然,梁实秋先生的文章不免饱含更多的是思乡情怀),每读到此类文章,不禁食指大动,心弛神往,可惜我在北京时却与“一脉烟火守天坛”的正阳楼无缘。
我与涮羊肉结缘可追朔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其时年仅垂髫的我尚不能领略其中美味,与父亲在紫阳公园附近一家小饭馆吃涮羊肉,被蘸料中酱腐乳的味道击败,落荒而逃,后来数年一直被父亲作为笑料。直到十多年后,已初具老饕雏形的我再次尝到涮羊肉,便一发不可收拾了,九九年,我在北京马甸谋生,结识了一些京畿原住民,常聚在小饭馆中涮火锅,羊肉当然是首选,挟得数片刨得飞薄的羊肉卷,在漂着几片蕃茄的滚水中来回涮上三两回,待得肉卷烫成白色,蘸上芝麻酱、酱腐乳、蒜茸、芫荽末,羊肉温腴鲜嫩,酱料香醇爽口,每每让我欲罢不能,一餐总能独罄一大盘。中秋节那天,我在马甸桥市场中“约”(北京俚语,音邀)得用机器刨好的羊肉卷十余斤,在住所与几位老乡同享,几位老乡均为我学画时的师兄,同住在英家坟的筒子楼里,因陋就简,用不锈钢锅烧开了水,用香醋调和芝麻酱为蘸料,涮出来羊肉另有一番风味,大概是时节不同罢。零九年冬季,我与妻子在前门大街上的东来顺吃涮羊肉,有打扮成旗人模样的“饭托”,拎着个鸟笼、摇着洒金折扇在前门大街上来回邀客,“涮肉何处好,东来顺最佳”,东来顺应该是现存做涮羊肉最地道的百年老号了,创始人姓丁,早年迁入京城时是做面食谋生的,做到现在倒实在不容易了,我们在二楼临街落地窗户旁坐下,立即有个“小利巴”(是小利巴吧,梁实秋的文章中是这么提的)送上半热的毛巾把子,火锅用的是景泰蓝紫铜的,汤底则是放了虾米、枸杞、冬菇、西红柿的高汤,羊肉是北口的绵羊后腿,据说东来顺的羊肉是全手工切出来的,我不禁佩服得咋舌,最让人称道的还是芝麻酱,稠得恰到好处,东来顺还附送了两枚糖蒜,涮羊肉最地道的吃法少不了这东西。窗外天寒地冻,屋里热气腾腾,一盘羊肉下肚,再喝一小碗涮过羊肉后的底汤,羊肉温补肝肾,调养脾胃,浑身感觉温暖舒适,难怪作家高洪波在《吃的记忆----涮羊肉》一文中称其为“天下第一美味”。回到南方的老家后,很难再次得尝地道的涮羊肉,城市里倒也有几家火锅店,但均属川菜系,以“麻辣”为主,厚厚的红油中涮羊肉?几片粉红色的羊肉被涮得面目全非,酱料也是麻辣的,大大的不以为然。几年前有一家来自内蒙的“小肥羊”,分红汤和清汤两种锅底,清汤是用中药煨制的,浓重的药味,我尊它来自涮羊肉的故乡,常邀同道中人去享用,风味虽不同,但与先已入主的那种涮羊肉的味道相去甚远,“小肥羊”也早早地关张了。如今超市中也有包装好的羊肉卷,放在冻柜中,买回家一涮,全然没有羊肉的鲜味,前段时间央视精心录制的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时,却没有介绍涮羊肉,我深感为憾。
自称京城涮肉第一人的陈建功自曝,家中常备大中小紫铜火锅三具,自制蘸料,自己片肉,更为甚者,六月伏天与朋友背后各置一风扇涮肉,此等痴迷我自叹不如,不过即将迁入新居,心中常想,置火锅一具,他日宴请宾朋时,也效仿此君试着亲自执刀,切几盘羊肉,围炉涮羊肉,定是一番“大江东去”的豪情。


沙发
发表于 2014-9-10 17:52 | 只看该作者
莫说恰个咧,味觉受不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9-10 18:14 | 只看该作者
发哥喜欢恰羊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9-10 19:03 | 只看该作者
字好小啊,眼睛看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9-10 19:29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刷羊肉有必要这么宣传吗!太长篇大论了,我是乡下人,乡下话:这个事要从四川说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9-10 22:13 | 只看该作者
建议 改下版面,,基本上看一目30行,回复赚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9-10 22:1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9-10 22:23 | 只看该作者
以为有图片来介绍呢,字小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6-19 21: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